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发展 共担使命
四川省社会组织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时间: 2024-08-20 15:36   来源:《中国社会组织》杂志8月上

李可嘉 覃 超

社会组织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科技领域的社会组织,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工作机制创新等方面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近年来,四川省科技领域社会组织在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积极作为。目前,全省有1600多家科技类体球网和近1100家科技研究、科技服务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何进一步增强全省社会组织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使命担当?近日,在四川省民政厅会同省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召开的一场座谈会上,22家全省性社会组织、成都市社会组织负责人畅所欲言、建言献策,纷纷表示要积极融入和服务四川现代化建设,紧扣赋能聚力行动,助推全省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主动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科技助力  为生产力插上腾飞翅膀

进入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四川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优化创新资源布局,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进装备、生物制造、清洁能源、先进材料等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座谈会上,四川省技术创新促进会会长任渝英表示,促进会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抓手,以数字经济、标准规范、科技成果评价和转化等方式为手段,深入研究低空经济、元宇宙、大健康等产业,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我们正在积极筹备新质生产力促进会,重点围绕四川省六大优势产业,深入落实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扎实助推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为四川省智能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四川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刘亚堃在发言中介绍,当前,学会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需求,开展了多项人才培育工作,在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培训、举办人工智能相关职业技能竞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四川省宇航科技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赵宗勇表示,“近年来,研究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围绕新时代科技创新要求,精准服务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天府科技云’技创新平台,并以高水平科创服务为四川省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此外,他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做好“科普下沉”,让优质科普资源向边远地区、欠发达地区流动;搭建相关部门与学会之间沟通的桥梁;增设体球网扶持航空航天领域发展的产业性政策措施等。

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多家社会组织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四川省科技协同创新促进会秘书长滕小艳表示,截至目前,协会已经举办技术交流成果对接活动近200场,协助会员企业成功推动29项优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四川高新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沈健表示,产研院紧密结合市场需求,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攻关,使科技成果转化也更加高效。截至2023年年底,产研院共牵头承担或参与了省、市、区等各级项目30余项,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单位共40余家,获得财政经费支持近3000万元,带动企业自筹研发经费8000万元,相关企业预计实现产值可达到20亿元。

强化应用  大力发展数据生产力

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新质生产力建设的重要实践。四川省大数据创新应用学会副秘书长雷雨江介绍,学会为会员单位提供订制化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通过技术咨询、人才培训、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助力企业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数据管理能力、推动技术创新与业务融合,有效推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产业中的深度应用,引领产业升级和转型。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强化政策统筹和资源要素保障,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省县域经济呈现总量跃升、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竞相发展的新态势。

四川省智慧城乡大数据应用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张权在发言中提出“发展县域数据新质生产力,加速城乡新型融合进程”,根据《县域新型数字城乡建设与运营指南》地方标准以及系列原创团体标准,构建县域本地化新型智库,推动数字化人才培养与可持续发展智力支撑,建设县域数网核心枢纽、城乡空地一体大数据运行服务中心,创新完善数据资源经营管理制度机制,打破县域城乡数网孤岛,实现数据驱动城乡新型融合,加速县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绿色发展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力

近年来,四川省各级社会组织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33家新能源等绿色产业领域全省性社会组织,在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等方面积极担当作为。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质优’很大程度就体现在绿色发展上。”四川省绿色发展促进会副会长何锦峰表示,促进会主要从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提供绿色低碳综合解决方案、加强绿色科技人才培养与交流等多方面着手,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积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同时,积极引导和支持从事制造业会员单位,进行绿色化改造和升级,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竞争力,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发展以绿色为鲜明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四川省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潘志成表示,近年来,协会先后承担全省及有关市(州)“十三五”“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任务,推动各级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等。未来,协会将以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为抓手,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路径新模式。

成都天府科创生态环境产业研究院主任苏慧杰表示,研究院将充分发挥资源集聚和平台赋能优势,聚焦绿色低碳领域,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创新及高质量发展,深入了解产业发展痛点难点,品牌性开展“碳盟”生态伙伴行动系列活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企业合作互助发展等。

聚焦健康  为新质生产力提供着力点

当前,生物医药产业以其科技前沿、人才密集、投资活跃等特点,被认为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四川省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大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座谈会上,四川省微生物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生物制造或将成为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力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形式。学会今后将继续发挥优级学会的力量,引导和促进人才的聚集和智力的聚集,未来希望能够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川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分享到,研究院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产业化、市场化等专业技术的支撑,以创新链构建服务链,助推优质企业的培育。研究院立志在企业服务、企业孵化等方面加强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和培育。

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秘书长张梦凡表示,促进会将从服务会员、服务协同创新、服务科技智库、服务科学普及、服务产业发展五个方面发展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为健康四川建设与医学科技创新发展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