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网络建设——
让夕阳在虹口更绚烂

时间: 2024-05-15 08:53   来源:中国社会报

本报记者   张玉琢   张   俊

初夏时节,在上海市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广灵四路上的第二市民驿站,近千名社区居民正在热热闹闹地“赶集”。

今年,虹口区民政局和各街道陆续举办“大篷车社区集市”,设置生活服务、健康服务、政策咨询、老字号售卖等区域,把优惠的商品及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大篷车社区集市”面向全体社区居民,参与活动的则大多是老年人。“政府搭台,各方力量参与,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便利服务。”虹口区民政局负责人说。

在上海,虹口区老龄化程度深。截至2023年年底,全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8.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4.93%。面对加速老龄化、加剧高龄化的现状,如何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受基本养老服务?

对此,虹口区的答案是:变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活力,动员全区各方力量,组建为老服务联盟,整合为老服务资源,优化为老服务布局,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为养老服务注入更多活力,让夕阳在虹口更加美好。

动员多元力量

打造为老服务联盟

人才是为老服务供给的支撑。

如何把各类为老服务专业人员调动起来,让为老服务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在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各街道行动起来,积极搭建平台,结成为老服务联盟,每月组织公益活动,引导爱心力量参与,提供为民便民服务,营造尊老爱老的为老氛围。

走进第二市民驿站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邻里会客厅,虽然面积不大,但老人们在此喝茶、聊天,看上去很温馨。

“以前这里是办公室。去年街道借全区开展社区治理‘虹馨工程’的东风,调整空间布局,增加邻里会客厅、适老化改造体验厅、认知症健康小屋等,将多元服务场景搬进市民驿站。每周有社区活动排片表,各类为老活动琳琅满目,老年人在‘逛’的同时,也体验了为老服务。”凉城新村街道服务办主任张乐注意到,市民驿站改建后,老人更愿意进来了。

老人愿意来是第一步。作为一个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凉城新村街道有5家敬老院、2家长者照护之家、2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家家门口服务站,目前还有2家社区食堂正在改扩建。随着基础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大量为老服务资源进入社区。如何为老人提供多元化、可持续的养老服务,成为街道布局的重点。

在街道党工委指导下,探索“为老服务联盟”提上工作日程。3月21日,“凉城暖阳”为老服务联盟正式成立。联盟首批发展成员单位22家,其中有养老、医疗、餐饮、文化等多个行业的服务机构,能够提供专业照护、生活服务、医养结合、健康促进、家庭支持、精神文化等6大类、20个服务项目。

“综合体+小单元”

优化配置养老服务

阵地是为老服务供给的依托。

经过连续几年完善布局,虹口区为老服务载体布局更加合理,积极打造“一站式”综合为老服务体,拓展布局家门口的服务站。这种“综合体+小单元”的模式能否让社区养老服务网络越织越密?

仅有1.67平方公里的欧阳路街道,辖区人口密度高、可用资源少,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多。为此,街道打造了拼接祥德路和天宝西路的U字形“微笑街区”,主打养老服务主阵地,再拓展周边点位辐射,优化养老服务资源配置。

“这里现在修得很漂亮,铺设了健身步道,配备了休闲座椅、无障碍设施等,还有各类为老服务设施,我们吃饭、锻炼、就医都很方便。”60多岁的倪女士家住祥东小区,她亲历了街区改造的全过程,她对记者说,“美好街区、便利服务让我们身心愉悦。退休了,我没有闲下来,积极参与为老服务,成了一名老伙伴计划的志愿者,每天上门看望5位80多岁的独居老人,以及我自己90多岁的父母,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实,也很有意义。”

“我们依托全区社区治理‘虹馨工程’,先后两次改造,建成了功能叠加的家门口‘一站式’为老服务综合体,就老年人关心的医、食、养、乐等方面,打造社区食堂、老年日托所、认知干预区、康复训练室、文体活动室等。”欧阳路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介绍,在区民政局支持下,街道打造的“家门口”养老服务站让越来越多的老人在家门口、楼底下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服务。同时,通过“综合体+小单元”的模式,将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辐射至周边社区,将“易餐、易医、易行、易养、易住、易娱”的“六易”场景落到实处,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品质。为了更好地听取民意,街道还实施了“一号听”机制,每月1日,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各社区书记面对面听取百姓意见,街道新建的模范社区食堂、一体化打造的“微笑街区”等,都是广泛听取民意的成果。

直面老龄化

推动服务专业化可持续

能力是为老服务供给的核心。

作为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中心城区,虹口区面向全体老年人,早谋划、早布局,持续提升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基本满足了老年人生活需求。但是,随着老龄化、高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能不能为老年人准备得更充分一些?

对于老年人的“一餐饭”,社会关注度较高。广中路街道花园社区食堂是上海市首家公建民营的社区食堂,早在2007年就已开业。

“好吃、清爽、实惠!10多年了,我每天都来吃饭。”家住附近的许某告诉记者。花园社区食堂口碑好、人气足,由街道委托第三方专业餐饮机构运营,8名厨师中有国家级技师1人、高级厨师1人、中级厨师1人、中级点心师1人。

“前后经过4次装修升级。今年改造中,我们将原来的二楼堂食搬至一楼,增加客流统计器、餐盘智能结算芯片等智能化数字设备,还创新推出小份菜、特价菜、节气特色菜等,增加了卖点。”广中路街道服务办工作人员杨天航介绍,街道为辖区75岁以上老人、“三八红旗手”等居民办理9折就餐卡,在堂食之外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目前,花园社区食堂日均服务量1500余人次。

人老后,身体机能衰退。为解决老年人居家照护问题,虹口区目前正在推广“家床服务”。凉城新村街道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推出“家床服务”,目前有每月199元、299元、399元三档。其中,既有家庭看护智能设备、专业康复照料服务等老年人需求较大的基础项,又有包含医、食、住、行、康、养、护、询等各类服务在内的可选项。

“陪医、代购物等自选服务受到了老年人的认可。”凉城新村街道服务办工作人员介绍,虹口区老年基金会主动助阵“家床服务”,对低保、低收入等社区困难老人给予每月150元补贴。目前,街道共有138人签约“家床服务”。

“老年助餐服务、‘家床服务’走的是市场化路子。”区民政局负责人说,虹口区改变以政府托底为主导的社区养老服务格局,全面推进面向全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持续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同时,增加对服务供应方的专业能力评估,如果服务供应方达不到专业化、智能化等要求,就面临退出压力。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一项项扎实的工作,让养老服务网络建设遍及虹口,全面开花结果。截至2023年年底,虹口区有养老机构 44 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4家、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32家、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场所118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195家、“家门口”养老服务站2家。据上海市发改委公布的2023年度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布局评价报告显示,虹口区养老服务资源布局位列全市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