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小改变”带来文明“大提升”

时间: 2024-02-28 09:03   来源:中国社会报

本报记者   路建英

农村移风易俗重在常抓不懈,绵绵用力,成风化俗,坚持下去,一定能见到成效。移风易俗,所谓“移”便是摒弃那些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所谓“易”则是改变那些貌似根深蒂固、实则适时当改的传统陋俗。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丧葬习俗改革的重要任务,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对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强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等作出部署。

回眸深化殡葬改革工作,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殡葬移风易俗,让风俗“小改变”带来文明“大提升”。记者近日采访了江苏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何正标和山东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二级调研员刘东,听听各地是如何推动的。

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推行丧葬习俗改革的总体情况和实际成效。

何正标:近年来,江苏省分两批将南京市高淳区等26个地区确定为丧葬礼俗改革试点地区,发挥殡葬服务机构、城乡基层组织在殡葬文化培育方面的作用,建设生命文化教育基地,推广现代文明殡葬礼仪;各地把殡葬移风易俗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把殡葬礼仪规范纳入村规民约和居民自治章程,大力培育文明殡葬新风,推动殡葬活动由重物质重形式向重精神重内涵转变,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厚养礼葬、文明祭扫的观念渐入人心。

刘东:2023年,我们开始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丧葬习俗改革试点工作,山东省民政厅、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布了《山东省“礼安齐鲁”丧俗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并先后确定了30个“礼安齐鲁”丧俗改革试点地区。全年指导各级机构举办了2247场、共计38.26万人次的红白理事会成员培训,覆盖率达100%。此外,我们还发布了体球网“礼安齐鲁”系列观摩活动的通知,组织有条件的村观摩殡葬改革成果270场次,各地也提倡举办“追思会”等,更好地发挥了人民群众在殡葬改革中的主体地位,推动文明礼葬成为时代新风尚。

记者:在推进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实际工作中,关注了哪些细节?有哪些创新做法?

何正标:实践中,我们全省坚持以先进的殡葬文化理念,引导人们逐步改变传统祭扫方式,将重心转移到精神传承上。通过推行墓价形成机制,实现公墓可持续发展;开展林草地与生态安葬地复合利用,解决用地难题;推进公益性立体墓穴建设,高效利用公墓;制定奖补政策,实施散坟平迁减量机制;制定墓穴、骨灰堂格位循环利用机制等措施推进改革。同时,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突出村规民约作用,激发红白理事会活力,让文明殡葬、生态安葬、厚养礼葬成为群众自觉行动的一部分。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以文明健康、绿色生态为导向,加强舆论宣传,通过先进设施、优质服务、惠民举措和有效保障,赢得群众的认同和支持;鼓励群众将深情缅怀和弘扬良好家教家风结合起来,从心理上崇尚和接受厚养礼葬,深入开展殡葬领域政策培训和宣贯工作,通过召开“逝有所安”工作推进会,严格丧葬礼俗改革试点单位评估。

刘东:2023年,我们出台了省级文明殡葬工作标准,启动全省“礼安齐鲁”丧俗改革宣传活动,拍摄国内首部反映殡葬改革工作的院线电影《樱桃崮下》,指导沂水、博兴等地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殡葬改革试点;相继培育出肥城实行深埋不留坟头、寿光推进农村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崂山倡导文明祭祀、庆云改善礼葬观念、东营推动绿色殡葬、巨野推行丧事一碗菜等殡葬改革经验做法。同时,在全省推广沂水经验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抓两头、促中间”,对殡葬改革工作滞后的枣庄、聊城等地,加大明察暗访力度,推动殡葬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对文明礼葬的认识程度还不够高的现实,一方面加强殡葬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引导,多维度开展移风易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殡葬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通过推出更多殡葬改革惠民便民等服务举措,培养现代殡葬新理念、新样本和新机制。

记者:如何看待丧葬习俗改革与殡葬文化传承和建设文明乡风之间的关系?

何正标:江苏省一直非常重视增加殡葬服务的供给和发挥殡葬礼仪的抚慰作用,大力规范文明出殡活动、规范服务市场管理,把人文关怀、绿色生态落实到殡葬工作各个环节中,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殡葬服务需求。目前,全省节地葬比例达90.7%,立体式葬法占比31.6%,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生态葬,这对全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各地还充分依托殡葬服务纪念设施,建设生命文化教育基地,打造集数字化、智能化、沉浸式、体验式、交互式相结合的殡葬文化传承平台,培养了一批殡葬新文化建设示范地区,通过先进的典型示范来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此外,各地积极推进“身后一件事一次办”改革,逐步形成“互联网+殡葬服务”新业态,让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力量。

刘东:殡葬改革重在移风易俗,改变厚葬薄养、违规建墓、骨灰装棺再葬等不良丧葬陋习。时下,殡葬改革内容涉及新的殡葬礼仪形式和传承载体的探索,以法规取代陈规、以公序取代乱象、以良俗取代陋俗、以自觉行动取代无序行为、以标准规范活动,通过传承逝者的优良家风和良好品德,激励后代努力奋斗并为社会作出贡献。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回归殡葬的公益属性、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在殡葬领域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形成现代的、文明的、理性的、进步的丧葬习俗,推动新时代殡葬事业健康发展,稳步推进“逝有所葬、迁有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