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名+”助推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

时间: 2024-10-29 09:25   来源:中国社会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爱良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积极探索“地名+”模式,着力做好地名文化保护传承、地名信息服务等工作,用地名留住群众乡愁,助推乡村振兴,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

“地名+乡村振兴”,打造亮丽名片

蒙山县着力加强地名工作,推动地名在助力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中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

示范引领,突出特色。依托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了夏宜瑶族乡木王坪村、文圩镇灯挂村、新圩镇坝头村3个“乡村著名行动”示范点,结合村屯历史文化,命名村道12条,制作地名文化宣传栏30个、地名文化展板25块、地名标志牌22块、门牌246块。在夏宜瑶族乡木王坪村打造地名文化馆,把与当地村屯、桥梁、重要自然地理实体相关的来历、含义、沿革等地名文化要素融入地名文化馆,展示具有瑶族特色的乡村地名文化。

探索建立“地名+乡村旅游”“地名+特色农产品”“地名+非遗”等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县民政局与县史志办公室、文旅局等部门合作,将地名文化融入旅游线路,因地制宜推出新圩镇坝头村、夏宜瑶族乡六海村等7个地名景点,并将地名景点串联起来,打造出一条具有蒙山风土人情特色的旅游路线。把地名文化与特色农产品有机融合,积极推广蒙山鸭脚木蜂蜜、蒙山桑蚕茧等名特优农产品,在农产品宣传中融入地名元素,用地名文化丰富拓展农产品的品牌内涵。

蒙山县还将地名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传统民俗中,利用“壮族三月三”等节假日,在长坪瑶族乡水韵瑶寨景区、古榕公园等地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助力增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谱写出一曲曲民族团结欢歌。

“地名+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

蒙山县深入挖掘地名文化内涵,传承优秀地名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加大对地名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力度,将44个优秀地名列入蒙山县第一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开展地名标志排查工作,对缺失地名标志牌的村落、名山、古桥、街路巷等,重新设置地名标志牌。

加强地名宣传,开展地名文化宣传进村(居)活动,组织专家在乡村振兴示范点、名人故居、古村落等向群众宣讲地名故事;组织媒体拍摄蒙山地名文化宣传系列微视频,深入挖掘地名文化内涵,生动立体讲好蒙山地名故事,展现美丽蒙山风采。

发挥本地地名文化研究学者特长,组织撰写并出版《蒙山地名史》《永安州的传说》《水秀两千年》等具有蒙山特色的地名文化书籍。从2022年5月起,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地名故事专栏,刊载优秀乡村地名文化故事,目前已连载107期。

“地名+信息服务”,推动便民利民

蒙山县深入推进地名信息服务提升工作,积极为各族群众提供优质的地名信息服务,切实满足广大群众对地名信息的应用需求。

推进村内巷道命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发动各村党员干部、乡贤、志愿者、村民等共同参与,集中群众的智慧力量为本村村道、村巷起名。在命名中,注重挖掘各村的历史文化、民俗特色、产业特点,采词中也注重展现民族团结进步。如在夏宜瑶族乡六海村使用“和谐路”“同心路”“圆梦路”等作为乡村路名。

深化数字地名建设。采集村屯、商铺、农家乐、乡村景点、公共服务设施等地名信息,并上传至“乡村著名行动”小程序,有效实现精准导航。

提高地名标志牌覆盖率。及时更换破损的地名标志牌,新增地名标志二维码,群众用手机扫码即可查看地名的由来等,地名标志牌成为便民服务、地名文化宣传的重要平台。

“地名+边界创建”,凝聚团结共识

蒙山县坚持把创建平安边界、促进边界各民族团结作为重要抓手,多举措加强边界管理,有力维护边界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

对蒙山县、藤县、平南县3县交界处山顶进行升级改造,对界桩进行原址更换,建立蒙山县县级界桩管护维护制度,落实县、乡、村三级界桩管护人员,明确9名身体健康、责任心强的人员为村级界线界桩管护员,乡镇民政办主任为乡镇级管护员,县民政局区划地名科负责人为县级管护员。

每年,蒙山县都组织开展界桩检查工作,向群众宣传《地名管理条例》及平安边界创建的重要性,与相邻市、县群众开展平安边界共建活动。今年“壮族三月三”前夕,在新更换的界桩处,携手相邻县群众共同开展了“区域协作发展、共唱民族团结山歌”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团结和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