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晶晶 民政部门办理特困供养,每月发放救助金1128元;住建部门办理廉租房补贴,每月发放200元;医保部门全额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黑龙江省鸡西市梨树区街里街道居民肇恒喜常年在外务工,因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返乡,日前得益于当地的“社会救助联办”改革,便捷地享受到多项救助政策,吃住和看病都有了保障。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鸡西市聚焦“为民服务解难题”具体目标,将推行“社会救助联办”改革列为全市重点改革任务,让困难群众只进一扇门就可以办理涉及15个部门的46项救助事项,切实感受到救助服务的便利与高效。 ◎建立救助联办“温暖清单” “有救助需求的居民可以到您常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工作人员会结合您的家庭经济状况情况,一次性落实基本生活救助政策或社会福利政策,还会结合您家庭其他困难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分办转介,尽快落实其他专项救助政策。”这是鸡西市“社会救助一件事一次办”温暖清单(以下简称“温暖清单”) 开头的暖心告知。 记者看到,在“温暖清单”上,涉及民政、发改、教育、住建、人社、医保、司法等15个部门的46项救助和福利政策及认定条件,一目了然。 鸡西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郭羽欣介绍,社会救助事项办理涉及部门多、政策多,有的困难群众对已享受的救助政策不清楚或对其他救助政策不了解。对此,市民政局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协同联办工作机制,共同梳理出16类46项救助和福利政策,汇编形成“温暖清单”。 据悉,“温暖清单”摆放在各乡镇(街道)办事大厅的显眼位置,方便困难群众准确知晓自己可能享受的各项救助政策。 “‘温暖清单’的落实离不开各部门的合作协同、高效衔接。”郭羽欣告诉记者,鸡西市民政局按照“低收入人口数据一次生成多处分发、多次利用”的原则,将15个部门办理的34个环节绘制成一张工作流程图,分层分类甄别推送数据。这一举措厘清了相关部门职责,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了精准救助。 ◎推行社会救助“一站式”办理 “改革前,困难群众办理救助事项需要分头跑15个部门,重复提供30余份基础材料。改革后,只要在1个窗口,填写1份表格,最多提供3份材料就可受理。”梨树区街里街道办事处民政助理单宇婷对“社会救助联办”改革感受很深。 针对困难群众办事“程序繁”问题,鸡西市民政局与相关部门梳理“温暖清单”46个救助事项的办理条件、所需材料等情况,通过流程再造、调查结果和申请材料共享,科学设计社会救助申请表单,简化申请要件。如今,困难群众只需在一张申请表中勾选需要办理的救助事项即可。 郭羽欣告诉记者,“多表合一、一表申请”大大简化了办事程序,平均减少办理时间35个工作日。 针对困难群众办理救助事项需要“多头跑”问题,鸡西市在全市76个乡镇(街道)办事大厅挂牌设立“社会救助一件事一次办”综合服务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工作机制,由经办人员将救助申请录入系统,分类推送至县级民政部门,再由其汇总数据后推送至县直相关部门落实救助政策。 据悉,鸡西市还在市域范围内取消了各项救助政策申请的户籍限制,市域内的困难群众可在就近窗口申请办理。 “一站式办理,改变了原来群众分头跑、多次跑办理救助事项的状况,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郭羽欣说。 ◎凝聚社会力量提供多元服务 大学毕业生小梦是鸡西市麻山区的困难群众。其父亲是残疾人、母亲失联,依靠低保和勤工俭学完成了大学学业。然而,小梦工作2个月后发病,被确认患有精神障碍。麻山区的社工站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积极为其链接公益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疏导。还发挥小梦的优势,组织她为小学生辅导英语,逐渐帮助她树立起生活的信心、走出困境。 很多像小梦一样的困难群众不仅需要及时有效的物质帮扶,还需要精神层面的关爱帮扶。 鸡西市民政局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贴近群众、发现及时、方式灵活、救助快捷的优势,引导全市10个慈善组织、62个社工组织、178个志愿服务组织等参与社会救助,为困难群众提供探访探视、照料陪护、心理疏导、精神慰藉、医疗康复、社会融入等服务,推动社会救助从单一的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多维救助转变、从“生存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转变。 “‘社会救助联办’改革以来,全市累计为困难群众一次性办理各类救助事项1.7万件次,实现了困难群众一次申请、全领域通办,推动了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的构建,显著提升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鸡西市民政局局长常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