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静静 祝 闯 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为保障民政服务对象生命安全,近年来,各地民政服务机构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安全生产理念贯穿工作方方面面,抓实抓细消防安全、用电安全、食品安全、设施安全等,织密扎牢安全防护网。近日,本报记者采访各地儿童福利机构、养老服务机构、殡葬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等,记录下各机构立足自身实际,把功夫下在平时,从源头防范风险,多措并举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生动实践。 儿童福利机构—— 设置“避难空间” 构建临时避险防线 “火灾发生时,能自主行动的孩子可以采取低身捂鼻姿势快速有序撤离。患有脑瘫或者肢体残疾的孩子则需要护理员采用抱、背、抬等方式帮助安全撤离。这不仅需要充足的人手,还可能耽误最佳撤离时机。”山西省晋中市儿童福利院党支部书记张洁告诉记者,在一次夜间消防安全演练中,她发现有一部分孩子可能来不及撤离到楼下安全区域。为此,她萌生了在每个楼层设置“避难空间”的想法,并最终把这一想法变成了现实。 记者看到,每个“避难空间”的面积有30余平方米,设置在靠近安全出口、患有脑瘫或肢体残疾的孩子房间附近。“避难空间”采用防火门设计,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蔓延和烟气扩散,能为等待消防救援争取宝贵时间。屋内放置了灭火器、灭火毯、防烟面具、毛巾、红丝带、闪光棒,还接入了水龙头。“当火灾发生时,来不及撤到楼下的孩子们可以先到这里来,披上灭火毯、戴上防烟面具,挥舞闪光棒或者红丝带向窗外呼救,等待消防员救援。”张洁介绍。 记者了解到,为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晋中市儿童福利院每个月都会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对消防、食品、服务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全方位排查。“孩子们的生命安全重于一切,我们能做的就是抓好每一个环节的安全,预防为主、时刻警醒。”张洁说。 养老服务机构—— 多重保障安全 以“小设施”促进能力“大提升” 俗话说,远水难救近火。那么,火情初起时,如何使用“近水”快速扑灭小火苗,实现救早、灭小、灭初期呢?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民政局指导全区养老服务机构创新推广消防安全简易灭火方式、便捷逃生工具等,以“小设施”促进能力“大提升”,切实保障院内老人的生命安全。 “当火灾发生时,我们可以迅速拧开瓶装水打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过多浓烟……”在铁东区的一家养老服务机构内,护理员从一个微型透明收纳箱里依次拿出手电筒、毛巾、瓶装水等,向老人演示使用方法。“每个老人的房间里都放有这样的简易消防物资收纳箱,方便老人在突发情况下使用。有的机构还给老人房间配置了大水瓶,安全员在每日巡查中检查水瓶存水情况,及时补水,便于老人或护理员在发现小火苗时能迅速使用触手可及的水将其浇灭。”铁东区民政局养老服务保障中心负责人马存有介绍。 针对行动不便、无法自主使用便捷逃生工具的老人,铁东区民政局督促各养老服务机构优化安全疏散流程,配备专人采取抱、抬等方式护送老人迅速离开危险区,有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还为这类老人开辟了专门的安全疏散通道。 “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落实落细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机构应急处置能力,以‘小切口’推动民政‘大安全’。”马存有说。 殡葬服务机构—— 畅通安全通道 提供可靠的治丧环境 “您在给老人守夜时请注意用电安全,消防器材就在门口,我们有24小时值守的工作人员,遇到问题可随时找我们。”6月11日晚,在天津市第二殡仪馆守灵业务厅,工作人员李东阳向逝者家属张先生介绍安全事项。 记者了解到,天津市第二殡仪馆专门设置应急处置调度室,将各种安防制度和流程上墙。“紧急情况下,应急处置调度室用于调度安全工作,平时则用于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和培训。”殡仪馆安全员张旭介绍。 在服务大厅内,大屏幕滚动展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安全通道”宣传语,消火栓放置点有明确的指示标志和详细的使用说明。在室外治丧区,每隔十几米就有一个盛满水的自制消防桶,燃气和电力设施旁边贴有安全风险告知卡。 “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我们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应急疏散演练和自救互救能力培训。”天津市第二殡仪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安全这根弦,我们时刻都绷得很紧。工作人员一直秉承‘安不忘危’理念,强化安全责任落实,确保馆内各项工作平稳运行,为服务对象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治丧环境。” 救助管理机构—— 完成规定动作 做好自选动作 “我想回家,但没钱了,需要帮助。”6月11日,26岁的许先生因长期务工不着到甘肃省武威市救助管理站求助。登记信息后,工作人员对许先生和他的随身物品进行了安全检查,并使用智能健康体检一体机对许先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检测。 “安全无小事,确保受助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是做好救助管理工作的前提。”武威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吕延哲告诉记者,站内会定期开展安全生产专题培训和安全隐患排查,对消防设施、安全通道等进行巡检。不久前,该站组织了一场应急疏散演练和急救技能培训,邀请医务人员现场模拟演示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基本动作,并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反复训练。“工作人员多掌握一门急救技能,就能使受助人员的生命安全多一份保障。” 记者了解到,除了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急救能力,武威市救助管理站还引入体检设备,降低受助人员突发疾病带来的安全隐患。“我站配备的智能健康体检一体机,能对受助人员的血压、血氧、血脂等18项身体健康指征进行检测,如有异常可以及早送医治疗。”吕延哲说。 精神卫生福利机构—— 物防技防人防齐发力 人人都是安全员 随着警报声响起,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通过广播指导大家有序疏散。在各科室值班人员的引导和帮助下,精神障碍患者用湿毛巾轻轻捂住口鼻,俯下身子沿安全出口指示灯快步走出大楼,到开阔的操场上集合……这是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日前组织开展的消防安全演练现场。 “作为重庆市民政局直属事业单位,我们医院负责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和康复。由于服务对象精神状态相对特殊,院内的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着很大挑战。”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院长胡晓林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服务对象的人身安全,医院着重从物防、技防、人防三方面落实安全措施。 “我们对医院楼宇的门窗都进行了加固,安装了限位器。”该医院保卫科科长张兴伦介绍,该院安装的智能安防系统中监控摄像头和红外线探测设备可以对公共区域实现全覆盖。一旦出现异常状况,系统就发出警报,值班人员会立即前往处置。 相对于物防和技防,人防则是重中之重。记者了解到,该医院建立了从院领导到科室负责人再到值班人员的三级安全责任体系,同时为每层楼配备白班、夜班两名值班人员,实现24小时值守。 “家属将患者送来治疗、康复,是对我们极大的信任,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胡晓林表示,医院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引导大家树立“人人都是安全员”意识,沉着冷静地面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