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好人才“四重奏” 守护最美夕阳红

时间: 2024-05-28 09:18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还存在总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待遇保障水平较低、流失率较高等问题。2024年,随着我国首个体球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民政部等12部门《体球网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发布,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如何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德技兼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记者采访发现,以发展养老护理员等养老服务技能人才为重点,引、育、留、用“四重奏”的美妙乐章正在中华大地次第奏响,共同守护最美夕阳红。

吹响“引才”集结号

坚持广纳人才

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各地坚持广纳人才、为我所用的原则,吹响养老服务人才集结号。


今年3月5日,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中心举办全市养老服务人才专场招聘会,吸引众多求职者。(供图/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中心)

“才聚申城,筑梦养老。”今年3月,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中心以此为主题举办全市养老服务人才专场招聘会。76家养老服务机构带来多个就业机会,涵盖养老护理员、养老院院长、老年社工、护理部主任等。经统计,有入职意向的求职者有232人。“我们还设置了直播带岗环节,主要面向外省市人群,精选了6家养老机构参加,累计观看逾2000人次。”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4月,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春季校园双选会也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

各地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养老服务人才供需对接工作,确保精准对接、供需对口,促进养老服务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针对养老护理员短缺问题,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江西等地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建立养老护理员入职补贴等制度,增强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吸引力。例如,山西省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人才发放一次性入职奖励,对于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本科学历、大专学历、中专学历分别给予6万元、5万元、4万元、3万元的一次性入职奖励,分三年发放到位。

《体球网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拓宽养老服务人才来源渠道。各地先行先试,抓好“开放”关键词,聚各方英才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物业+养老服务”、“家政+养老服务”、“护理+养老服务”行动计划,鼓励引导物业、家政、医疗等专业人才跨行业、跨领域参与养老服务。山东省成立“泰山松”暖心为老志愿服务队,横向联合省直部门、高校、企业,纵向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以高龄、失能、失独、独居、空巢等老年人为重点服务对象,带动成立志愿服务队6875支、39万人,开展活动5.5万场次。跨行业跨领域人才流向养老行业,养老护理员、老年社会工作者、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人员等多类型养老服务人才融合发展,专职、兼职和志愿者形成合力,呈现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新气象。

奏响“育才”双簧管

注重久久为功

今年6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32名毕业生即将走出校门,他们是上海首批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最近学校举行的一个养老服务人才专场双选会上,这些毕业生成了香饽饽,四个岗位“抢”一个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罗娟告诉记者,学校注重培养养老机构职业经理人、社区养老资源规划师、个人养老顾问,学生们这么“抢手”得益于学校产教融合的培养机制。学生们每年都会进入养老机构进行1至2个月的实习,大学四年每年实习的侧重点不同,由此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32名毕业生中,除了个别同学选择出国深造、继续学习养老领域知识外,绝大部分同学都将进入养老行业工作。

养老服务具有类型层次多样、跨领域交叉融合、实操性强等特点,要求从业人员掌握多种能力,并且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也就是说,培养养老服务人才需要久久为功。

为推动养老服务人才素质规模与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广大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相适应,我国着力加强各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应用型本科、普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层次相衔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统计显示,全国共设置老年服务与管理等相关高职专业点915个,在校生约78万人;相关中职专业点1090个,在校生约80万人;全国近百所技工院校开设养老护理相关专业,在校生约1万人;各地加强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目前全国有33所普通高校开设本科层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江苏、山东、江西等地支持养老服务企业、服务机构采取“订单式”方式与育人单位开展合作,定向培养养老服务人才。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院校开设养老服务专业奖补政策,全省累计有275所院校开设养老服务及相关专业,共有在校生23.7万人,数量居全国首位。其中,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在全国较早探索校企共建康养产业学院,目前开设有2个本科、1个专科专业,分别是智慧健康养老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科),年均招生200余人。该院副院长尹洪禄告诉记者:“在培养能力上,我们秉持大健康理念,面向未来的养老,引导学生以全人视角看待和服务老年人,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心理等多方面需求。”截至2023年底,该院已有5届养老专业毕业生,大多数到养老机构、养老企业工作,就业岗位包括照护、社工、营销、行政等。

培养育才,培训强才。河南省坚持引进培育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社会家庭相结合,引入25个专业运营团队,在全国率先创建41个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基地,2021至2023年累计培养毕业生16.3万人,培训从业人员15万人次。江西省组织编写《江西省养老护理员培训教材(2020版)》,公开出版发行,并免费配发全省养老机构;安排国赛、省赛优秀获奖选手亲自操作,拍摄制作养老护理实操培训视频57个,供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和有需求的家庭照护者在线学习使用;省民政厅先后举办3期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示范性培训班,每期培训时长达到30天以上,为全省各地培训高技能人才及培训师资230名。“一系列‘组合拳’,打牢了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基础。”江西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注意到,养老服务人才培训的广度、深度也在不断拓展。例如,陕西省西安市于2023年首次开设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帮助民政干部和养老机构负责人找准本地区、本机构在发展中存在的难点和堵点,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聚焦“供得上”,发挥院校培养养老服务人才主渠道作用;聚焦“干得好”,多维度培训提升从业人员养老服务水平。各地民政部门奏响“育才”双簧管,助力把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弹响“用才”管风琴

做到人尽其才

“目前我们基本锁定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即将毕业的2位本科生。结合各自特长和意愿,我们为她们设计了清晰的培养路线,1位是养老社工,1位是养老护理质控员。”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世博家园养老院院长袁熙婕告诉记者,该院注重因人施教,安排人力资源部门对包括应届生在内的各类人才出具培养计划。

人岗相适方能才尽其用。在众多乐器中,管风琴的琴键最多、构造最复杂,但表现力也最为丰富。持续有效地用好各类养老服务人才,需要有弹奏管风琴般的精准和专业。

适应养老服务领域人才需求,各地民政部门积极加强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探索建立养老服务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


2023年9月11日至14日,黄河流域养老护理职业技能交流赛暨陕西省第六届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在渭南市举行。这是陕西省首次开门办赛,邀请12个省份的养老服务精锐队伍同台竞技。图为比赛现场。(供图/大赛组委会)

记者梳理发现,在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省级选拔赛或省级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中,北京、重庆、江苏、新疆等地将比赛结果与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挂钩,获得一定名次的参赛选手按规定可直接晋升相应养老护理员技能等级,这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水平认定工作开拓了新渠道。比如,在2023年北京市首届四季青杯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中,134人首次获得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一至五级工等级证书,其中5人获得高级技师等级证书。

养老服务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制度也有了新的突破。江苏最先“吃螃蟹”,安徽、宁夏紧随其后。今年2月,江苏省评出该省也是全国首批养老护理专业技术人才,168名养老护理师获评初级、中级、副高级职称,对应职称名称分别为养老护理师、主管养老护理师和副主任养老护理师。今年3月,安徽省印发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明确面向省内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职称评审,增设养老护理职称评审专业。今年4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布2024年职称评审工作通知,明确新设立养老护理专业,这意味着宁夏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也可以参加职称评审。

在江苏的职称评审中,苏州市申报37人,通过32人,是参评和通过人数最多的地市。从事护理工作20年的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护理班长顾寒筱通过了养老护理师(初级)评审。在她看来,此次通过评审是“对自己工作的一份肯定”。江苏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林莉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以一名大学本科毕业生为例,在养老服务机构工作1年后即可初定为初级职称,如果一直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最快10年就可以申报评审副主任养老护理师,也就是副高级职称。

如何打通养老服务人才职业晋升天花板?更多地方持续探索新路径。比如,江西省南昌市拟对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和选树为“最美院长”、“最美护理员”和“金牌护理员”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储备进入全市养老服务人才库,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在选聘护理部主任、副院长、院长等领导岗位时予以优先考虑。

各地民政部门不断健全人才评价使用,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和使用管理,弹响“用才”管风琴,真正让养老服务人才有稳定岗位、有事业舞台、有上升通道。

敲响“留才”定音鼓

始终用心服务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大椿养老康复中心养护部副主任蒲玉,在从业9年后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获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评“最美职工”。她说:“很高兴能获得社会认可,让所有人看到我们养老护理员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省通江县大椿养老康复中心养护部副主任蒲玉,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让每一位老年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蒲玉目前是养老护理员中级工。根据巴中市的相关政策,她因在同一养老机构连续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满5年,获得了一次性从业年限补贴3000元,目前每月可获得100元的养老护理员岗位补贴。

养老服务人才“交响乐”的鼓点,是以“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为重点的聚才政策和留才环境。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着力破解养老服务人才拴心留人难题,强化激励保障,做好精细化、全链条、全周期的人才服务保障,提高养老服务行业社会认同度,让包括蒲玉在内的各类人才生活舒心、工作安心。

一是待遇留人。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奖补政策,对取得不同职业技能等级的养老护理员,分别给予不同额度的一次性奖补,引导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配套的薪酬激励机制。以河南省为例,目前该省养老护理员入职补贴、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助标准最高分别达到每年5000元、3600元和4000元。

二是关心关爱留人。2020年9月,海南省将三级以上养老机构高级管理人才纳入《海南自由贸易港高层次人才分类标准(2020)》,享受落户、住房补贴、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各项优待政策,并提供“一对一”服务保障。

2023年12月,北京市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引进及积分落户相关政策,明确非京籍高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可按照政策办理人才引进或积分落户加分。今年1月,上海市将养老护理员纳入上海市《紧缺急需高技能人才职业目录》。截至目前,已有9名养老服务人才通过相关政策成功落户上海。各地陆续出台的关爱政策、关心举措,为养老服务人才提供安居乐业的发展环境,让他们能够真正立住脚、安下心、扎下根、行得远。

三是荣誉留人。全国部分省份开展了“最美养老护理员”、“最美养老院院长”等各类选树活动。山东省政府设立的“齐鲁和谐使者”中,专门从养老服务领域选拔优秀人才,每人每月给予1000元政府津贴。河南省养老服务行业涌现出33名“河南省技术能手”,有196名“80后”、“90后”年轻人领衔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办养老院。这些褒扬激励举措,有力增强了养老服务人才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影响力。

(记者:郭紫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