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路建英 又是一年芳草绿,清明时节寄哀思。为了营造一个平安、文明、有序的祭扫环境,给群众提供更安全、更温馨的祭扫服务,天津市民政局近日召开体球网,介绍清明祭扫暖心服务工作部署情况。天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峰接受了记者采访。 筑牢“逝有所安”民生保障底线 记者:请介绍一下目前全市殡葬工作整体情况。 朱峰:近年来,在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民政局把做好殡葬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按照“强基础、上位次、更精准、更暖心”的工作目标和“开门干民政,人人当专家”的工作方法,坚持党的领导,落实责任担当,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形成了市区上下联动、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实践中,我们先后制定推动殡葬改革发展实施意见、无丧葬补助居民丧葬补贴政策、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等一系列文件,形成较为完备的殡葬管理政策制度体系。编制的《天津市殡葬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已获得市政府批复,到2035年,全市将逐步建立层级清晰、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全、覆盖城乡的殡葬服务设施体系。同时,市属殡仪馆改扩建工程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各区积极支持区殡仪馆设施设备改造提升,持续推进《殡仪接待服务》《遗体告别服务》等标准实施,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全面提升全市殡葬服务能力,不断满足群众基本殡葬服务需求。 暖心服务让清明祭扫更具温情 记者:为应对全市殡葬服务场所群众集中祭扫高峰,天津市在倡导平安文明绿色祭扫、多元化满足群众需求方面采取了哪些应对和保障措施? 朱峰:今年全市清明祭扫主题是“一束鲜花寄亲人 暖心服务在清明”。为做好清明祭扫服务保障工作,实现文明祭扫、平安清明工作目标,我们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成立清明祭扫工作专班,明确公安、交管、消防、交通、卫健等相关部门职责,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方面,扎实做好清明祭扫各项服务,持续广泛开展“清风行动——都市文明 集体共祭”品牌系列活动,带动更多市民群众成为文明低碳祭扫的践行者;持续推广全时全域家庭追思会和免费网上祭扫平台,市民可根据自身需求随时登录市民政局官网、“天津殡仪服务”微信公众号、“津心办”政务服务终端进行文明祭扫;升级“互联网+殡葬”便民举措,实现市级殡葬服务机构网上骨灰续期全覆盖,并首年推广骨灰撒海网上报名服务;持续开展“代祭、代扫、代撒、代葬”4项个性化暖心代办服务。另一方面,积极打造“送亲人 找民政”服务品牌,持续推广“96456”24小时服务专线,市属殡葬服务单位推出并优化覆盖殡葬服务领域多个环节的服务品牌,全力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殡葬服务需求,为群众提供精准暖心的服务。 在确保清明节祭扫活动安全文明有序方面,我们进一步强化丧葬用品市场管理和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市民政局相继印发《体球网做好2024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体球网开展2024年清明殡葬执法工作的通知》,召开全市清明节祭扫工作动员部署会,安排清明祭扫有关工作,抓实抓牢服务保障。同时,深入各殡葬服务单位一线,督导各区各殡葬服务机构加强祭扫安全管理,坚决防范安全事故发生,持续保持殡葬领域专项整治效果,不断规范殡葬行业秩序。市民政局联合市市场监管委,会同武清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汊沽港镇政府,组成市、区、镇三级联合检查组,重点对各类售卖批发市场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倡导文明、绿色、生态殡葬新风尚 记者:在您看来,如何让清明祭扫助推殡葬移风易俗,从而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殡葬服务体系? 朱峰:随着时代的变迁,清明节的风俗形式不断演变,内涵也得到拓展,并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殡葬服务体系,要加强对殡葬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传承发展孝道亲情、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倡导文明、绿色、生态殡葬新风尚,将殡葬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不断丰富殡葬文化新的时代内容和形式,推动殡葬文化的现代化。在“清风行动——都市文明 集体共祭”活动中,我们通过专业人员介绍清明祭扫传统文化、社区志愿者朗诵诗歌、工作人员科普文明祭扫形式等方式,既传播了中华民族尊敬长辈、缅怀先人的文化,也弘扬了志愿服务精神,受到参与群众的称赞和认可。通过市民政局制作的家庭追思会引导视频,市民可以选择不同时间、地点组织家庭成员共同追思先人。 同时,我们深化殡葬习俗改革,引导群众践行生态安葬理念,树立殡葬文明新风。市民政局相继修订《天津市无丧葬补助居民丧葬补贴发放办法》、制定《天津市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对符合奖补条件或逝者遗体火化后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承办人给予奖励。目前,全市节地生态安葬奖补范围覆盖从善终到善别再到善置的殡葬活动全周期,鼓励和带动了更多的市民参与到节地生态安葬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