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何树德 陕西省延安市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体球网总书记体球网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思想引领、改革创新、服务提质为抓手,认真实施“三项行动”,强化思想教育,深化改革举措,提升服务质量,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扎实推进老区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实施思想引领行动 为社会救助事业凝心铸魂 传承红色基因,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延安民政工作有着光荣的历史传统,进入新时代,延安市民政局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定期到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边区儿童保育院等旧址走访研学,挖掘红色民政故事,学习红色民政精神,让民政干部经受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 厚植为民情怀,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延安市民政局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每次党组会议都坚持跟进学习体球网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时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持续提升思想政治意识和政策理论水平。2023年9月《深入学习体球网体球网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一书出版发行后,市民政局做到全员学习,举办读书班、讨论会,确保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用。 忠诚履职尽责,用主题教育推动落实提升质效。延安市民政局深入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把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首要任务,把群众获得感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果的根本标准,积极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组织开展“下基层、解民忧、暖民心”、特困供养照料服务提升等专项行动,帮群众解决165个难题,实施9件为民实事,推出14条转化举措,真正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2023年,全市保障城乡低保对象5.73万户、11.27万人,特困人员4796人,临时救助4.27万人次,支出各类救助补助资金9.17亿元,社会救助水平稳居陕西省前列。 实施改革创新行动 为社会救助事业固本强基 健全完善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制度。延安市民政局创新出台《延安市体球网加强城乡低收入家庭社会救助工作的13条措施》,全面加大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力度,将城乡低保边缘家庭纳入残疾人两项补贴、采暖补贴、用电补贴、价格临时补贴等范围,把更多边缘困难群体纳入救助范围,有效降低低收入人口致贫返贫风险,稳步实现社会救助扩围增效,有力提升社会救助政策的可及性。 持续深化社会救助机制创新。延安市民政局指导支持宜川县建立“融救助”工作机制,系统集成20个部门、53个救助项目,形成民生兜底合力,让社会救助更加科学便捷、综合高效。召开全市“融救助”机制创新工作现场会,全面推广“融救助”机制,努力把“宜川经验”提升为“延安经验”,更好解决社会救助碎片化、分散化和重复救助、救助缺失等问题,加快推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积极推进社会救助数字化改革。延安市民政局健全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智慧民政平台,整合各部门数据资源,形成“一网式”多部门数据协查系统。线下主动发现、线上即时共享,多渠道多部门信息采集,形成“有困即知、遇困即扶、致困即救”的救助模式,实现智慧高效救助。目前,民政已与医保、残联、乡村振兴等有关部门开展常态化低收入人口数据共享比对10批次,主动核查救助709人次,实现“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实施服务提质行动 为社会救助事业赋能增效 畅通双向沟通渠道。延安市民政局编制社会救助工作文件汇编和社会救助政策明白卡,线下通过集中宣传、张贴海报、上门走访等方式开展政策宣讲和民意征集活动,线上在民政微信公众号设立监督咨询和社会救助政策问答专栏,及时回应群众诉求。 实现业务“线上通办”。延安市民政局开通“e救助”、12345社会救助服务热线,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做到救助事项网上申请、身份信息在线认证、办理进度在线监控、办理结果适时反馈,努力为困难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申办服务。2023年,全市累计受理线上申请1.97万人次,审批通过1.43万人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转变救助服务方式。延安市民政局主动适应困难群众多样化救助需求,丰富救助内容,拓展服务范围。全市成立1967个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科学设置1万多个社区服务网格,落实“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工作机制,每月走访探视特殊困难群众,动态掌握健康状况、基本生活和服务需求,形成“一户一策”救助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康复护理、社会融入等服务。2023年,全市排查困难群众6.19万户、14.55万人,解决困难诉求373件,努力用“关怀温度”提升困难群众“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