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生彬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油赶超、争先进位的关键一年。安徽省合肥市民政系统将坚持以体球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牢牢把握“党建引领,阳光民政”工作总基调,持续打造“四有机关”,全力以赴做到“全国有影响、长三角走前列、全省领头雁、市直争一流”,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坚持党建引领 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实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全程。新征程上,合肥民政将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使命担当,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高质量党建助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进一步细化完善全市民政事业发展目标任务,狠抓落实、真抓实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在全市民政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充分发挥党组定向领航作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围绕抓党建促民政中心工作这一主线,继续抓好意识形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模范机关和星级党支部创建等重点工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让“三会一课”制度贯穿于组织生活、党员教育、队伍建设等工作中,持续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和党员凝聚力。 更加坚决抓好正风肃纪。坚持作风建设常抓不懈,坚决抵制“四风”,积极运用“四种形态”监督执纪,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巩固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不断提升党风廉政工作水平。 转变工作理念 探索民政事业发展新路径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合肥民政将坚持学用结合、学以促干,牢牢把握四个重点,以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统筹推动工作提质增效,构建民政事业新发展格局,实现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人民立场。以新时代群众需要和满意作为开展工作的依据和评判工作的标准,密切联系群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下大力气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 强化顶层设计。建章立制,立柱架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从全局着眼、从宏观思考、从长远入手,既考虑横向上覆盖领域的广度,也考虑纵向上的时间跨度,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为民政事业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抓好项目建设。民政设施“硬项目”和民政服务“软项目”同步推进,增强民政事业的发展后劲,提高服务保障水平。认真编制一批项目,立项新上一批项目,实施建成一批项目,形成重视项目、抢抓项目、抓好项目的工作氛围。 主动对标学习。树立看齐意识,进一步落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学习先进经验,深化合作领域,拓宽发展空间,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借智借力。 优化服务供给 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近年来,合肥市不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2022年,打造了13个城市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新建农村养老服务站99个,改造提升县(区)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10个,建成家庭养老床位4128张,适老化改造2936户。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402万人次,养老助餐暖民心行动建成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860个,服务370余万人次。发放高龄津贴2.77亿元,惠及23万余名老年人。 2023年,合肥市将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完善养老服务政策,制订符合全市实际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修订发布合肥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新增养老服务综合体不少于8家,新建农村养老服务站不少于30个,适老化改造不少于1700户,新增老年助餐服务机构不少于290个。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与中国康养集团建立合作关系,达成系列合作。 突出地方特色 构建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 围绕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合肥市不断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2022年,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提质扩面打造了40个小区居民活动中心以及4个示范性国际化社区。推进智慧社区项目建设,建成4个试点智慧社区、4个智慧小区、50个平安小区,完成融合平台在全市560个城市社区推广。推进城市社区规模优化调整,新增城市社区28个。完成城镇人口每万人配备13.5名社区工作者。打造基层三级协商体系,每个乡镇(街道)形成不少于1个基层协商特色品牌。 同时,合肥市将持续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持续推进城市社区规模优化调整。完善社区服务配套设施,启动编制《合肥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国土空间规划》,抓好4个完整居住社区试点工作。打造4个国际化社区,完成40个小区居民活动中心建设,启动实施智慧社区二期项目建设。配强社区治理人才队伍,完成每万名城镇人口配备15名社区工作者。深入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建立完善街道、社区、小区三级协商体系。 提升服务效能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022年,合肥市包河区顺利通过了国家婚俗改革试验中期评估,高新区开展了涉外婚姻登记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全年办理结婚登记50361对,离婚预约登记31349对,实际办理16807对,降幅达47%。全市现存婚姻登记档案已全部实现电子化。推进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全市已建成城市公益性公墓11座,农村公益性公墓104座,公益性公墓乡镇规划覆盖率达100%。全市共计减免殡葬惠民资金4479.5万元,惠及4.7万余户。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补贴标准位居长三角城市前列。经开区、高新区康复辅具特色产业园发展迅速,集聚关联企业160余家。 今年,合肥市将持续提升民政专项服务效能。推进殡葬事业改革,扎实推进殡葬设施建设,常态化做好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殡葬移风易俗,不断提升殡葬服务质量。着力推进婚俗改革,指导包河区深入开展婚俗改革试验,进一步完善婚姻登记跨区通办和涉外婚姻登记制度,积极打造骆岗中央公园婚俗文化中心。全力保障残疾人福利,加强残疾人补贴动态精准管理,优化跨省通办,落实“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