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N”模式做实流动儿童关爱保护

时间: 2024-06-18 09:22   来源:中国社会报

山东省滨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亨波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山东省滨州市始终坚持儿童优先,聚焦新时代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及时将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纳入各级民政部门关爱保护范围,针对其家庭特点和流动轨迹,通过做实关爱保护举措,积极构建“3N”工作模式,让流动儿童流动不缺“爱”。

整合“N”方力量,做实关爱保护台账

统一部署。滨州市将开展流动儿童摸底排查和关爱保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部门重点工作,结合开展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制定全市统一的流动儿童摸底排查对象标准、工作台账并下发至全部10个县(市、区),与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同部署、同开展、同落实。

统筹力量。滨州市整合基层“铁脚板”,以“县级未保中心+民政所+乡镇(街道)未保站+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为主要力量,村(居)委会、专业社工组织、基层民政助理员、网格员和志愿者为重要辅助力量,在全市91个乡镇(街道)未保站全部建立流动儿童档案底册。在摸排中,重点了解登记儿童户籍所在地、流动原因、父母职业、监护及生活等基本情况,细分流动状态和困难情形,设置预警级别,实现动态保护。

统揽数据。滨州市民政局依托智慧数据信息平台,整理录入已摸排出的3000余名流动儿童数据信息,形成流动儿童电子档案。及时与教育、妇联等部门联动,通过一个平台共享相关数据,确保流动儿童相关资料、风险等级和服务情况得到有效管理,流动儿童的信息随着流动地的变化而随时变化,不因流动而“流失”。

整合“N”类资源,夯实关爱保护基础

设立专家库。滨州市民政局一方面梳理多部门体球网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的政策25项,印制成政策汇编手册;整理与儿童救助保护相关的常用法律法规文件,印制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法律汇编25条。另一方面,设立儿童福利领域专家智库,联合专家设计制定儿童家庭监护评估表和风险快速评估指标等系列工具量表6套,为基层开展儿童工作提供指引。

引入分级制。滨州市民政局将原三级四类孤困儿童预防干预服务模式新增为流动、涉案、特殊困境等三级七类儿童服务模式,并围绕就学、生活、健康等方面纵向升级发展服务模型,完善“红黄蓝绿”四色管理机制,牵头与多部门做好七类儿童的兜底保障和关爱保护工作。

打造心语屋。滨州市民政局推动在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设置心理驿站或心语小屋。每个心理驿站(小屋)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人员,围绕服务周边流动儿童及其家庭研究制订服务计划及服务规范,编印心理健康服务资源手册,发放至每名流动儿童或其监护人手中,常态化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成长课堂等活动,提升心理关爱服务水平。

整合“N”个计划,提升关爱保护质效

实施相伴成长计划。滨州市健全儿童关爱保护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市级借助慈善力量募集395万元,实施了“益童成长”“童心守护”“筑梦添翼”3个覆盖流动儿童的成长支持子计划,通过“物质帮扶+精神关爱”,依托专业化社工队伍,为重点流动儿童制订短期帮扶措施和长期帮扶计划。

实施点亮心愿计划。每年,滨州市民政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圆梦微心愿 点亮新希望”系列活动,征集汇总流动等特殊家庭儿童心愿并向社会发布,积极动员爱心企业、爱心个人、单位等力量“一对一”认领,为孩子们达成心愿,进一步提升关爱温度。

实施行走风景计划。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心安城市、儿童友好城市工作,滨州市民政局以全市1200余块城市路名牌为载体,从加大未成年人保护角度融入流动儿童关爱保护等10类展示元素,让深入大街小巷的路名牌成为关爱流动儿童的宣传栏,打造了一条条行走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