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彦川 在她的精心抚育下,100多名孤弃儿童健康成长、快乐生活,有的被收养,有的考上大中专院校,有的走上工作岗位;在她的指导和影响下,同事们敬业乐群,努力提升护理技能,有的还斩获了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奖项……她是福建省厦门市社会福利中心儿童福利院护理长林碧玉,入职17年来,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不但成为她的志业,也融入了她的生活。不久前,林碧玉被授予“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我就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 刚入职时,林碧玉看到残疾儿童经常会觉得难过、心疼,但内心有光的她很快就把这种感受转化为对护理工作的执着,并发挥科班出身的优势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帮孩子们减少痛苦,让他们健康成长。 孤弃儿童大多身有残疾或重病,时常需要外出就医。林碧玉发现,虽然医院为儿童福利院开辟了绿色通道,但由于缺乏就诊经验,也会遇到无功而返的情况。后来,每次就诊前,林碧玉都会和同事先行到医院做好咨询、预约等准备工作,再带着孩子去医院,既减少了不必要的往返折腾,也让孩子们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 挑战总是接踵而来。2014年,膀胱外翻的弃婴林坚被送到儿童福利院。他出生一个多月时,医院给他做了手术,但不停地挣扎和哭喊导致其伤口无法愈合、反复感染。林碧玉一边悉心照料,一边多方寻找解决方案。后来,通过特护病房的工作人员,她联系到了知名专家,并学会了用保鲜膜和纸尿裤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从那以后,林坚的腹部皮肤再也没有发生过感染。一年多后,林坚被一对夫妇收养。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6年和2019年,林碧玉先后荣获“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和“全省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面对荣誉,林碧玉的干劲更足了,她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 “我就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林碧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一次去做化疗,白血病患儿王丹都哭闹得很厉害,为了安抚孩子,林碧玉有时会整晚抱着她在病房里踱步。有一次,王丹因化疗导致骨髓抑制、高烧不退,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林碧玉知道后立刻赶往医院,日夜悉心守护。后来,王丹的病情终于得到控制,1岁多时还学会了叫“妈妈”。 “玉妈”的人生幸福时刻 孩子被收养、孩子升学就业、帮孩子筹备婚礼……在林碧玉心里,这些都是她人生中的幸福时刻。 听障儿童夏鑫是林碧玉刚入职时照护的一个孩子。由于身体原因,夏鑫没有语言能力,也无法控制排便,每次他弄脏了衣服,林碧玉都会细心地帮他清理干净。后来,夏鑫做了手术,慢慢学会了控制排便。有一次,夏鑫用手语问林碧玉,在此之前他怎样排便,并表示感激。“看到孩子这么懂事,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林碧玉说。 胡婷是林碧玉照看时间较长的孩子之一,虽然她已经离开儿童福利院多年,但依然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在胡婷上初中时,只要林碧玉值班,就会辅导她和小伙伴们的功课。“遇到不听话的小伙伴,她会耐心引导。”胡婷回忆道。 胡婷上中专住校后,林碧玉不能经常看到她,但依然关心着她的生活和学习,这种关爱让胡婷感受到了体贴入微的温暖。如今,已经成为舞蹈教师的胡婷会时常回来看望林碧玉。 这种“双向奔赴”让林碧玉动力十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坚持阅读,了解先进的理念,并学以致用。 17年来,林碧玉在儿童福利院的重残区、幼儿区、婴儿区、学童区都工作过,累计护理了400多名孤弃儿童,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玉妈”。 “努力做好这份神圣的工作” 林碧玉在婴儿区工作时,有一名重度脑瘫儿童肺部发育不良,如果不及时排痰,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危及生命安全。因为受过严格的护理训练,林碧玉坚持为孩子拍痰,并手把手地向护理员传授拍痰技巧。 “她的工作态度让我们深受触动,我们也要以身作则,带领护理员用爱心去工作。”重残区护理长杨艺娟说。 在2018年及2022年全国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中,林碧玉被儿童福利院选为教练。她认真研究相关材料,在选手们的日常操作中发现问题,并制订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在她的指导下,选手们稳定发挥、载誉而归。 “备赛过程并不脱产,林碧玉牺牲了很多业余时间。”轻残区护理长陈桂琴回忆,“将患儿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这项操作的难点在细节,林碧玉一次次在动作要领、距离把控上进行示范,给了大家很多的帮助。” 在帮助同事提升比赛成绩之外,林碧玉还在潜移默化中向同事们传递着一种职业精神。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安全,从2022年7月开始,儿童福利院实行夜间值班定时打卡制度。有的护理员觉得太辛苦,就找林碧玉抱怨。林碧玉很理解这种想法,为了让同事们坚守初心,她给大家看了相关的影像资料,讲述了儿童康复后被收养的感人故事,让同事们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 “在很多方面都可以慢慢改进,尝试一些创新举措,但关键是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把工作做精做细,和同事们并肩作战,以更大的热情努力做好这份神圣的工作!” 林碧玉说。(文中儿童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