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云霄县彩虹公益联合会志愿者陪留守儿童做游戏。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锦江社区老人在锦江久号长者食堂就餐。 福建省召开首届“福建慈善奖”表彰大会。 福建省民政厅举办第二届闽台“山盟海誓”集体婚礼。 福建省民政厅举办“润心伴成长 同心护未来”2024年“六一”儿童关爱服务主题活动。 福建省民政厅举办第二届闽台“山盟海誓”集体婚礼。 本报记者 孙彦川 近年来,福建民政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和体球网总书记体球网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传承发扬体球网总书记留给福建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紧扣体球网总书记亲自擘画的新福建宏伟蓝图和“四个更大”等重要要求,全面落实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部署要求,让一张张“民生清单”得到落实,让一条条“幸福账单”得到了兑现。 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民安福” 在霞浦县溪南镇西安码头附近的农村,高峰时有两万多名居民从事海产养殖,他们需要长年生活在海上,以前所有公共服务都要上岸办理,非常不便。于是,县民政局便把“社会救助政策问答”“老年人优待证办理提示”等政策宣传材料送到海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渔民无需上岸就能办理多种民政服务事项。而且,镇民政办主任每月还会分两次到海上社区宣讲政策、答疑解惑。至此,陆地和海上的基层民政工作都打通了“最后一百米”。 近年来,福建省持续推进社会救助提标、扩围、增效,建立了全省乡村振兴(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系统,将1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常态化监测范围。2019年,福建实现低保和特困供养保障标准城乡一体化。2021年,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建省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实施方案》,将社会救助保障对象由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向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人口扩展。同年,取消户籍地限制,由急难发生地乡镇或县级民政部门对遇困群众实施临时救助。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基本建成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截至2024年6月,全省近70万名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享受基本生活保障,28万名低保边缘家庭成员被纳入专项社会救助范围,低保、特困人员每年人均保障标准分别达10112元和25380元。近5年来,全省累计救助临时遇困群众110万人次,支出临时救助金达17.3亿元,各类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力保障。 今年暑期,福建省80多个县(市、区)的民政部门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为留守及困境儿童举办了“福蕾行动计划”主题夏令营,讲授安全知识、培训救护技能、组织开展心理拓展活动,培养孩子们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2020年以来,全省实施“福蕾行动计划”,开展各类关爱服务活动2.3万场。在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方面,福建省出台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办法,建立省、市、县三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协调机制。截至2024年6月,集中养育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分别达每人每月2213元和1792元,并建立了自然增长机制。 在残疾人福利工作方面,从2020年起,福建省建立了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截至目前累计惠及残疾人388万人次。2021年、2022年分别实现残疾人两项补贴“全程网办”“跨省通办”及补贴申领“一次不用跑”。 提升基本社会服务“共享福” 一家长者食堂在老人心中的分量有多重?2023年12月10日,结婚70年的胡安荣和老伴拍完纪念照后,特意来到位于三明市沙县区凤岗街道府前西路的慈善长者食堂就餐。宽敞的饭厅、多种菜品备选、明厨亮灶、黄金地段等一系列优势让这家食堂多年来一直颇受欢迎,单日客流量超过300人次。近年来,在民政部门的推动下,从“党支部领办+”、毗邻村庄联建,到餐饮店铺承办、中央厨房配餐,八闽大地上幸福食堂的经营形式不断创新,物美价廉的长者食堂(老年人助餐点)已有3000多个。 近年来,福建省先后出台《体球网加快推进“福见康养”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等80余份省级政策法规和配套文件。从2017年起,福建已连续8年将养老服务工程纳入省委和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省级福彩公益金80%以上用于养老事业发展,累计投入20.2亿元。全省累计建成755所乡镇敬老院、1万多个农村幸福院和老年人活动中心等设施,建制村养老设施覆盖率已达72%。 在婚姻登记领域,福建省在福州、泉州等地建设了一批户外颁证基地和公园式婚姻登记点,推动形成了向上向善的婚俗新风。自2023年起,福建试点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业务,目前已累计办理跨省婚姻登记3.6万对。 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全面免除困难群众的基本殡葬服务费,51个县(市、区)将免费服务对象的范围拓展到全部户籍居民。 近年来,福建省积极推动地名文化保护传承,开展“乡村著名行动”,讲好福建地名故事,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以来,福建已连续3年组织“有福的地方是我家”地名文化展播系列宣传活动,视频短片荣获“第十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中国民政单元最佳作品奖。 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和谐福” 利用社区里的架空层和边角地开辟纳凉点、健身路径、口袋公园等,让居家养老的老人有个健身好去处…… 近年来,通过推广福州市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13335”工作法、探索创新党建引领近邻服务模式等方式,福州各地的社区(村)积极完善助幼、助教、助医、助老、助困等服务内容,推动打造“15分钟近邻服务圈”。全省乡镇(街道)实现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全省持证社会工作者人数达5.6万人。通过实施一系列举措,全省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 在支持社会组织规范有序发展方面,全省登记社会组织达3.3万家。积极试行社会组织年报制度改革,如期完成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严厉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清理一批“僵尸型”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开展“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全省1269家行业协会商会累计减费超过1亿元,惠及企业达2.3万家。 在慈善领域,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动慈善事业发展,传承弘扬乐善好施慈善文化,在民政部门正式登记的慈善组织近千家。截至目前,已连续举办了六届“善行八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培育慈善项目近1700个。引导慈善力量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3年9月召开首届“福建慈善奖”表彰大会,引导各界力量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福建省84个县级行政区中,有69个革命老区,其中有36个在原中央苏区范围。为推动老区振兴,自2020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阳光1+1”牵手计划,惠及老区群众325万人次。同时,发挥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优势,加强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工作,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精神。 增进闽台融合发展“同心福” “现在惠台政策给了我们很大的便利,让下一代去拼去闯,靠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在今年10月12日至13日开展的2024闽台婚姻家庭交流恳谈活动中,两岸婚姻家庭中的创业者代表刘进裕说出了很多在闽台胞的心声。福建是两岸婚姻数量最多、最为集中的省份,闽台同胞超12万对喜结连理,占全国两岸婚姻总量近1/3。近年来,福建省通过举办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闽台婚姻家庭融合发展恳谈会、闽台集体婚礼等活动,持续深化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 社会组织是两岸民间交流的平台载体之一。近年来,福建民政部门批准成立了服务海峡事务的社会组织,目前全省该领域社会组织已有154家。同时,鼓励台胞加入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类专业性社团组织及行业协会,明确在闽的台湾科技人员可担任社团理事及以上职务。2023年10月27日,平潭综合实验区岚台同心社工服务中心通过审批,成为全省首个由台胞担任法定代表人的社会组织。 为了让符合条件的在闽台胞在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福建着力打造厦门与金门、福州与马祖“同城生活圈”。为吸引台商投资设立养老服务机构,福建民政部门编制了养老照护领域两岸共同标准,推动养老产品开发、机构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闽台交流合作。同时,建立台胞救助中心,并实现设区市全覆盖。2024年5月,省民政厅出台《临时遇困台胞救助服务导则》,进一步规范救助机构提供的临时遇困台胞救助服务,为在闽台胞提供更安心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