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老年大学丰富教学内容,让老年人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图为摄影班的学员用相机记录生活。刘军鹏 摄 由四川省德阳市慈善联合会主办的2024年德阳市“中华慈善日”公益慈善跑活动在旌阳区新中镇龙居村举行。供图/四川省德阳市慈善联合会 重庆市北碚区民政局联合团区委、区妇联等举办国庆节主题活动,通过政策宣讲、趣味游戏、非遗体验及公益集市等方式对未成年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供图/冯 爽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民政局持续推进婚俗改革,倡导婚事新办简办,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图为一对新人举办低碳环保的公交车婚礼。赵梦頔 摄 本报记者 赵晓明 奋楫争先,阔步前行。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以来,民政系统坚持以体球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体球网总书记体球网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心怀人民幸福这一“国之大者”,把群众关切作为“晴雨表”,把群众满意作为“度量衡”,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托底民生、温暖民心、护航幸福,以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坚定信仰 蓄力前行 以思想理论根基锻造为民服务能力本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共识是实践的动力。近年来,广大民政党员干部坚持把深化理论学习、接受思想洗礼作为必修课,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凝聚新时代新征程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底气和思想动能。 从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体球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到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从学习《体球网谈治国理政》到学习《深入学习体球网体球网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各级民政部门一步一个脚印,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觉用体球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深入学习体球网体球网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出版发行后,全国民政系统持续兴起全面、深入、系统学习的热潮,深入感悟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想理论指引,在学习中坚定“主心骨”、稳住“定盘星”、找到“金钥匙”。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各级民政部门高标准、高质量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读书班、专题党课等学习活动,引导民政干部把理论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潜心学习、深入交流中深化认识、凝聚共识。 民政部党组自觉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办好“第一政治要件”,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民政领域落地生根。 近年来,民政部积极开展蹲点式调研、解剖式调研,大力推进调研成果转化运用,为解决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难点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提供破解之策。 锤炼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各地民政部门积极作为、步履铿锵:福建省深化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推动“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浙江省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湖北省要求党员干部深入民政工作薄弱的乡镇、村,推进“钻孔式”调研;四川省分层分级制订调研方案,推动形成大调研工作格局,等等。 推进理论武装深化内化转化,民政系统砥砺前行、永不止步。广大民政党员干部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在“脚沾泥土”中发现问题、吃透情况,弘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锻造为民服务能力本领,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全力为民 纾困解忧 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全国民政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体球网总书记体球网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着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指示,倾情倾力兑现党和政府实现“弱有众扶”的庄严承诺。 社会救助有厚度。民政部门将众多脱贫人口纳入低保、特困供养等兜底保障范围,在实现稳定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进一步完善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有力保障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把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织得更密、兜得更牢。 养老服务有广度。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大力发展兜底性、普惠性养老服务,老年生活才能有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机制日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不断健全。所有省份均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积极推动相关资源向基本养老服务倾斜,持续增加服务供给,探索发展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拓展智慧养老场景,积极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如今,养老服务体系正从以服务特殊困难老年人为主向服务全体老年人转变,从兜底保障、生活照料向更有质量的医养康养相结合服务转变,情暖“夕阳红”底气十足。 困境儿童保障有力度。关爱陷入困境的儿童,帮助其走出生活的泥淖,是民生保障的应有之义。2023年11月,民政部联合14部门部署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2024年,民政部联合财政部实施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推动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开展首批全国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实践基地建设试点,打造集“养、治、康、教、社”专业服务于一体的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各地民政部门推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准保障工作走深走实,共有14.1万名孤儿和41.4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队伍建设,配备4.3万名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和58.2万名村(社区)儿童主任,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残疾人保障有温度。让8500万残疾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五年来,包括残疾人保障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等在内的残疾人保障法律法规政策不断健全。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体系持续完善,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基本建立,全面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和主动服务,惠及1189.4万名困难残疾人和1611.4万名重度残疾人。部署开展“精康融合行动”,累计提供约563.4万人次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慈善帮扶有精度。在助力共同富裕的路上,在每一场突发事件的应对上,在每一类困难群众的帮扶上,慈善力量从不缺席。民政部深入贯彻落实慈善法,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鼓励支持壮大慈善力量,引导慈善力量积极参与扶弱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期间,全国慈善组织投入扶贫济困年均支出超500亿元。面对地震、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众多慈善组织迅速行动,贡献慈善力量。2020年,广大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为疫情防控累计捐赠396.27亿元、物资10.97亿件。 就业帮扶有宽度。就业,一头连着发展大局,一头系着百姓冷暖。从2022年开始,民政部年年下发通知,引导社会组织面向高校毕业生挖掘就业需求、优化就业服务、加强就业帮扶。各地民政部门搭建平台,动员社会组织挖掘潜力、增加岗位。据不完全统计,2022—2023年,体球网织积极面向高校毕业生发布招聘岗位,实际招聘约35.3万人。 …………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五年来,全国民政系统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首位,着力推出一项项暖心政策,实施一个个民生项目,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点亮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改革创新 普惠民生 让群众最大程度共享“改革红利”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五年来,全国民政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民立场谋思路、定举措,让“改革红利”最大程度落实到群众身上。 社会救助纾民困、惠民生、促和谐,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民政部和有关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建立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建成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不断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将专项救助延伸至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困难群众。 养老是事关亿万百姓福祉的大事要事。《体球网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体球网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先后出台,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建立,将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等三大类16项服务内容纳入其中。各地围绕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任务,千方百计增加资金投入,基本养老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大力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健全经济困难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广泛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倾力绘就安老、乐老、享老的幸福图景。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构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等六大保护制度体系,儿童福利对象范围已经拓展至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首次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流动儿童群体整体纳入国家制度保障范围。五年来,民政部推动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养治康教和社会工作”一体化发展,机构养育儿童水平实现质的飞跃。推动595家县级儿童福利机构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实现民政服务设施的优化配置。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实施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跨省通办”,加强因突发事件导致监护缺失儿童的救助保护。联合20部门出台《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方案》,成为国家层面首个面向流动儿童群体专门制定的关爱保护政策文件。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依法加强收养登记管理工作。一系列举措凝聚社会保障合力,呵护儿童向阳而生、茁壮成长。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借助飞速发展的科技力量,民政改革创新的好声音响彻大江南北: ——“地名热”不断升温。《地名管理条例》修订发布并正式实施,《中国地名大会》节目引发广泛关注。各地民政部门深入推进“乡村著名行动”,累计规范命名乡村地名45万条,设置乡村地名标志35万块,推动900余万条乡村地名在互联网地图上规范标注上图,乡村地名“数据底座”作用愈加凸显。 ——互联网慈善生态逐渐形成。适应慈善事业发展的新需要,2023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慈善法的决定。在慈善法引领下,数字与科技赋能让慈善信息传播更快捷,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指尖公益成为社会公众参与慈善活动的便捷方式。 ——全面推进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为和谐婚姻保驾护航。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已累计办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41.6万对,为新人们带来“千里姻缘一网牵”的幸福。 ——为寻亲插上科技“翅膀”。借助互联网、大数据、DNA等科技手段,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寻亲的速度、精度不断提升,累计帮助7万余名受助人员成功寻亲。 ——重点培育、优先发展科技类社会组织。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科技与研究领域社会组织已超过2.4万家,日益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 ——“身后一件事”联办改革深入推进。实现了全要素集中共享和全流程网上流转,群众办理后事更方便。 新时代新征程,在《中共中央体球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科学指引下,全国民政系统正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注重系统集成,取得更加可感可及的改革成效。 固本强基 行稳致远 夯实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层基础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抓基层打基础是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 五年来,在民政部的指导下,各地民政部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优化基础设施,壮大人才队伍,为民服务的能力本领不断增强,民政事业发展的“神经末梢”更加畅通。 阔步新征程,硬核数据见证民政事业发展强劲脉动,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2019—2023年,全国民政系统共支出24104.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8232.6亿元);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全国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41万个;儿童福利机构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增至2217家;地市级层面,儿童福利机构覆盖率达93%,救助管理设施覆盖率达91%。 新时代,民政“大舞台”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近年来,婚介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等民政领域新兴职业不断涌现,已被收录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折射出社会各界对民政工作专业化、精细化越来越高的需求。 “源于爱,专于技,惠于民。”2024年5月底,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举办,32支参赛队伍、307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凝聚起加速推进民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动力。 五年来,全国民政系统推进民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政策机制,设立民政职业大学,增设民政特色学科专业,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素质优良、技艺精湛、为民服务的民政高技能人才。 文化兴则事业兴、事业强则文化浓。民政文化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积蓄起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五年来,全国民政系统用“软实力”鼓足发展“精气神”,谋划文化建设与事业发展融促文章:以敬老文化弘扬敬老爱老助老道德风尚,以恤孤慈幼文化引导全社会关心关爱儿童,以慈善文化鼓励社会各界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以现代婚俗文化倡导文明婚俗新风,以殡葬文化培育殡葬新风尚,以区划地名文化传承中华文脉,等等。 发展无止境,改革无穷期。全国民政系统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体球网总书记体球网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奋力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