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绿千枝柳 文明祭扫寄哀思

时间: 2023-04-06 08:57   来源:中国社会报

本报记者 安 娜

又是一年芳草绿,春风拂袖清明祭。今年清明节,记者实地走访了北京部分殡葬服务机构,各机构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大力提倡绿色生态、环保文明的殡葬新风尚,为殡葬行业厚植人民情怀写下了生动注脚。

数字科技赋能 让纪念更有亲切感

梨花风起正清明,慎终追远寄哀思。3月31日至4月5日,每天都有一场清明共祭仪式在太子峪陵园举办。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共祭活动首次采用“数字科技殡葬”方式,将现代科技与清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用绿色、生态、人文、科技的方式纪念先人,诉说爱和思念。

共祭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数字大屏实时展示虚实共祭场景,引导祭扫群众以“心灯寄情、静默祈福、文书复礼”等数字化祭扫方式与线上家属共同缅怀逝者。一盏盏写着逝者名字的祈福灯从大屏上冉冉升起,一段段动人的家风故事、家训文字在大屏上徐徐展现。线上线下虚实交互,拿起手机轻扫二维码,就可以将自己想表达的情感通过声音、文字、图片的形式与家人实时共享。

据太子峪陵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数字化科技在殡葬领域逐渐得到应用。作为北京市首批数字科技殡葬示范点,太子峪陵园今年1月1日起正式推出数字墓园。在太子峪陵园东南门入口附近,记者实地探访了这个占地近300平方米的名为“九礼数字墓园”的独立小院。小院内,有1间服务接待厅、1间沉浸式礼仪厅,还有7间数字安葬厅,共安放1064座数字墓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数字墓园目前实行“管家式”服务,由数字生命整理师为逝者家属提供礼仪讲解、全流程策划、心灵抚慰等多样化服务。

记者在数字安葬厅内看到,每个厅设有152座数字墓位,每一个墓位都有一个电子墓碑,可以播放照片、音视频,逝者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说过的话语……都可以记录在电子墓碑内,让纪念更有温度、更有意义。“数字墓园开园仅3个月,就已安葬81位逝者。群众对这种节地、生态、科技的新型安葬方式的接受度、认可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我们将用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为专业的服务来对待每一位逝者家属。”工作人员说。

既要生态又重传承 精耕细作优服务

流水、鲜花、绿叶、假山、白云……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附近,这样五彩斑斓又栩栩如生的布景吸引了不少祭扫群众的驻足观看。“您好,这是公墓今年推出的‘水溶’祭扫服务。信笺是由植物合成的木浆制作而成的,笔内的颜料都是食品级的。您可以取一张信笺,在上面书写对亲人的思念。投入水中后,信笺会慢慢溶解。”一位工作人员向过往的逝者家属介绍道。随后,几位逝者家属分别在信笺上写下悼词,并将它们轻轻投入水中。随着流水的波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这些寄托着哀思的信笺就慢慢与水融为一体,家属与逝者仿佛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

据八宝山革命公墓新闻发言人代雷介绍,随着社会文明素养的提升和现代殡葬理念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祭扫群众选择用更加文明、节俭、绿色、生态的方式寄托哀思。今年,革命公墓在各个墓区设置了11座鲜花祭台,供祭扫家属免费使用。

八宝山革命公墓不仅是祭奠先烈、寄托情怀、追思缅怀之所,还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党员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北京市廉政教育基地和北京市全面从严治党政德教育基地,是承载民族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代雷介绍说,公墓以绿色生态和红色传承为主线,除了绿色生态文明祭扫服务,清明期间,还开展了“红领巾心向党,我为英雄来站岗”“红色文化进校园”“走进红色教育的打卡地——北京市党员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等红色主题活动。

生态葬公祭 礼赞生命融归自然

清明时节,春雨纷纷。4月4日上午,北京市长青园生命纪念园内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当天,这里要举办以“生命归海、大道自然,清明春念、追远怀思”为主题的北京市生态葬清明公祭活动。上午8时许,参加活动的逝者家属代表陆续来到现场。他们有的在电子墓碑前祭拜亲人,有的在留言板上书写着对亲人的思念。“爸爸、妈妈、弟弟,你们还好吗?可想你们了!”“母亲,您安息吧!孩子们都很好,我们永远怀念您!”……长青园内,柳树枝上的一条条细丝带随着微风轻轻摆动,悬挂在半空中的风铃被吹得叮咚作响,不时听到逝者家属的低声呜咽,空气中弥漫着思念的味道。

10时整,公祭活动正式开始。全体公祭人员手持鲜花肃立默哀,共同缅怀北京市历年来选择骨灰撒海、骨灰自然葬等节地生态安葬的逝者。在低回的乐曲声中,礼兵列队上前敬献花篮。工作人员恭诵祭文,褒扬节地生态安葬,礼赞生命融归自然。全体人员绕行纪念碑一周并敬献鲜花,为逝者祈福,向生命致敬。

今年69岁的王女士来此祭拜2014年骨灰撒海的老伴儿。她告诉记者,每年清明节前,她都会致电骨灰撒海办公室询问公祭时间,都会到现场参加活动。简短庄重而又有仪式感的集体公祭,不仅是对逝者的怀念,也是对生者的慰藉。

“这些年,长青园生命纪念园为逝者家属提供的服务也在不断升级。原来,需要在滚动的电子屏幕上寻找逝者的名字,园内的骨灰撒海纪念墙建成以后,老伴儿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墙壁上,供家属追思凭吊。”王女士说,“骨灰撒海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又能减轻后代的经济负担。他给我做了个好榜样,将来我也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回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