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照护服务+社区康复服务
助困难家庭精神障碍患者更好融入社会

时间: 2024-09-29 09:24   来源:中国社会报

本报记者   张晶晶

缺少专业治疗和精心照顾,康复希望渺茫,若照看不周,还可能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对于困难家庭来说,有一个精神障碍患者,不仅家庭建设受到很大影响,全家人都会陷入苦痛之中。

一人失智、全家失衡。针对困难家庭精神障碍患者照护和融入社会的痛点难点问题,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创新“物质+服务”救助方式,探索民政兜底精神障碍患者集中照护与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衔接融合的路子,确保他们治疗有地托管、出来有人帮扶,更好融入社会。

整合资源,“有地去”“有人管”

下棋、看电视、画画……日前,记者在南康区民政兜底精神障碍患者集中照护中心看到,十几位精神障碍特困人员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有序地开展娱乐活动。

环境干净整洁、康复设施一应俱全、24小时专人照顾,民政兜底精神障碍患者在这里享受到专业的照护服务。

南康区民政局局长李志彪介绍,南康区前期调研发现,全区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中需要家庭长期照护的精神障碍患者有934人,其中照护能力不足的有540人,占比57.8%。这些困难家庭存在着经济负担重、照护不专业、安全隐患大等问题。

对此,南康区政府决定集全区之力予以解决。区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和政策,出台实施方案,决定由区民政局牵头在南康区第二人民医院专门设立民政兜底精神障碍患者集中照护中心,对全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中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照护服务。

民政部门社会救助资金430万元、政法委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资金100万元、医保部门医保资金1320万元、财政部门兜底资金450万元等,今年,南康区整合相关职能部门资金2300万元,由区财政统一拨付至照护专户,实行统筹管理。

南康区第二人民医院照护中心负责人介绍,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集中照护中心按照二级精神类医院的标准,整合床位630张、各类医疗专业设备66台(套),在全区精选108名专职医护人员,为513名民政兜底精神障碍患者统一提供照料、救治、康养服务。

“衣食住全兜底,还提供免费照料、治疗、康复等专业服务,保障民政兜底精神障碍患者得到系统的治疗和高水平的生活照护。”李志彪说。

加强监管,“进得来”也“出得去”

几个月前,南康区低保对象袁某还在备受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的折磨。社会救助经办人员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启动救助服务机制,帮助她入住南康区民政兜底精神障碍患者集中照护中心。中心为其制订诊疗和康复方案,提供免费专业服务和救助服务。经过治疗出院后,袁某回归家庭开始了新生活。

肢体管理、心理治疗、认知功能评估训练、生活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为了帮助像袁某一样的困难群众尽早融入社会,南康区第二人民医院照护中心为每个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专业诊疗和康复训练。在完成既定的康复训练计划后,医生还会对患者康复情况开展系统评估,看其是否具备出院条件。

李志彪介绍,南康区建立了动态有序排查、常态跟进管理等机制。区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加强摸排、诊断、评估、走访、培训、考评等全流程管理,指导乡镇与照护中心、监护人共同签订照护协议,确保符合条件的服务对象“进得来”。同时,区民政局还会同乡镇(街道)每季度回访集中照护对象和其亲属,对符合出院条件且亲属有意愿有照护能力的,指导乡镇、照护中心和对象监护人解除集中照护手续,明确后续监护责任人,确保照护对象康复稳定后“出得去”。

据了解,为了确保集中照护对象得到精心照料、治疗和康复,区民政局联合财政、卫健、医保等部门加强监管,对照护对象基本生活保障、治疗和康复情况等进行抽查,及时发现和纠治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搭建中转站  做好帮扶“后半篇”文章

小青因患有被害妄想症进入南康区民政兜底精神障碍患者集中照护中心治疗。经过集中照护,她成为首批出院的服务对象之一。

像小青这样的服务对象,出院后如果照顾不到位,精神疾病容易循环往复发作,这种现象被业界称为“旋转门”。考虑到民政兜底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面临着社会资源匮乏问题,南康区以开展“精康融合行动”为契机,整合有关部门资源,打造了2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心康驿站”,通过购买专业社工服务,为民政兜底精神障碍患者搭建治疗、康复、回归社会的中转站,帮助他们重新走进家门,稳定回归社会,有效破解“旋转门”现象。

“心康驿站”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小青开展沙盘治疗,每周二安排参与驿站开设的非洲鼓课程等,2023年12月出院至今,小青一直在“心康驿站”接受后续康复服务。如今她逐步放下戒备心理,病情一直处于稳定期。小青的家属表示,集中照护中心和“心康驿站”的接力照护,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家庭负担,让他们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低保对象小梅和母亲、妹妹都患有精神分裂症,一家人靠低保金和父亲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从照护中心出院后,在“心康驿站”接受后续帮扶。小梅在社工的帮助下学会了独立乘车外出,还一直带着妹妹参与驿站组织的社会交往活动和职业辅导,为将来就业创业努力。小梅一人的改变,实现了整个家庭的受益。

“我们通过将民政兜底精神障碍患者集中照护服务制度与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衔接融合,创新了困难精神障碍患者救助帮扶方式,初步实现了‘照护一人、脱困一户、解放一家’的目标。”李志彪表示,南康区将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探索服务类社会救助新模式,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