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古稀的桥梁专家周昌栋——
“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干下去”

时间: 2024-11-20 09:23   来源:中国社会报

本报记者   闫   薇   通讯员   蒋庆良

湖北宜昌,因江而生,依江而建,因水而兴。桥,早已融入宜昌人民的生活。有一名土生土长的宜昌人,他的一生与桥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百余座桥梁、千余公里道路的勘察设计和修建。他主持建造的宜昌长江公路大桥、至喜长江大桥和伍家岗长江大桥,让天堑变通途,连接起了大江南北,方便了人们出行,促进了经济发展。他,就是桥梁专家周昌栋,一名年过古稀依然奋战在路桥建设一线的老科技工作者。

今年74岁的周昌栋已与桥梁打交道50余年。从一名养路工人成长为湖北省知名桥梁专家,他怀着技术报国理想,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创造了中国路桥发展史上多项辉煌业绩,其主持建设的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是首个由中国人自主修建的特大跨径悬索桥。2010年,周昌栋光荣退休。然而,这又成为他继续奋进的新起点。

2012年,宜昌市决定修建宜昌至喜长江大桥,周昌栋被邀请担任总工程师。这项工作很辛苦,经常要住在工地上,那时也有外地的单位出高薪聘请周昌栋。作为宜昌人,周昌栋毫不犹豫选择报效家乡。

这座桥的建设施工面临极大挑战。周昌栋带领团队不断探索,自主研发多项创新技术,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尽管年纪大了,但周昌栋比年轻人还拼,腿受了伤,简单包扎之后,他又跑去工地。生病了不得不住院,他就把病房当成办公室继续开会研讨。周昌栋对技术要求严格,也对长江有着深厚情怀。为保护珍稀鱼类中华鲟,他在桥梁设计施工中增加了多项环保措施,让“水中大熊猫”更好地在长江繁衍生息。

奋战4年多,2016年,至喜长江大桥通车。这座大桥还获得了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 “鲁班奖”。

刚休息没几个月,宜昌境内第9座长江大桥——伍家岗长江大桥开工建设,周昌栋再次扛起重担,担任伍家岗长江大桥工程技术总顾问。这座大桥修建时遇到了很多难题。周昌栋迎接挑战,经过仔细计算研究,他提出了建设“隧道锚碇”的设想。顶着被质疑的压力,他带着团队花了1年多时间反复试验,终于确定这方法行得通。工程按此推进,还节省了施工投资1亿多元,为我国大型桥梁技术发展贡献了“宜昌智慧”。

夷陵长江大桥是全国首座单索面混凝土加劲梁三塔斜拉桥,已运行23年,斜拉索超过了20年的设计使用年限,更换全桥斜拉索迫在眉睫。全国没有此类桥梁更换斜拉索的先例,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工程。周昌栋再一次披挂上阵,在技术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有多项创新技术领先国内外。2024年7月,大桥236根斜拉索全部更换完成。

周昌栋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因此把一部分精力用在人才培养上。他担任多所学校的客座教授和导师,培养相关人才,并依托宜昌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宜昌市委老干部局牵头成立的“周昌栋工作室”,开展项目攻关、校企合作、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他说:“国家的桥梁建设还需要更多人才,培养人才比自己建桥更有意义。”

如今的周昌栋,工作劲头一点儿也不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说道,他热爱这份工作,热爱桥梁事业,一到工地上就兴奋起来了,所以没有感觉到累,也没有感觉到苦。他很庆幸生活在这个时代,感谢党和政府提供了这么好的“舞台”。“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