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去年以来,湖南省长沙市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全力建设温暖民政、阳光民政、智慧民政、务实民政、平安民政,通过精准精细抓实“一老一小一困、一红一白一善、一基一地一社”九线工作,用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为群众解难点除痛点,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围绕基本民生保障 关爱“一老一小一困” 长沙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紧贴群众所需所盼,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造福 “一老一小一困”群体。 雨花区砂子塘街道辖区内的老年人多,养老服务需求迫切。街道建立和润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短期和长期养老照护,开展送餐、家政、出行、就医陪护等服务,解了许多家庭的燃眉之急。家住金科园社区的陈奶奶说,中心设施齐全,环境舒适,服务周到,走廊上装扶手、电梯里放座椅等细节都做到了老人心里,满足了老人对“家门口养老”的期待。 如今,类似这样的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在长沙越来越多,成为推动实现老年人享受基本养老服务、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的有力支撑。今年,长沙将从强政策、强供给、强服务、强监管入手,编制养老服务发展和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新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00家、养老助餐服务点100个、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50个,完成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4400户,推动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有温度。 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事关国家未来和民族振兴。长沙市全方位支撑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和教育保障。新建市儿童福利院,发挥养、治、教、康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儿童友好城市的新地标。 兜牢民生之底,不仅让群众心里有底,更让发展有了坚实基础。长沙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坚持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2022年发放救助金9.67亿元,让11.5万名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了有力保障,对1.5万人次实施了临时救助,为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和价格临时补贴3000余万元。 各地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做实救助帮扶服务。譬如,长沙县将低保审核和六倍低保标准以下的临时救助确认权限下放至镇(街道),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线上线下联动“一次办”。天心区以“爱心天心”帮扶工程为统领,重点支持街道、社区(村)在区慈善会成立“爱心天心街道共富基金”“爱心天心社区发展基金”,整合“政府+社会”的帮扶资源。 围绕基本社会服务 做优“一红一白一善” 长沙市围绕基本社会服务高效便民、均衡可及做文章,在提升婚姻登记标准化服务水平、深化惠民殡葬改革、发挥慈善品牌效应中,以新换心、用心暖心,将服务质效的提升转化成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暖心服务为幸福护航。2月10日至28日,长沙市民政局发起“幸福长沙 浪漫出彩”活动,倡导婚事新办、简办,做新时代婚俗新风的引领者。在雨花区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经历了庄严颁证仪式的於先生、王女士说:“毕业后一起奋斗打拼,疲惫时感恩有彼此的陪伴,我们觉得踏踏实实过日子才是最重要的,这个颁证仪式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我们非常接受婚事新办简办的倡议。” 以婚姻家庭小切口,推进幸福长沙大民生。长沙市民政局从增强婚姻登记便民性入手,提升婚姻登记跨区域通办服务效能,去年共办理婚姻登记6万余对,完成档案电子化159万条,9个婚登场所均达国家3A标准。同时,创新婚姻家庭辅导、集体颁证等方式,加大婚姻危机调解力度,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力度,树立新时代婚姻新风尚。 殡葬工作事关每个家庭,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长沙市突出公益属性,深化丧俗改革,修订《长沙市殡葬管理条例》,实施“一平台调度、一车队运输、一条龙全免费”殡葬改革,实现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全免;开展殡葬服务单价限高、利润限额的“双限行动”,殡葬服务价格普遍下降20%以上;对生态节地安葬给予一定奖励,引导绿色、文明、生态殡葬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善无大小,人人可为。长沙市开发“爱星社”公益慈善信息平台,实现各类资源线上线下互联互通、诚信公开,去年共筹集慈善款物8225万元,惠及困难群众3.8万人次。今年,全市将推动设立社区发展基金,探索商业化慈善超市模式;打造“善行直通车”公益品牌,积极推进福彩事业与民政其他业务深度融合。 围绕基层社会治理 深化“一基一地一社” 长沙市持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实做优“五社联动”,规范区划地名管理,让群众幸福安康更有保障。 在雷锋家乡望城区试点开展的“雷锋文明存折+村民档案”基层治理积分管理,以“存美德、挣积分、得实惠”的治理模式,推动自治、法治和德治有机结合。通过将基层治理各项事务量化为具体指标,将居民群众日常服务形成积分制记录,并在积分超市予以相应奖励兑换,切实提升群众参与社会服务、移风易俗的积极性和获得感。乔口镇湛水村村民李龙彪说,当文明有了分值后,大家参加村里事务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村里的事也慢慢成了大家的事。 望城区的探索是长沙市统筹推进基层治理创新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长沙市将基层治理纳入市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范围,以为民、便民、安民为重点,深入开展社区(村)靓化专项行动;还大力推动各类服务资源下沉社区,在300个社区(村)深入推行“五社联动·幸福邻里”专项行动,推进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增强了社区自治实效。 扎实开展区划地名工作,科学开展平安边界建设,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长沙市全面规范地名管理,加强地名数据建设与应用,挖掘地名文化,留住历史文脉。地处湘赣边的浏阳市开展“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建立市、镇、村三级地名服务机制,组建乡村地名文化志愿者队伍,采用电子地图、遥感影像等信息技术手段,依托国家地名信息库、高德地图等信息平台,常态化将乡村农家乐、农村合作社、快递物流点等惠农助农点采集上图,努力填补公共服务盲点、打通群众生活堵点,助力乡村振兴。 与此同时,长沙市全面强化社会组织党建引领,出台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若干措施,引导400余家社会组织参与“百社帮百村”行动,链接资金近千万元助力乡村振兴。据长沙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重点推进社会组织负责人和党组织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做深做实“牵手共建”,坚持联建联带,持续打造一批社会组织党建品牌。 让群众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长沙民政把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体现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