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中的暖心时刻

时间: 2024-02-02 09:00   来源:中国社会报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向环卫工人发放救助宣传卡。

文/图   本报记者   翟   倩

1月18日晚,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气温低至零下13摄氏度。天气预报显示,随着冷空气的到来,气温即将降至零下20摄氏度。数九寒天,如何保障街面流浪乞讨人员的安全?记者跟随呼和浩特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一同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见证寒风中的暖心时刻。

“他们在哪儿,我们门儿清”

21时30分,满载棉衣、棉被、棉帽、手套以及方便面、矿泉水等物资的救助专用车出发了。

“呼市街面的流浪乞讨人员,我们都熟。他们在哪儿,我们门儿清。这个时间过去刚好,他们都准备回去睡觉了。”呼和浩特市救助站站长张明利向记者解释这么晚出发的原因。

“火车站、商圈步行街、街道旁的青城驿站,都是流浪乞讨人员常待的点位。”虽然在救助管理岗位上干了没多久,但张明利对街面流浪乞讨人员情况并不陌生,“我们这里冷,冬天他们一般不会露宿,主要巡查点位还是24小时自助银行。”

很快,救助专用车在呼和浩特市火车站附近的一家银行旁停下。“有人!还是个老熟人!”刚一下车,个高的工作人员就张望到自助银行里的身影。

走近才发现,这5平方米左右的小空间里或坐或躺了4个人。

“老时,啥时候来的?”张明利问。

“昨天。”老时是山东省菏泽市人,2021年呼和浩特市救助站就救助过他,并将其送回家乡。如今,他在武川县为雇主放牧,这次来呼和浩特市买药,没有赶上回武川的火车,又舍不得住宾馆,便在这家自助银行住了下来。

“马上要降温了,跟我们去站里吧。有饭吃,有床睡,比这儿舒服。”张明利劝道。

“行!”老时很爽快地答应了,大家七手八脚地将他搀扶起来,送上救助专用车。

老郭是山西省大同市人,来呼和浩特市准备打工。“这么冷的天,还打什么工啊,回家吧,等天暖和了再来。”张明利说道。“是太冷了,准备回家了。”老郭一边说,一边也跟着上了救助专用车。

另两位流浪乞讨人员却怎么也不肯接受救助。“他们是武川县的,在火车站里帮忙搬搬抬抬,赚点零花钱,平常就在24小时自助银行里取暖。”市救助站副站长何雪霏向记者解释。工作人员将两份物资递到他们手中:“盖上点,别冻着。这里有我们的救助宣传卡,有需要随时打电话,我们会来接你们。”

“随时给我们打电话”

离开火车站,救助专用车行驶到中山路。“这里是呼和浩特市最繁华的商圈之一,也是流浪乞讨人员常见点位。”张明利说。

记者看到中山路公交站牌旁立着一块宣传指示牌,将呼和浩特市救助站、呼和浩特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的具体位置、乘车路线、救助热线等信息标识得清清楚楚。

“我们在商业街、火车站等繁华地段都制作了这样的宣传指示牌。一方面向公众宣传救助站,另一方面也能引导流浪乞讨等各类临时遇困人员能够及时求助。”张明利说,“同时,我们还将全市的环卫工人发展成信息员、宣传员,他们在遇到流浪乞讨人员时会联系我们,提供线索。”

正说着,张明利看到一名值夜班的环卫工人正坐在路旁休息,赶忙迎了上去,“您好,常在这里的甘肃老太太,您最近看着没?”

“有几天没见了!”对方回答。

“我们是呼市救助站的,这是我们的救助宣传卡。如果发现流浪乞讨或临时遇困人员,随时给我们打电话。”

“好的,好的。”接过救助卡,环卫工人连声说。

在商业街走了一圈,大家没有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再去一个点位吧。”张明利跟记者开玩笑,“我们这些救助人都是属夜猫子的,越夜越兴奋。”

“要有爱心和耐心,懂付出”

第三站,救助专用车的目标是宝尔汗佛塔。“这里也是一个重点点位,他们主要以乞讨为生。”张明利解释说,“但现在晚了,人不一定在。”

下了车,张明利刚走近佛塔,几名热心市民就迎了上来:“快去林子看看吧。四川那个又回来了,正在那边睡着呢。”

顺着市民的指引,一行人走到佛塔东南角,只见一名流浪乞讨人员正蒙头大睡。“老沈,你啥时候回来的?”张明利将他拍醒询问。

“老沈是四川省巴中市的,常年在这里乞讨。2023年12月,我们刚把他护送回去,这又来了。”何雪霏对此也很无奈。

“跟我回站里吧。这两天降温,你在这里睡会冻着的。”张明利劝导着。

老沈谢过张明利的好意,表示不愿意进站。送上物资后,张明利告诉记者:“虽然他暂时不接受救助,但我们决不会放弃他。稍后会通知属地街道帮忙关注老沈的情况,以便后续对他进行帮扶。做我们这行,就是要有爱心和耐心,懂付出。”

当晚的“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告一段落,但救助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1月19日,张明利冒着大雪将老郭送上回家的火车;1月25日,老沈被接回站内照料;1月31日,老时在救助站休养好身体,登上了返回武川县的火车;那两位不愿接受救助的人员得到帮扶,离开了24小时自助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