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彦川 通讯员 李亚文 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救助管理站坚持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紧密结合救助管理工作实际,设立党员劝导岗、服务岗、护送岗,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救助管理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迈进,取得了 “命名一个岗,树起一面旗”的效果。 党员劝导岗:严寒酷暑巡查不断 南昌市救助管理站党支部注重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采取集中领学、专题研讨等形式,组织党员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体球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注重学以致用。充分发挥党员敬业奉献、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其他干部职工苦干实干。 2021年以来,救助管理站围绕岗位职责,设立了党员劝导岗、服务岗和护送岗。劝导岗的党员们在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百日行动”、“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行动期间,到商业中心、医院、车站、地铁站、桥梁涵洞等重点区域,劝导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进站接受救助,或为其发放车票帮助返乡。他们将街面劝导、街头救助和街面宣传相结合,加大巡查频率、延长巡查时间、扩大巡查范围,收到良好效果。两年来,救助管理站累计救助街面流浪乞讨人员1288人次。 在流浪乞讨人员中,有的年过八旬,有的离家十几年而不知道家在哪里,有的因为家庭矛盾宁愿在外流浪。为了赢得信任,党员劝导岗的工作人员用心了解流浪乞讨人员的经历,从细微处捕捉信息,把话说到心坎里,耐心、真诚地劝导他们入站接受救助,让流浪乞讨人员的安全和温饱有了很大保障。 鉴于救助管理站的优异表现,2020年12月,江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其“江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2021年8月,南昌市直机关工委将该站党支部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党员服务岗:一流服务增辉添彩 南昌市救助管理站设立党员服务岗,组织党员积极参与接待管理、医疗救助、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寻亲等工作,弘扬“人性管理、亲情救助”宗旨,不惧风险、耐心细致地为受助人员服务。 今年3月6日,南昌市红谷滩派出所民警送来一名十岁的男孩陈想想(化名)。一开始,无论工作人员问他什么,他都不开口。于是,工作人员不再问他,转而耐心地给他洗澡、换衣服,陪他聊天。后来,陈想想主动把身份信息告诉了工作人员,并说他和母亲有较大的隔阂。在工作人员的联系下,陈想想母亲来到救助管理站接他。利用这个契机,工作人员教给她一些亲子沟通的技巧,以免她再给陈想想带来心理压力。 已经离婚无亲无故、姓名不对查无此人、信息缺失无从下手……寻亲失败对于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而言可谓家常便饭。而站长许朝永则带出了一支过硬的救助工作队伍。 通过多年实践,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在观外形、听口音、问经历、寻信息、查户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2022年8月6日,南昌市新建区下罗派出所护送一名聋哑救助对象来站,表示通过公安情报数据、人脸识别等手段,均未能核实其身份信息,此人车票上的名字是“王林”。高级工张洪亮在手语老师的帮助下了解到王林是江西上饶人,有残疾人证,15年前和邻居走散后迷路,慌乱中爬上了去河南省新乡市的车,从此开始了在新乡市的流浪生活。根据以上信息,经多方努力,最终将王林老家范围缩小至上饶市广丰区。救助管理站随即定向发布王林的寻亲信息,很快便有人与救助管理站联系,确认情况属实。2022年9月15日,王林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回到了久违的家乡。 党员护送岗:安全稳妥护送返乡 南昌市救助管理站设立了党员护送岗,负责急难险重的护送就医和护送返乡任务。2021年1月至今,共护送返乡260人次,其中党员护送返乡226人次。 2021年,有一名由于父母离婚而患上抑郁症的女孩流落到南昌,无奈之下拨打12345市民热线求助。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将其接回后,送其接受心理咨询,并坚持每天接送女孩就诊,在其明显好转后送其返乡。 在党员的带动下,全体干部职工带着诚挚的感情去做在站照顾、帮助寻亲、长途护送等工作,锲而不舍、风雨无阻,赢得了受助者家庭的信任。2021年2月9日,南昌市东湖区八一桥派出所送原籍昆明的流浪乞讨人员刘强(化名)来站。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2022年4月,张洪亮和南昌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警官通过DNA比对获取线索,帮刘强寻亲成功。疫情缓和后,救助站于2022年10月24日护送其回乡。在刘强后期安置过程中,张洪亮还和其弟弟多次联系,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2022年,在江西省民政厅主办的“最可爱民政人”评选中,张洪亮榜上有名。 “救助管理站是流浪乞讨人员最后的依靠,如果我们不担当使命,那他们就失去了基本的保障。”张洪亮说:“一开始我也感到这项工作苦且累,后来增强了心里的韧劲,就习惯了。帮助他们,让我的精神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