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闫 洁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计划分3年、以街道和社区为单元,完成110个试点项目和不少于90个市级项目,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有机嵌入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延伸覆盖社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布局——系统谋划,试点引领 2024年2月,西安市民政局主要领导带队到社区走访调研,把今年计划完成的35个试点社区都跑了一遍。“每到一处,我们不仅看社区现有服务设施状况、建设计划,还注重了解社区的建设压力,帮他们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西安市民政局一级调研员王卫民介绍。 根据《实施方案》要求,西安市各区县以街道为单位组织开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情况调研,充分掌握社区用房、现有服务开展情况及居民急难愁盼等,形成《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基本情况》,并于3月底前完成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需求清单。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市、区两级组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作专班,统筹协调相关工作,建立“市级指导、区县落实、街道和社区全程参与”的组织协调机制,制定国家试点项目和市级项目名录,实行动态管理。市级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成员单位为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资源规划局、市卫生健康委等。4月3日,市级工作专班召开了第一次专班办公室主任会议,提出要强化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履行指导、考核等职责。 作为牵头单位,西安市民政局制定《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等,指导督促各区县完成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助餐设施建设任务,出台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助餐设施运营奖励补助办法并抓好落实,强化运营和监管。 建设——因地制宜,持续推进 每天早餐和午餐时间段,到新城区西一路街道尚朴社区食堂用餐的老年人络绎不绝。居民李先生从去年12月社区食堂开业就经常来吃饭,他对这里的饭菜赞不绝口:“方便、实惠、菜色好。”该社区食堂是新城区民政局推动建设的社区养老助餐项目,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化运营”模式,为有助餐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就餐便利,残疾人、环卫工人、现役及退役军人也可以办理关爱卡享受食堂服务。 据尚朴社区党委书记李晶珺介绍,该社区地处西安市中心地带,社区老年人多,但用房紧张,服务受限。为解决阵地问题,新城区民政局、西一路街道办事处积极协调辖区内省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为尚朴社区提供闲置用房及空地,用于开展社区助餐等服务。 《实施方案》提出,各区县以街道或社区为单元,积极盘活存量资源,拓展场地空间。按照功能可拓展、空间可转换、标准能兼容的要求,采用新建、改建、扩建、补建等方式,合理制订建设方案,做到“一社区一策”。优先考虑布局功能复合集成的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并纳入试点,对暂不具备条件的社区可考虑分散布局功能相对单一的服务设施。 运营——多元参与,公益普惠 如何避免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时轰轰烈烈、服务时冷冷清清?“群众满意度是衡量建设运营成效的一把标尺。项目以需求为导向,提供精准化服务,进行普惠化运营,做到建则快、建则成、建则好。”王卫民说,“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关键要看提供的服务是否真正满足群众需要。比如,在未央区辛家庙街道西重所社区调研时发现,社区老年人口占比较大,还有几位百岁老人,而0至3岁儿童仅有23名,婴幼儿托育需求较低。所以,我们将该社区的建设方案调整为优化养老及助餐服务功能。” “离家近”“价格低”“服务好”……是居民对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的要求,普惠化运营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按照《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要全面规范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运营管理。根据居民需求、市场供给和财政能力,科学选择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建设运营模式。 “我们有一个原则,提供社区服务的房子不能是租的,要保证运营长久、价格普惠。”王卫民介绍,西安市按照“政府主建、企业或社会组织主营”的原则,盘活空间场地资源,以免费或低价方式提供给运营主体,帮助其降低运营成本。探索连锁化、托管式运营社区嵌入式服务模式,构建“街道—社区—小区”综合服务体系。按照“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方式,推动形成价格普惠、服务优质的社区嵌入式服务新模式。探索采取“政府补、企业让、社区帮、个人付”方式,为居民提供普惠化、专业化服务,走出“政策出红利、企业有微利、群众得福利”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同时,建立社区嵌入式服务运营评估及反馈机制,探索建立“合格社区服务运营商”名单制度并向社会公示,强化监管。 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是西安市今年要办好的30项民生实事之一。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是“关键小事”,更是“民生大事”。据介绍,西安市将围绕社区居民实际需求,以务实、可及为导向,增加社区服务有效供给,补齐设施短板,创新运营模式,打造一批设施完善、安全健康、运营有序的社区嵌入式服务样板,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