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朱 健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民政局坚持将改革创新作为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第一动力,紧盯社会救助工作精准性和及时性,大力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着重建章立制,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基础,“三把控”做好社会救助排查工作 针对基层社会救助不精准、动态调整不及时的问题,六安市民政局在全市范围内推进社会救助排查整治工作,重点围绕保障对象不精准、保障类别不精确等突出问题,按村(社区)全面摸排、乡镇(街道)初审、区(县)复核认定、市级复核督查四个阶段序时推进。按照谁办理、谁负责和实事求是、公正合理、有错必纠的原则,六安市民政局建立社会救助排查整治工作复查复核机制,压紧压实各级民政部门工作职责,纠治社会救助工作中存在的“应享未享”“违规享受”现象,做到把控好本区域低保工作的度量衡,一把尺子量到底;把控好本区域低保工作的升降度,起落平缓;把控好本区域低保工作的风向标,稳妥解决群众诉求,确保本区域排查整治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抓重点,“两维度”提升社会救助工作质效 精准性、及时性是检验社会救助工作质效的重要指标,也是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发展的核心维度。六安市民政局紧盯这两个维度,开展社会救助领域“解剖麻雀式”调研,找准基层短板弱项,序时开展社会救助领域排查整治工作,及时修订低保审核规程等,探索社会救助申请“单线推进、多线并行、协同办理”的工作模式,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及时、高效、便捷的社会救助服务。坚持“一聚焦一紧盯一结合”,即聚焦低保和特困两类群体,紧盯社会救助资金规范使用和监督管理,以社会救助领域政策落实和作风建设为重点,扎实部署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严监管,“三主动”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 六安市民政局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三主动一监管”工作机制,落实“应知尽知、应保尽保、应帮尽帮、应管尽管”。建立社会救助政策资料库,梳理各类专项救助政策,编制《六安市社会救助政策口袋书》,拓展公交车、自媒体、楼栋等宣传载体,通过集中宣传、走访入户、政策进基层等方式,开展视听音频、说唱、二维码等各类宣传。主动落实“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工作机制,对重点人群实行包保,村、镇两级党员干部分区域包干;实行每月探视走访,动态掌握困难群众健康状况、基本生活保障情况和救助需求等,变“坐等上门、被动救助”为“主动发现、主动救助”。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主动服务机制,建立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制度,在140个乡镇(街道)设立“一门受理”综合窗口,1969个村(社区)配备339名专职人员和1969名社会救助协理员。通过“皋城慧救”应用场景提高社会救助移动办公能力,为帮代办和上门服务提供载体通道,打通社会救助服务“最后一公里”。 见实效,救助工作实现“两增两优四提升” 六安市民政局通过增数据资源提升社会救助精准性,打通社会救助管理部门数据交接通道,实现信息互通,核对数据由以往5个行政部门7大项拓展到17个行政部门1类企业36大项,进一步提升核查的精准性,改变“查不了、查不到、查不准”的局面。通过增工作手段提升社会救助及时性,针对基层人少事多导致的动态管理不及时问题,在核对平台信息化建设中新增自动发起核对功能,实现到期自动核对,自动预警人为终结核对和超长时限上传核对等问题,实行动态实时监测,增加监督管理手段。通过优办理流程提升满意度,修订完善《六安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将低保办理流程由8个环节压缩为6个环节,明确各地可统筹同步推进低保申请、经济状况核对、公示、审核审批等环节,探索实施核对工作前置,在群众提交申请时就授权核对;推动落实社会救助办理“只跑一次”,深入推进社会救助便民惠民服务,并及时将办理情况向申请人反馈。通过优政策宣传提升知晓度,针对不识字老年人、视听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六安市民政局录制“社会救助政策随身听”等视听音像作品,扩大群众政策知晓率。同时,各级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结合探视走访、困难慰问等时机,将关爱及时送到困难群众手中,让困难群众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