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会上的数字殡葬展台,吸引了许多参观者前来咨询。 文/图 本报记者 陈 华 2021年11月15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追思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唐人万寿园举行。沉浸式告别厅里,袁老一生的闪光足迹——辗转人生、求学之路、教书生涯、水稻研究、缔造辉煌、“两个梦想”一一呈现,看着眼前画面、听着亲朋分享,似乎幽默风趣、勤俭朴实、乐于奉献、笑容满面的袁老又回来了,人们擦拭着眼泪,向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致敬。 这是行业内首次通过数字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礼仪相结合,打造出一场震撼心灵的“九礼”追思仪式。一位远道而来的嘉宾刘女士表示,“逼真的视效、音效以及代入感极强的礼仪环节,让我们感受到袁老的优良品德和优秀家风,激励大家传承发扬,继续前进。” ◆定位—— 一家追求“真、善、和”的科技公司 记者近日采访了这一沉浸式追思仪式的首创者——北京九礼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文化总监徐艳君,“《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人的物质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精神生命却是无限的。我们缅怀的正是生命的精神意义和道德光辉。” 她说,儒家曾提出“三不朽”,即“立德”“立功”和“立言”。“立德”即人的品德,“立功”即人的功德,“立言”即人的言语。“我们作为一家科技型殡葬企业,追求的就是通过科技创新,让精神生命之不朽战胜物质生命的可朽,实现生命价值的永恒。” 徐艳君把北京九礼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价值理念归纳为“真、善、和”。“真”,就是本真、真实,体现在待人接物的言谈举止和对待生命的由衷礼敬上,无论是对合作伙伴还是服务对象,都要做到真情、真知、真人生,遵守社会公德,不能一味地被金钱所左右、为世俗所扭曲。“善”,就是与人为善、行善积德,每个人都有闪光点、都值得尊重,殡葬行业从业者应时时反问自己、提升人文素养,不只是把人埋下去,更要将精神提起来,阳光待人。“和”,就是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推崇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通过传承好家风守住国人的精神家园,处理好传承与继承的关系,把“留”的文章做好,有利于家庭、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和民族。 ◆落地—— 数字墓园拓展现代殡葬新空间 北京西郊,福田公墓,这里安息着国学大师王国维、文学理论家钱玄同、京剧表演艺术家郝寿臣、现代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等历史人物。近年来,由于受到土地、空间限制,该公墓引进了数字科技殡葬项目。 走进福田公墓数字化服务大厅,“暖心服务似亲人 如春风送暖化哀伤”“数字安放祭先人 细致服务超一流”“科技墓园形式好 春风细雨暖人心”“敬逝者 慰亲人 尽心尽力 不辞辛劳 全能人生讲述师”等锦旗,层层叠叠挂满了两面墙。 如此撼人场景,在首都北京已经试点数字墓园的福田、外侨、太子峪、温泉、通惠等5家公墓并不稀奇。每面旗子背后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有的平凡,有的伟大。 “时间如流水,周柏年先生的青春岁月在战争的硝烟中度过……抗美援朝战场上,寒冬里,他的双手几乎被冻在了脸盆沿上,一位‘一只眼’的战友用冷水浇开了他的手,这份战友情谊成为他生命中的宝贵记忆。” “在老张同志的物理生命轨迹中,他将自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 “这个算盘啊,可是我们家的宝贝,跟着几代人走过了风风雨雨。” “回忆是一种珍贵的财富,可以让我们重新感受过去的美好。每当我看到那台打印机,我就会想起丈夫在家中办公的情景。” “姥姥是一位非常勤劳和有才华的女人,她年轻时,生活条件艰苦,但她总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绣布画就是她的杰作之一。” “在数字墓位里随放着女儿最喜欢的音乐盒,每次这对父母前来,都要打开墓位播放女儿最喜欢的音乐——《一闪一闪亮晶晶》。” “每逢佳节,孩子们心中总会涌起对父母的思念。那些与父母共度的佳节,那些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欢乐时光,已经成为过去,化作永恒的记忆。” 尽管数字墓园只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它却实实在在地承载着人们对父母、孩子、亲人那份刻骨铭心的思念和深沉厚重的爱,让他们在逝者离世后,依然能够在心灵深处真切感受到他们的存在。“凭借高效的空间利用、完善的数字化技术、先进的服务理念以及优质的家属体验,不仅吸引了许多国内合作需求,也迎来了国际考察与合作对接。”北京九礼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翁晓慧说。 ◆开源—— 技术赋能促行业转型发展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在各行各业如火如荼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殡葬行业准备好了吗? 记者在北京外侨公墓看到,位于南面骨灰长廊西段的数字墓园,占地面积只有243平方米,竟设计了1458座数字墓位。而在福田公墓数字化沉浸式礼厅,通过三面墙体与地面视效的有机结合,可以打造出以星空氛围为主基调的3D画面和声音效果。 未来的殡葬行业,是一个殡、葬、祭等一体化数字服务体系,既要满足“殡”与“葬”的功能性需求,又要满足“礼敬生命 祭祀感怀”的精神文化追求。对此,北京九礼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用科技构建智慧殡葬,打造突破传统墓园的数智生命纪念馆,将纪念园、图书馆、咖啡屋、生命故事分享空间等融为一体,通过数字化记录每一个生命的闪光点,纪念每一个生命的精神价值,传承好家风、弘扬好传统,激励后代不忘家训、积极进取、奉献社会,真正做到“逝有所安”“生者坚强”。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家庭的家风好了,民风也淳厚了,社会正气之风自然盛行。”北京九礼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杉认为,展望未来,现有的殡葬行业需要转型,需要向着“轻葬重祭、轻物质重精神”的方向发展,需要向着“轻载体、重传承,轻形式、重价值”的方向发展,走向“绿色生态、科技低碳”的发展道路。 “沉浸式礼厅是推进数字殡葬、开展生命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但需要现代科技技术的加持。为了支持行业数智化转型,我公司拟免费建立沉浸式礼厅,为相关殡仪馆或公墓提供智能集控设备,包括投影仪、激光雷达、高端工控机等,还有多屏宝。通过主机服务器、视频控台、灯光控台和音效控台连接合成,可实现中控移动设备一键触控,对所有环节进行控制,智慧便捷。”王杉表示。 博士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的徐艳君,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中心伦理研究所研究员,面对波涛翻滚、日新月异的科技大潮,她深知殡葬行业的未来必须建立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之上,她说:“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在殡葬行业,机器永远无法完全取代人工,所以,还需要将更多人本理念引入到数字殡葬应用中来,人员培训和技术升级必不可少!届时,通过数字赋能,我们讲述的生命故事将更加丰满和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