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
创新推进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监管试点工作

时间: 2024-03-27 09:19   来源:《中国社会组织》杂志3月下

自2023年起,浙江省宁波市民政局以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监管全国观察点和省试点为契机,因“社”制宜,率先实施十项举措,推动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创新一批特色做法、形成一批长效机制,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氛围,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党建统领——把牢政治发展方向。宁波市民政局出台《高质量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突破跃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宁波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分类指引》等文件,确定2个区(县、市)、11家社会服务机构作为试点单位,从领导管理、组织建设等5个方面,推进社会服务机构党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专班推进——全面加强统筹协调。联动市清廉社会组织专班成员单位,组建81家部门联络员队伍,市、县两级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定期会商、线索研判、高效处置、督导考核工作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和问题研判,推动难题共商共解。

问题导向——精准把握堵点痛点。综合运用年检、双随机等工作数据,针对不同类型社会服务机构,细化“重点监管任务清单”,梳理形成4大类19种45项常见违规情形问题清单,列举26条建议措施,厘清内部治理和财务管理的红线与底线。

过程监管——完善闭环管理机制。理顺“审批—监管—执法”全链条监管流程,双随机比例提高至15%,重点对56家社会关注度高、资金流水大的民办医院、学校等开展专项抽查,发现问题78个,发放整改通知书70份。2023年注销社会服务机构394家、撤销44家,全面完成439家“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整治任务。

多维把关——打造多元监管格局。前移违法预防关口,建立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社会服务机构发起人集体会商制度,就成立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指导把关,重点宣贯非营利监管政策。综合运用年检年报、“双随机”抽查等常规方式和行政约谈、专项检查等手段,制作社会组织易违法违规行为提醒单,提升监管质效。

培训提能——助力发展提质跃升。制定《全市性社会组织负责人人选审核办法(试行)》,举办社会服务机构能力提升培训班,强化对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等“关键少数”的能力提升。把非营利监管政策法规和财务监管要求纳入各级各类培训班,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提升社会服务机构规范化运作的能力和水平。

制度固效——构建精细政策矩阵。印发《体球网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制订非营利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方案,把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监管纳入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总盘子”,与清廉社会组织建设、社会组织系统重塑一体谋划、同步推进。印发《宁波市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治理指引》等文件,同步推动教育、卫健等16家部门完善响应制度。

学研融合——厚植长效发展沃土。依托高校等专业力量,形成《宁波市社会组织发展评估与整体重构研究》等研究报告。依托宁波社会组织学院深耕“领航”“花开”“沃土”精品培训课程,制定并开发《清廉社会组织建设培训课程白皮书》《清廉社会组织建设线上教学课程》,为社会服务机构提供“菜单式”培训服务。

正向引导——宣传服务大局正能量。多家媒体到宁波开展“聚焦社会组织新风采 传递社会组织正能量”采风活动,集中报道宁波市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大学生就业等做法和成效。推动将市品牌社会组织和领军人物列入市委、市政府表扬项目,22家社会服务机构和70名个人受到通报表扬,提升社会服务机构的影响力。

典型示范——打造品牌特色名片。引导社会服务机构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专业理念为指导、专业人才为支撑,助推社区治理,涌现出宁波市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开展的“千户万灯”、宁波市星宝自闭症家庭支援中心开展的“星宝无差别公交日”等一批广受群众欢迎的基层治理项目。

(本文由浙江省宁波市民政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