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救急难”互助社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

时间: 2023-03-21 08:50   来源:中国社会报

本报记者 闫 洁 苏天真

建立村级“救急难”互助社是安徽省六安市民政局探索社会救助新格局的一项举措,通过发动社会力量筹集资金等方式,由原有单向救助向互助模式转变,及时对遭遇重大变故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而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的紧急情况给予先行救助,切实兜牢保障基本民生安全网。

互助社,关键时刻帮一把

2023年2月17日上午,锥子庙社区的工作人员罗宝来到居民张胜利家探视,彼时他刚推着轮椅从街上遛弯回来,一起生活的86岁老母亲正准备做饭。

张胜利今年55岁,一直以打零工为生。2022年3月,他突然觉得腰腿疼痛,到医院一查,脊柱出了问题,3万多元的医药费不仅掏光了家底,后续的治疗费更是没有着落。有人建议他到社区申请大病救助,恰好社区工作人员罗宝上门走访了解到了他的困难,当天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就把1000元救助金送到了他手里,并上报街道又申请到1000元救助金,还帮他申请了低保。享受了更高的报销比例,第二次入院治疗张胜利只掏了700多元。他逢人就讲:“我赶上了好时候,党的政策好。”

现在,张胜利每个月有800元的低保金、135元的残疾人两项补贴,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今年,锥子庙社区根据他的情况,准备将其纳入特困供养,以后看病、生活将更有保障。

2019年7月,六安市民政局在全市推广建立村级“救急难”互助社。从那时起,像张胜利一样因病因灾导致生活遇困的群众都能及时收到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的救助金,解了燃眉之急。

“帮一把、扶一把、托一把,第一时间给困难群众送去温暖,就是建立互助社的初衷。”六安市民政局副局长汪伦骏介绍。

截至目前,六安市1969个村(社区)已成立1935个“救急难”互助社。2022年,共筹集资金4067.85万元,实施救助1.14万人次,支出资金1246.15万元。

筹资金,“三个一点”广参与

为规范运营管理,六安市民政局要求所有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必须登记注册为体球网或申请备案为公益慈善类社区社会组织,镇(街)政府为其业务主管单位,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担任互助社的社长。

如何保障“救急难”互助社的资金来源?六安市民政局探索出“三个一点”的筹资方式,即财政配套1万元、村(社区)出资1万元、社会捐款1万元。

2017年10月,舒城县河棚镇黄河村“救急难”互助社挂牌成立,这是六安市第一个开展试点工作的村。说起当时的情况,时任黄河村党支部书记黄诗平非常自豪:“村里的老老少少都觉得这是件好事,大家捐款非常踊跃。”

没用多久,黄河村“救急难”互助社就筹集了6万多元资金,并成功实施了5例救助。黄诗平觉得:“尽管互助社每次能够拿出来的救助资金不多,却弘扬了‘一家有难、全村帮扶’的向上向善正能量。”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互助社的成立不光给困难群众提供了及时帮助,还调动了村(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舒城县桃溪镇龙舒村的吴金荣和他的孩子都没有劳动能力,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妻子外出务工支撑。尽管生活困难,但在龙舒村成立“救急难”互助社时,他也出了力。“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大家帮助了我们。现在有这个机会,我要为这样的好事添把力。”吴金荣说。

城市社区“救急难”互助社筹资方式和乡村略有不同。据锥子庙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杰介绍:“社区自筹的1万元是从社区为民服务经费里支出的,有的社区有房屋出租收益也可以作为补充,社会筹资主要靠动员辖区企业和个人捐款。2022年,锥子庙社区‘救急难’互助社成立时就收到了6家企业的1.5万元捐款和其他捐赠物资。为鼓励爱心企业持续捐赠,我们每次给困难群众送救助金时,都会联系企业代表一起去,目前反响不错。”

稳运行,权责明确更透明

为了让救助更及时,村(社区)在互助社的日常运行上有很大的自主权。一旦村民组长或社区网格员发现有困难群众需要救助,互助社立即启动救急程序,根据章程按比例给予不超过1000元的救助金,一般当天便可到位;困难较大时,还可向镇(街)、县(区)申请相应的救助。

村(社区)都是熟人社会,救助资金的发放如何做到公平公正?面对这样的疑问,汪伦骏表示:“及时审批和发放‘救急难’救助资金,离不开村(社区)的工作人员,他们熟悉各家各户的情况,不仅能及时发现群众家里的困难,更是审批前的一道关口,每笔资金的发放都要严格遵照组织章程和救助程序。”

记者了解到,在互助社的运行中,六安市明确规定了“谁调查、谁审核、谁审批、谁负责”的工作机制,并要求所有救助资金的发放都要进行公示,接受村(居)民监督。“此外,我们每年还会对各互助社的工作进行考核,做好了有奖励,做得不好受批评,大家都很珍惜这个荣誉。”汪伦骏说。

今年80岁的程光宝是桃溪镇金圩村村民小组组长,谁家有困难都找他。说起目前的工作,老人很自豪:“我从生产队队长干到现在的小组长,已经30多年了,村里的情况我都了解。年纪大了本想歇歇,可大家信得过我,那我就得好好干。”

2020年4月,金圩村的沈贤圣老两口先后查出重病,住院治疗花了4万多元,程光宝了解情况后,及时上报村“救急难”互助社,当天就有人来核实情况,并根据救助标准给每人送去了1000元救助金。其中,沈贤圣的医疗自付费用达到镇级“救急难”救助标准,信息上报后,很快就收到了镇级2000元的救助金。随后,程光宝还帮他们申请了低保,让老两口的生活更有保障。

“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社会救助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六安市村级‘救急难’互助社形成了‘主动发现、社会参与、综合施策’的救助合力,向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施以援手。”谈起村级“救急难”互助社的发展,六安市民政局局长朱健说,“今后,我们将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让困难群众得到更多的帮扶,互助社也将在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