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马 佳 近年来,重庆市渝中区紧紧围绕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建设,高品质优化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积极破解中心城区、山地城市养老服务难题,有效构建兜底保障有力、普惠人人可及、高端充分供给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新格局,助力家门口的养老生活更加美好、更有品质。 “一网兜尽”把目标对象找出来 渝中区依托区级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等,建立跨部门信息交换机制,打通卫健、残联、医保等10余个部门的数据壁垒,推进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据互认,全面收集医院诊断、残疾证、长期护理保险等相关信息,积极拓展将渝中区户籍居住在区外、重庆市户籍常住在渝中区等对象均纳入项目实施范围,将相关信息在平台首页、小程序进行推送,织密织牢失能老年人主动发现网。 渝中区组建了一支由高校教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社会工作师、家庭医生、专业护士等组成的“三师医护”专业评估队伍,整合11个街道、79个社区、886个网格的2000余名网格员和志愿者队伍,确保“敲得开门、找得到人、说得上话”。为符合条件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签订适老化改造服务协议,逐一现场评估复核,规范建立“一人一档”,确保“不少一户、不漏一人”。 “一户一策”把家庭床位建起来 渝中区立足实际出台《家庭养老床位基本项目参考清单》,明确适老化改造、老年用品等3大板块12大项28小项可选配置,制定服务意向书、评估表、协议、风险告知书、验收表等10余项标准化工作流程和表单范本,确保清单指导、规范实施。 在适老化改造工作中,渝中区按照“未建补全、已建补差、统筹扩面”原则,明确未进行适老化改造的每户全额补贴最高不超过7000元、已进行适老化改造的每户差额补贴最高不超过5000元。综合考虑签约老年人的生活、健康、经济、能力评估、室内环境、需求意愿等多方面因素,建立“一户一策”改造方案。为所有签约老年人安装“一键通”紧急呼叫设备,为有需要的老年人配备智能腕表、生命体征监测垫以及烟雾、燃气、溢水、门磁感应报警器等智能设备,完善主动关爱、健康监测、应急救助等功能,数据实时上传、全天候监测报警,让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更有保障。 “一体推进”让上门服务优起来 渝中区引入优质养老服务企业,大力培育养老服务品牌。整合11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68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2个社区老年食堂、28处社区老年大学教学点等阵地资源,发挥链式服务机制优势,组建10分钟快速响应服务供给集群。制定《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基本指导目录》,明确生活照料、基础照护、探访关爱、健康管理、委托代办、精神慰藉等6大项21小项服务标准,建立11个家庭照护人员培训基地,对服务人员和老年人家属开展家庭照护专业能力培训,做到专业上门服务与家庭成员照护无缝对接、叠加增效。 渝中区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与餐饮、教体、医疗、物业、金融、文旅等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让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更可持续。 “一贯到底”让保障体系强起来 为确保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推进有力有序,渝中区政府主要领导参与指挥调度、统筹推进,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实施方案、细化工作目标、明确职责分工,健全“日周月通报”“赛马比拼”等闭环落实机制。制定《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使用范围、补助标准、管理要求等17项举措,在用好中央资金基础上,匹配老年人能力评估、信息系统建设、绩效评价、质量管理等地方配套资金122万元,确保有钱办事。同时,线上全程采集家庭床位建设和居家上门服务信息,线下组建5个工作组定期实地抽查督查,实现适老化改造入户评估客观精准、方案设计实事求是、施工管理安全有序、上门服务高效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