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朵“花儿”都尽情绽放

时间: 2024-08-19 10:06   来源:中国社会报

本报记者   姜雪芹

沐浴着8月的清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儿童福利院“模拟家庭”的孩子,正在进行“小勇士挑战赛”。他们亲近大自然,体验农事、磨炼意志。

近年来,包头市儿童福利院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内修外引,在精准化养育护理、专业化治疗康复、个性化教育培养、亲情化关爱帮扶等方面下功夫,厚植孤残儿童健康成长沃土,努力让每朵“花儿”都尽情绽放。

将文化教育融入精细化养育

每面墙都会说话,每一版块都彰显孩子的成长“足迹”。

近年来,包头市儿童福利院将文化育人理念融入精细化养育护理,在每栋建筑内打造兼具教育性、娱乐性的“环创走廊”,将感恩教育、传统文化、儿童作品融为一体,做到“处处有主题,层层有特色”。

“看到自己的作品上墙了,孩子们的内心别提多高兴了。”包头市儿童福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孩子们将这里作为自己的文化家园、成长乐园,每到节日,都有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和护理员一起,装扮这方天地。今年“七一”、“八一”,福利院组织儿童唱红歌、集体升国旗的同时,让孩子们动手绘画,将对党和人民子弟兵的热爱演绎成一幅幅图画。

据介绍,包头市儿童福利院在精细化养育护理的基础上,还推行类家庭养育模式,由一对爱心父母养育4—5名儿童,负责照顾儿童生活起居、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辅助学习教育,给予儿童家庭的养护与关爱,促进孤残儿童身心成长。目前,包头市儿童福利院有10户家庭养育43名儿童,助力儿童人格发育更为健全,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医养结合提高专业化康复水平

包头市儿童福利院养育着190多名孤残儿童。福利院秉持“应康尽康”的康复理念,不断充实医疗力量,按照有关标准设置医务室,引进具有工作经验的儿科医生和护士,定时定点对包联对象进行健康监测,评估研究有关儿童的饮食喂养、看病就医、康复理疗等问题,为儿童提供全流程、全周期的生命养护服务。

针对需要外出就医的儿童,包头市儿童福利院与包头市6家医院签署绿色通道就医协议,让孤残儿童优先享受门诊治疗及住院医治。对于部分患儿的术后护理、送医就诊等问题,福利院利用“互联网+医护”的方式,通过远程医疗设备和网络平台与北京知名医院专家建立沟通诊疗渠道。与包京线车队建立联合共建机制,提高转诊就医效率。在绿色通道机制作用下,包头市儿童福利院100多名患儿得到及时医治。

同时,包头市儿童福利院还引进当地两家规模较大的专业康复机构,以公益形式为孩子们提供言语和肢体训练。

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言语发育迟缓、唐氏综合征、唇腭裂术后存在言语障碍等儿童,实现了从不会发音到模糊发音,再到清晰发音、准确表达的阶段性康复目标;脑瘫等肢体障碍儿童关节活动度、肌力、耐力明显改善。

此外,包头市儿童福利院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送康上门,为社会困难家庭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600多人次,免费教育指导700多课时,切实改善了残疾儿童的身体条件。

个性化教育为康教融合赋能

孤独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普遍存在不听指令、语言表达能力差等问题。为给这些孩子更好的康复教育,包头市儿童福利院设立孤独症示范班——“星辰班”。特教老师和康复师以“游戏治疗、生活泛化”为目标,针对这些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发展需求制订“3+1”融合课,即教师、康复师、“家长”同教一堂课,帮助孩子们建立日常规范,培养多元化的兴趣。

亮亮(化名)是一名典型的孤独症儿童,刚进入“星辰班”时,生活不能自理,不听指令,情绪也不稳定,只能对他进行一对一授课。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老师和“家长”了解了亮亮的性格和需求,亮亮也能够适应“3+1”融合课的教育方式,融入班级集体课,喝水、如厕等想法也愿意主动表达了。

这是包头市儿童福利院因材施教的案例之一。为使轻度残疾或术后康复的孩子能够正常融入社会,福利院专门成立走读学生区,设立党员示范岗,招聘辅导老师为就学的孩子辅导功课,购置校车保障其上下学人身安全。目前,包头市儿童福利院已有24名儿童就近入学普通学校。

对于不能进入普通学校的孩子,福利院依托挂牌成立的包头市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学校,将原康复中心纳入特殊教育学校一体管理,实现康教工作无缝衔接。包头市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学籍学生111名,学校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学习能力,从自理能力提升、认知功能改善、康复训练有效、心理健康引导、个人潜能开发等5个方面着手,合理编排常规课程、康复课程与特色课程,让孩子们的肢体、言语、智力等能力均得到逐步提高。

专业社工帮扶提升服务合力

在包头市儿童福利院,活跃着康复、特教、精神抚慰、心理疏导、安全保卫等多个社会工作小组,他们以“1+2+1”(即1名社工、2名社工助理和1名义工)联动模式,为在院儿童提供专业服务。

包头市儿童福利院着力打造院内社工学习、交流、成长的专业平台,成立社会工作室,21名取得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的工作人员通过个体沙盘、团体沙盘、心理测量等方法,及时了解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帮其疏导不良情绪,构建起多角度、广维度、深层次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该院扩大社工服务范围,抽调精干力量,成立评估小组,在入院、评估、安置、送养中,提供专业意见。

福利院的小军(化名)因烧烫伤导致脸部及双手留有残疾,成年后的他走向社会面临诸多困难。院领导一方面帮助其推荐就业单位,另一方面安排专业社工为其提供陪伴指导、心理疏导等服务。最终,小军在一家养老服务机构面试成功,走上工作岗位。

如今,包头市儿童福利院不断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与当地社会工作机构牵手,为在院儿童成长提供帮扶;在沪蒙儿童福利机构合作大框架下,积极学习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的先进经验,持续提升孩子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