本报记者 张伟涛 通讯员 李国全 “从家里走到长者饭堂只需要10多分钟,我每天上午都会过来,用餐、和老伙伴一起聊天,大家聚在一起很开心。”上午11时,家住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官涌村的李奶奶又来到附近的长者饭堂,炒秋葵、肉片芦笋……以软熟为特点的四菜一汤很符合老人的胃口,宽畅的空间和丰富的活动设施也满足了老年人的活动需求。 近年来,广州市以“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为目标,统筹谋划、创新突破、精准发力,推动人均养老用地面积、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等多项指标取得新突破,以覆盖全市的长者饭堂、家庭养老床位等设施建设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全力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 广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广州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3万,总量大、增长快,老龄化与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家庭小型化“五化叠加”,使得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长且日益多元。广州以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确保居住在广州市的老年人,不论城乡、不论户籍、不论区域都能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失能、独居、空巢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得到重点关注。 全面拓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目前,广州市已建成178个颐康中心,实现镇(街)全覆盖,1475个颐康服务站覆盖53%的村(居),设置家庭养老床位1.6万张。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为40万人次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为4600名特殊困难老年人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开发建设市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以信息化手段链接服务需求和供给。加强独居、空巢、失能等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为特殊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资助13.1万名失能、独居、高龄老年人使用平安通。 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大力推动市、区两级公办养老机构新建、扩建项目建设,全市公办养老机构床位突破2万张。扶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占75%。养老服务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100%,所有镇(街)均已建立医养服务合作,177个护理站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护理、康复等服务,实现医养康养服务向前端医院和后端家庭双向延伸。 推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降低企业成本……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广州市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 优化营商环境。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全面实施养老机构备案管理,优化线上备案流程,实现一网通办。市民政局牵头出台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系列政策,实现本地、外地和境外投资者开展养老服务项目享有同等待遇。 降低企业成本。统筹推进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和城市更新布点规划,新建居住区和城市更新公建配套设施无偿移交镇(街),委托社会力量运营。新增公建配套设施不占用原规划容积率指标,不计收土地出让金。推动支持利用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物业用于养老服务,租期最长20年,国有企业物业按市场价或评估价的75%、政府公有物业按50%收取租金。 加大资金扶持。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并覆盖全体参保人,提升老年人养老服务消费能力。以建设补贴、运营补贴、星级评定补贴、医养结合补贴、人才就业和岗位补贴等方式,有效支持和撬动各类市场主体扩大供给规模,提高供给质量。政府资助和政策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全市养老企业达7800家,全市75%的养老床位、100%的养老服务综合体、95.24%的长者饭堂、100%的家政养老服务由社会力量提供,为老年人幸福养老提供了更多选择。 以创新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广州市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一个重点。据介绍,近年来,广州市以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医养结合、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康复辅具社区租赁等试点为抓手,不断创新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2011年以来,广州市已连续12年将养老服务列入市委、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构建起以《广州市养老服务条例》为纲领、养老服务“十四五”规划为引领、《体球网推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主体、60多份配套政策和标准为支撑的基本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为养老服务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建立全市统一、困难优先、公开透明的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制度,目前已有超过8000位老人轮候入住,有效保障了特殊困难老年人优先优惠入住、其他老年人公平轮候入住。开展为老服务公益创投,连续8年每年投入近千万元,资助培育443个创新性为老服务项目,培育了一批养老服务好项目和养老服务专业社会组织。大力发展以“大配餐”服务为重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建立长者饭堂1088个,覆盖全市镇(街)、村(居),从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题入手,不断拓展服务内涵,使长者饭堂成为社区老年人健康养老、休闲社交的共同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