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平伟 2022年5月1日,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施行。陕西省西安市以《条例》的宣传贯彻为契机,依托十三朝古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厚重的地名文化资源,以民政领域规范化标准化专项行动为抓手,在完善体制机制、保护地名文化、推进“乡村著名行动”等方面持续发力,助推地名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完善体制机制中夯实工作基础 西安市充分发挥市地名委员会统筹协调、一体部署、督促落实的积极作用,持续构建和完善地名管理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工作机制。 管理体制更加顺畅。《条例》颁布实施后,西安市对市地名委员会管理体制作出进一步完善,将成员单位由10个扩充至24个,市政府主要领导继续担任地名委员会主任,同时细化各部门职责分工,完善日常动态及时沟通、重大事项及时请示、年度工作定期汇报等管理制度。市本级和各区(县)还分别制定《地名管理重大工作事项报告清单》,确保党对地名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落地。 法规制度持续健全。西安市民政局联合市住建局印发《西安市建筑物命名更名管理办法》《体球网依托国家地名信息库做好建筑物命名备案公告工作的通知》,全面提高建筑物命名、公告、备案工作质量。牵头制定《西安市轨道交通车站命名规则》,补齐地铁车站命名政策短板,结合片区历史文化特点,高质量命名了西安地铁8号线和10号线车站名称。积极服务西安与咸阳一体化发展,联合咸阳市印发《西安市—咸阳市互联互通道路命名联审工作方案》,有序、高效做好跨市道路命名联审工作。 辅助决策机制更加完善。西安市民政局成立西安市区划地名专家智库,择优聘用历史、地理、文化、非遗等领域市级地名专家30余人,充分发挥他们在拟制命名方案、地名评估评审、文化宣传保护等工作中的专业优势和积极作用。此外,壮大市地名协会工作力量,推出西安地名协会微信公众号,刊载专家撰写的地名文化宣传文章,让更多市民了解地名文化知识、参与到地名文化保护工作中来。 在保护地名文化中打造古城特色 西安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几千年来的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使这座城市的诸多地名都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值得大力挖掘、研究、保护并发扬光大。 做好保护名录认定。西安市以市地名委员会名义印发《西安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认定工作实施方案》,按照统筹规划、全面保护、突出重点、分类实施、逐步推进的思路,制定7类地名重点保护名录量化评价标准。2023年7月,西安市召开全市首批地名文化遗产发布会,评定发布保护名录97个,并制作《西安市第一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宣传图册》。 丰富地名宣传形式。2023年,西安市民政局以地名中蕴含的文化背景、故事内涵、时代特色等为切入点,拍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类、建筑类、文史类等地名文化短视频50余部,多元化呈现西安市丰富多彩的地名文化。依托西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市民政局与市文旅局合作,面向导游群体开展了地名文化宣传培训,通过专业导游向游客讲述古城地名故事,宣传推介地名文化。西安市民政局还鼓励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发地名文化创意产品,目前已推出的地名文化素材笔记本、马克杯、书签等文创产品广受欢迎。 提升地名文化底蕴。西安市在地名命名中严格遵循《条例》规定的相关原则,严把方案审核、征求意见、评审论证环节,充分利用好西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条例》实施以来,全市命名地名500余个。其中,有采自唐代长安城中坊名的“兴道巷”“崇兴巷”,有采自北宋文学家苏轼文章中“时和岁丰”一词命名的“时和路”“岁丰路”,古雅贴切的地名广受市民赞誉。 在推进“乡村著名行动”中助力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西安市深刻理解和把握乡村地名的政治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把“乡村著名行动”持续推向深入。 总结试点经验,抓好安排部署。西安市民政局系统总结周至县“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工作经验,形成乡村地名建设工作思路。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印发《西安市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并联合市乡村振兴局召开动员部署和试点经验推广现场会,将“乡村著名行动”纳入“千万工程”暨乡村建设任务清单,实现市级民政、乡村振兴部门同步动员、互相协调,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围绕工作重点,做好命名设标。西安市民政局制定《体球网认真做好乡村道路命名更名工作的通知》,探索建立乡村地名“村组拟名、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三级管理制度。在乡村道路命名中发扬基层民主,邀请乡贤能人、村民代表、村组干部等,采取协商讨论、村事共议的方式共同拟制命名方案,确保道路名称与乡村发展脉络相适应,突出乡土气、时代感和文化性。同时,将地名标志设置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融合乡村特色产业、旅游文化等元素,设置特色乡村地名标志200余个。 把握关键环节,规范采集上图。西安市民政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宣传推广“乡村著名行动”小程序——点亮身边地名倡议活动,以集中采集的居民点、街路巷、乡村旅游景点等乡村地名为“锚点”,引导群众自主采集上传农家乐、种植养殖基地等惠农助农兴趣点,方便快递进村、山货进城,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