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体球网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社会救助是保障无劳动能力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激发困难群众内生动力、促进其就业创业的重要政策举措,还是广大群众稳定心理预期、心无旁骛干事创业的最大底气。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就业帮扶工作,推出系列举措,助力他们脱困解困,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本版介绍的是其中部分有一定代表性的经验做法。 精准匹配困难群众就业需求 本报记者 张晶晶 11家当地企业参会,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572个;设置政策咨询点,向求职人员普及就业帮扶政策……6月17日,广东省珠海市民政局联合市人社局,开展2024年困难群众就业帮扶专场招聘会,为有劳动意愿和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就业搭建平台,链接资源,助力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调研走访,摸清困难群众的就业需求 “为了让这次招聘会取得实效,市民政局前期专门就困难群众就业情况和需求开展了摸排。”珠海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林冰告诉记者,唯有搞清楚需求,才能更好助力困难群众和企业“双向奔赴”,促进困难群众实现高质量就业。 2023年10月,珠海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印发通知,组织基层社会救助经办人员摸排困难群众就业情况。工作人员深入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未就业的劳动力人员家庭、留守妇女家庭等,逐户逐人摸清其劳动能力、就业意愿、意向岗位、培训需求等信息,建立工作台账,精准掌握年龄适宜、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困难群众的情况,做好动态更新、全程跟踪和因人施策。 据统计,珠海市共摸排5891名困难群众就业帮扶情况,排查出有就业意向的困难群众176人,全部纳入台账管理。 “摸清了底子,困难群众的就业需求就明晰了。”林冰介绍,经分析,保洁员、保安、家政服务等岗位需求旺盛。养育12周岁以下儿童的妇女,希望在家门口找到合适的工作,能兼顾照料子女和增加收入。 在企业服务群广泛动员企业参与;与重点企业一对一沟通,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在珠海市公益性求职招聘平台开设“困难群众就业帮扶专场招聘会”专栏,为用人单位参与搭建平台。针对困难群众的就业需求,市民政局、市人社局积极链接资源,促进困难群众需求和企业岗位的精准匹配。 因需施策,提升困难群众的就业积极性 6月17日,2024年困难群众就业帮扶专场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 据了解,11家当地企业参会,提供保安、保洁、护理员、服务员、家政员等符合困难群众需求的就业岗位572个。针对摸排中妇女希望兼顾照料孩子和增加收入的需求,3家企业提供了140个“妈妈岗”,允许其灵活调整工作时间。 “我一边要带孩子,一边要顾家,所以来现场看看有没有适合的岗位。”求职人员张女士将意向锁定在“妈妈岗”。 现场,企业招聘专员详细介绍困难群众关心的问题:企业情况、岗位职责、薪酬待遇、工作环境等。 林冰告诉记者,不少企业考虑到求职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降低了门槛设置,尽可能覆盖到更多困难群众,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就业积极性。 “我们企业为残疾人设置了岗位,给予他们一些特殊的关爱服务,希望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某企业负责人介绍。 求职人员认真了解岗位需求,多家对比,积极投递简历。张女士现场与一家企业达成了初步意向,将于近期参加复试。 记者了解到,举办方还在现场设置了政策咨询点,向困难群众提供社会救助政策和劳动法规咨询,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帮扶政策,尽快就业。 夯实兜底,精准帮扶困难群众就业 经前期的调研摸排,珠海市民政局认识到,困难群众的稳岗就业存在一定困难,困难群众期望政府部门能为他们就业创造条件、提供帮扶。 充分发挥“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作用,强化对低收入人口中失业待业人员、灵活务工人员的监测预警和走访摸排,及时将信息推送至相关部门予以救助帮扶;全面落实急难救助,对因失业失去收入来源、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给予先行救助;对已经就业的低保对象给予6个月的渐退期,待其收入相对稳定后,再停止低保救助;推行“收入豁免”,在认定低保申请家庭收入时,对特定家庭成员的部分收入可予以豁免,其中对于被安置就业的残疾人,豁免其个人收入中低保标准50%的金额…… 林冰介绍,近年来,珠海市民政部门夯实兜底职责,全力保障无劳动能力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与此同时,珠海市民政部门强化社会救助“造血”功能,主动加强与人社部门等的协同联动,综合运用需求摸排、爱心走访、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帮扶举措,为困难群众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送温暖。 珠海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珠海市将进一步加大困难群众就业帮扶力度,为全市有就业意愿和就业需求的困难群众举办专场招聘会,继续为困难群众就业提供多元帮扶服务,助力困难群众自力更生、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发挥“平台+服务”作用 强化社会救助“造血”功能 翟海艳 在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民政局、江苏路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江苏路街道民政服务站打造“江心守护,幸福启航”社会救助服务品牌,满足困难群众社会融入需求,强化社会救助“造血”功能,为困难群众就业创业夯实基础。 畅通社会融入渠道,提高社会救助协同力。结合辖区低保对象等群体的社会融入需求,江苏路街道民政服务站发挥社会组织专业优势和特长,整合地区公益慈善服务资源,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引导地区公益慈善资源通过“活动共办+服务共做+阵地共用+成果共享”的方式,组织开展儿童友好市集、实践研学、睦邻学堂、文化传承等系列活动28次,引导困难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丰富困难群众参与渠道,深化其与社区邻里互动互助,提高社会救助协同力,有效促进其社会融入。“以前没有太多的机会,我和孩子一般都待在家里,他们也不出去。民政服务站开展儿童集市后,孩子走出了家门,我也学习到了很多社会知识,太感谢你们了。”家住江苏路街道的马女士高兴地对服务站驻站社工说。 畅通队伍服务渠道,建设困难群众社区支持体系。结合辖区低保对象等的社区支持体系建设情况,江苏路街道民政服务站以社区特色服务活动为载体,深挖辖区内有精力、有意愿、有担当、有爱心的居民骨干,构建完善社会救助志愿服务库,先后组建齐心志愿服务队、银龄陪伴志愿服务队、江禾爱心合唱团等社会救助服务队伍,引导其为低保对象等提供社区服务,以强化困难群众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并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志愿服务队的“邻里效应”,强化困难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激发他们“自我造血”的内生动力。同时,江苏路街道民政服务站加强社会救助志愿服务队规范化建设,提高社会救助在社区倡导、邻里调解等方面的能力,并以特色社区活动为载体,注重兴趣培养和技能提升相结合,有效提高困难群众的技能水平,为促进他们就业创业夯实技能基础。 畅通就业创业渠道,提高社会救助内生力。市南区民政局和江苏路街道办事处指导江苏路街道民政服务站加强与职能部门协同联动,开展就业创业宣传倡导活动20余次,推动困难群众掌握就业创业政策,提升其就业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并积极与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等资源对接,为困难群众畅通就业创业渠道。家住江苏路街道的王某,由于孩子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生活困难。江苏路街道民政服务站了解情况后,及时给他和儿子讲解市南区就业创业政策,联系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等资源,帮助父子二人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帮助他们家庭实现“自我造血”功能。 助力低收入家庭青年扬帆启航 刘成赟 2022年以来,江苏省张家港市推进“扬帆计划——低收入家庭青年就业促进项目”,以低收入家庭中职高及以上在读学生和适龄困境儿童为基本服务对象,以就业帮扶为导向、专业服务为抓手,赋能低收入家庭实现“自我造血”。 挖掘对象优势,为低收入家庭注入“强心针” 来自低保边缘家庭的小倪,是个“热心肠”,身边朋友都愿意向她倾诉烦恼。“扬帆计划”项目社工发现小倪乐于助人、同理心强的优势,鼓励她关注社会工作行业。在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理念引导下,小倪将自身优势作为求职的重要考量因素。现在,她已经成为一家社工机构的项目主管,实现了自立自强。 低收入家庭中职高及以上在读学生发展潜力大、就业意愿强、个人能动性足。“扬帆计划”项目充分挖掘以上优势,对低收入家庭青年开展项目化、专业化帮扶。张家港市民政局建立“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专业社工评估”的工作机制,汇集低收入家庭青年专业背景、特长优势等信息,建立服务对象“就业发展”一人一档一册。在此基础上,专业社工和生涯规划师帮助低收入家庭青年及适龄困境儿童明确发展方向,增强他们依靠自身战胜困难的信心。 发挥专业作用,为低收入家庭备好“工具箱” 低保对象小陈罹患糖尿病,认为没有企业愿意为自己提供岗位,就业意愿较为消极。评估后,“扬帆计划”项目社工介入,开展个案服务。一方面,社工帮助小陈制订了健康管理方案,指导其合理用膳和规范用药;另一方面,社工鼓励她开展多岗位体验,增强就业信心。如今,在专业人力资源师的指导下,小陈成功入职一家纺织企业,从事行政管理相关工作。 “扬帆计划”项目依托专业社会组织,为就业困难的低收入家庭青年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对问题复杂、需要重点关心的青年,社工以个案服务的方式,针对其就业过程中的难题提供精准帮扶,累计456人次受益。针对就业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扬帆计划”项目开设同质性小组,促进小组成员共同成长,激发其就业潜能,累计开展小组活动72节,覆盖2610人次。同时,项目引进专业人力资源师、生涯规划师等力量,帮助低收入家庭青年明确就业方向。 建立跟踪机制,为低收入家庭铺好“幸福路” 在“扬帆计划”项目帮扶下,在某专科院校就读的低保对象小祁掌握了面试技巧,成功应聘一家机械公司的实习技术员岗位。实习过程中,小祁意识到自身专业知识的匮乏和专业素养的欠缺。经与项目社工探讨,小祁决定继续深造,最终通过了专升本考试,为自己长远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据了解,为实现低收入家庭青年可持续就业,“扬帆计划”项目建立常态化跟踪机制。对已经成功就业的低收入家庭青年,审核认定时进行渐退缓退,按月回访工作情况,对存在困难或情况有变的,及时跟进服务,保证低收入家庭走好“自我造血”的第一步。同时,张家港市民政局联合市人社局,为“扬帆计划”项目服务对象提供就业培训;整合各平台资源,定期向其推送岗位信息,为他们就业拓宽渠道。 截至目前,“扬帆计划”项目累计帮助181名低收入家庭适龄应届毕业生实现100%就业,帮助127名低收入家庭青年实现家庭脱困。 帮助困难群众发挥一技之长 朱燕婷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依托区、街、社三级助联体,创新服务方式,及时回应困难群体就业需求,鼓励他们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家住杭州市上城区采荷街道芙蓉社区的郭某,是一位退休单亲母亲。她每月退休金只有2000多元,要抚养上高中的女儿,还要偿还丈夫生前欠下的巨额债务,而且郭某还患有精神疾病。 街道助联体工作人员在走访时了解到郭某的情况后,主动开展政策宣传,摸清郭某家庭经济状况,帮助申请低保,保障其基本生活。 同时,街道助联体坚持扶困与扶智相结合,鼓励郭某参加欣荷国学公益课堂,提升她的社会融入能力。如今,在国学班里,郭某能积极与学员分享所学所得,逐步找回了创造美好生活的自信。 得知郭某的梦想是开一家“妈妈的爱心私厨”,且她有一门做甜点的好手艺,采荷街道助联体实践基地工作人员积极出谋划策,帮助她制订创业方案。为了提升郭某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做好创业前期推广,工作人员安排她到街道的爱心超市从事销售工作,帮助其依托团购群、社区广场活动和助联体阵地“特有爱”直播平台推广“妈妈的爱心私厨”。 如今,创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郭某的女儿表示,完成学业之余,她会帮妈妈拍视频、做直播,与妈妈一起,把日子过好。 上城区南星街道的居民王某也是助联体帮扶的受益者。听力一级残疾的王某,毕业于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装饰艺术系。刚毕业的一段时间,他因找不到工作而迷茫彷徨。得知情况后,街道助联体联合残联部门,对接相关企业,将他编入釉上彩陶瓷培训班上课。经过一年培训,王某创作的京剧脸谱彩陶器结业作品荣获一等奖。2022年,在街道助联体的牵线下,王某与一家企业签订了就业合同,并成立文创工作室,开展釉上彩制作。 街道助联体还引导王某积极参加各类爱心公益活动。杭州亚残运会前,王某参与了100余套釉上彩茶具的创作。此外,他组织残障人士成立了10人可乐球队,组建了“益起来”志愿服务队,开展“我的亚运我的城 益起守护红绿灯”文明劝导服务,实现残障人士从受助者到施助者的转变。 上城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薛迓冰介绍,近年来,上城区各级助联体聚焦困难群众需求,建立58项政府援助和92项社会帮扶两张服务清单,落实困难家庭八项基本救助。其中在就业方面,为有就业需求的困难群众、残疾群体提供就业招聘动态信息查询,开展“双低双岗”就业促进行动,链接资源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推荐公益岗位,帮助低保低边对象、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家庭收入。 救助增服务 “春风”送就业 本报记者 张晶晶 近年来,江西省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失业待业低收入人口的监测与帮扶,增强社会救助“造血”功能,推动更多低收入人口脱困解困、就业增收。近日,记者连线部分基层民政部门,了解他们开展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的做法。 加强低收入人口就业情况的摸排 “原来我的生活是一潭死水,直到民政工作人员帮我找了一份工作,我的日子才有了盼头。”麦某今年40岁,是江西省永新县的一名低保对象,因肢体残疾一直没有就业,且至今单身一人,时常觉得日子黯淡无光。 民政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麦某的情况,采取务实举措帮助其走出困境。当得知其高中毕业、懂得简单的电脑操作,民政工作人员会同人社部门为他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最终锁定了一家铜业公司。 准备详细的资料,陪同参加面试。在民政工作人员的鼓励支持下,麦某顺利入职仓管职位。他每天认真清点、陈列仓库里的产品,日子过得充实而有意义。麦某不再觉得日子黯淡无光,对未来的日子充满希望,也给身边的其他困难群众树立了榜样。 永新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县民政局指导乡镇(街道)发挥“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作用,加强对低收入人口中失业待业人员的走访摸排,聚焦困难群众就业需求,助力困难家庭就业,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为困难群众提供综合帮扶 近日,安福县浒坑镇民政工作人员来到低保对象罗某家走访,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罗某说:“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我们家的困境得以缓解。” 2022年,罗某患上疾病,不但丧失了劳动能力,还产生了大额医疗支出,家庭陷入了困境。不仅如此,罗某与妻子离婚,需要负担孩子的抚养费用,经济压力很大。 镇民政工作人员得知罗某的情况后,按照相关政策为其办理了低保。“虽然有了政府的帮助,但我想做些工作补贴家用。”领取低保金时,罗某向工作人员表达了就业意愿。为此,浒坑镇民政工作人员与社区工作人员为其联系到当地一家企业,安排了较为轻松的岗位。每个月2000元的收入,企业还为其缴纳社保,罗某走出了困境。 近年来,安福县民政部门推进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建设,聚焦困难群众所需,提供综合帮扶,助力有能力、有意愿的困难群众就业。 提升困难群众就业能力 “感谢‘春风送就业行动’,让我找到了一份工作,感觉日子有了奔头。”遂川县珠田镇的李某肢体三级残疾,妻子二级精神残疾。夫妻俩未育有子女,靠低保金生活。 2022年,县民政局联合县人社局等部门开展“春风送就业行动”,为困难群众就业提供培训。李某踊跃报名,努力学习电脑办公相关技能。经自身努力,他目前在珠田镇人民政府从事社会救助基础工作,每月工资1600元。李某身残志坚,通过自身努力,增加了家庭收入,实现了自身价值。 据了解,近年来,遂川县民政局联合县人社局开展“春风送就业行动”,组织乡镇对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进行摸排,了解其就业需求。精心挑选讲师,深入乡镇一线开展了24场就业技能培训,惠及1509名有就业意愿的低收入家庭成员,让困难群众掌握一门就业技能,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