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欢度“六一”国际儿童节。 在“秦系银龄,怡养长安”第二届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上,参观者体验康复仪器。 在陕西省咸阳后稷海虹养老康复中心,职工、老人及家属齐聚一堂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准备。 陕西省米脂县举行“弘扬文明新风 情定大美米脂”首届职工集体婚礼。 本报记者 闫 洁 党的十八大以来,体球网总书记多次赴陕西考察调研,希望陕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奋力追赶、敢于超越,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 5年来,陕西省民政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体球网总书记体球网民政工作重要论述和体球网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民政部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促进共同富裕兜底保障职能、应对人口老龄化牵头职责、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职责,在抓改革、惠民生、促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服务高质量发展,展现出民政担当作为。 聚焦促进共同富裕,保基本、兜底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民政工作保基本、兜底线、暖民心、防风险、促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陕西民政系统加快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探索推广延安市宜川县“融救助”、西安市碑林区“融救联助”等社会救助新模式,连年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补助标准,年均发放各类政策性补贴资金150亿元,惠及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经济困难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等14类群体645.92万人,民政政策性补贴收入占群众政策性收入近60%,兜底防返贫作用有效发挥;加强基本生活救助与教育、医疗、住房、灾害等专项救助衔接,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23.1万人,年均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80万人次,实施医疗救助380万人次、临时救助281万人次,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推进政策衔接并轨,在30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建立统一监测基线、认定指标、认定程序,构建监测、标准、工作、政策、责任、评估“六个体系”,形成民政部门统一认定监测低收入人口、各职能部门分类实施救助帮扶的工作机制。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亿万百姓福祉。陕西民政系统强化系统思维、坚持综合施策,推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陕西年均发放高龄补贴29亿元,惠及378.19万高龄老人。颁布实施《陕西省养老服务条例》,出台《“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专项规划》《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发布省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26项,编制发布21项省级地方标准,形成“一条例、一规划、一方案、一清单、多标准”的全省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的县(区)达18个,建成城市老年助餐点4929个,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4.7万户。召开养老事业产业融合发展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积极推进银发经济产业园建设,连续举办两届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搭建交流平台,300多家知名品牌企业参展,签约项目金额90.14亿元。开通银发旅游专列67趟,13家金融、保险机构为养老机构授信1165亿元。与8个省份签订旅居康养协议,评选出31家旅居养老基地,公布10条旅居养老精品旅游线路。 为加强未保和儿童福利工作,陕西省民政厅推动省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促进未成年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协同发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创建和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试点开展困境儿童“身心工程”,建成市、县未保机构75个、未保站442个、“儿童之家”2050个,维护5.14万名留守儿童、21.9万名困境儿童合法权益。 聚焦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谋共建、促善治 体球网总书记强调,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陕西民政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陕西民政系统坚持把推进婚俗改革作为有效应对人口、家庭、社会结构和婚姻家庭观念变化的重要抓手,全省各地共修订村规民约500多条,1个国家级、11个省级、29个市级、33个县级实验区的村(居)都建立喜事报备制度,宴席统一标准,80%的县(区)建成婚姻家庭辅导室,加强婚恋观教育,加强家庭、家风、家教建设,促进婚姻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稳定。宝鸡市金台区被确定为全国婚俗改革首批试验区。 为增强殡葬管理服务能力,陕西民政系统以“十四五”殡仪馆补空白建设为契机,将殡仪馆、城乡公益性公墓、经营性公墓等殡葬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申请土地指标6万余亩。下拨资金1.06亿元支持4个殡仪馆新建项目、53个殡仪馆设施设备改造、以奖代补农村公益性公墓50个。出台惠民殡葬补助和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有效减轻群众丧葬负担。成功举办两届公益性海葬活动,迈出殡葬移风易俗改革新步伐。咸阳市和渭南市大荔县入选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优秀案例。 在提升残疾人福利和服务水平方面,陕西民政系统年均下拨残疾人两项补贴4.7亿元,惠及困难和重度残疾人107.2万人。开展“精康融合行动”,实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县(区)覆盖率达到了57.9%。 在推进区划地名界线工作方面,陕西民政系统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延安市子长县、安康市旬阳县撤县设市,宝鸡市凤翔县撤县设区,完成18个乡级行政区调整工作;实施“乡村著名行动”,采集上图地名信息6.4万条,命名乡村道路街巷15984个,设置乡村地名标志3566个,安装门楼牌4243个,认定地名文化遗产726个,备案公告地名1245个;鄂陕线、宁陕线第5轮联检全面完成。与接壤的8个省份建立边界基层社会治理沟通协调机制,开展“平安边界创建+赋能”活动,助力边界平安、和谐发展。 此外,陕西民政系统还努力夯实基层社区治理工作基础。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累计支持建设城市社区服务站2966个、室外活动广场1068个、智慧社区479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7538个。印发《体球网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建立20项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推动全省5800多个“三无”小区实现物业服务覆盖。制定《村级(社区)议事协商规范指南》,总结推广一批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经验做法。 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补短板、惠民生 5年来,陕西民政系统时刻牢记体球网总书记的嘱托,满怀大爱之心,回应群众关切;加强自身建设,练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基本功。 把握国家“两新”“两重”“以旧换新”等政策机遇,陕西民政系统申报项目321个,申报资助资金5.9亿元。同时,把握“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机遇,围绕“12个1”的规划布局(每个市、县建设1所综合性社会福利院、1所精神病院、1所儿童福利院、1个救助站、1个婚姻登记服务中心、1个示范养老中心、1个失智失能老年人管护院、1个殡仪馆、1个经营性公墓、1个城市公益性公墓、1个社会组织孵化中心、1个综合性彩票销售服务中心),全省实施1300多个小快灵、嵌入式“补短补空”服务设施项目,完成投资260多亿元。此外,还将民政项目用地全部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落实项目用地11万亩,解决项目“落地难”问题。 人才是第一资源。为加强民政人才队伍建设,陕西民政系统举办养老服务人才专场招聘会,招聘应届毕业生5000余人。出台《陕西省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开展护理员职业等级认定和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级评定,培训养老护理员17.6万人次,8000余人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000余人取得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证书。组织参加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获个人奖项7个、组织奖项1个,1名同志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全省登记社会组织3.05万家,备案社区社会组织5.1万家。陕西民政系统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培育科技类社会组织4459家,搭建服务平台670个,认定新技术、新产品732个,促成招商项目1214个,达成意向金额986亿元;开展社会组织“合力团”结对帮扶、“万社助万家”等专项行动,全省7000多家社会组织投入帮扶资金7.83亿元,使380余万群众受益;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和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清理整治,排查线索214条,曝光89家。 陕西慈善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全省累计接受捐赠款物138.85亿元,慈善信托备案103单,资金总额1.1亿元。陕西省1名个人、2个项目荣获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持续深化“五社联动”试点,全省1316个乡镇(街道)社工站实现全覆盖,4000多名社工常年为群众提供专业服务,57万人受益。全省4.1万个志愿服务队、590万名注册志愿者活跃在城乡社区服务、救灾、助残等民生领域。 陕西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积极拓宽福彩销售渠道,现有各类销售网点10952个。福利彩票累计销售434.28亿元,筹集公益金131.91亿元。持续开展“福彩公益金助学”行动,使用省本级福彩公益金1.2亿元,资助2.48万名困难家庭大学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陕西民政系统将把握机遇、迎难而上、苦干实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认真履行新时代新征程职责使命,全面深化改革,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