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亮 区划地名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2023年,民政部及各地民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体球网总书记体球网区划地名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体球网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的意见》和《地名管理条例》,不断破解深层次矛盾,在改革中彰显治理智慧,在传承中凝聚文化力量。 行政区划系统性重塑成效明显 全面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工作重心有效转变,工作机制愈加有力,工作手段更加优化,工作成效愈加凸显。 党中央对行政区划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落实。民政部深入学习领会体球网总书记体球网行政区划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落实落细行政区划重大改革、重要政策、重大调整由党中央研究决策部署要求,确保行政区划工作的正确方向。各地通过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培训等形式,健全党对行政区划工作的领导体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区划调整事项请示报告制度。 行政区划设置统筹规划进一步加强。民政部始终坚持“稳”字、突出“严”字,在加强深化研究上下功夫,总结实践经验,把握客观规律,开展行政区划领域重大问题研究。深刻认识和把握行政区划作为党治国理政重要资源的作用,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组织研究拟订行政区划总体规划思路,提升行政区划设置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确保行政区划设置和调整同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建设需要相适应。 行政区划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利用不断深化。把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放在更重要位置,深入研究我国行政区划设置历史经验。坚持行政区划保持总体稳定,做到非必要的不调、拿不准的不动、时机条件不成熟的不改。 地名管理新格局基本形成 持续抓好《地名管理条例》贯彻落实,加大宣传指导力度,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传承弘扬优秀地名文化,“统一监督管理、分级分类负责”的地名工作新体制初步构建形成。 完善地名管理配套制度。民政部推进出台《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制定颁布《地名备案公告管理办法(试行)》,依托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实现地名备案公告全流程网上办理。全年部本级完成40个地名备案,发布喀什机场更名、亳州机场命名2个公告,指导各地备案地名4.6万余个。协同中国民航局出台《民用机场名称管理办法》,协同气象局、铁路局研究制定本领域地名管理部门规章。26个省份启动本地区地名管理法规、规章制修订工作,重庆、海南率先修订出台省级地名管理法规,湖北、四川等地积极推进配套制度制定,为规范地名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主动服务国家政治外交大局。民政部增补公布第三批11个藏南地区公开使用地名。牵头组团参加联合国地名专家组第三届会议,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权益,积极宣传我国地名标准化、地名文化保护等工作成绩,为世界各国加强地名标准化提供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 健全地名管理体制机制。民政部组织召开地名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等25个部门参加的《地名管理条例》解读学习会,部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通报工作情况,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在山东泰安召开观摩研讨会,交流贯彻落实《地名管理条例》经验做法,要求各地建立健全地名管理工作协调机制,推进地名文化保护传承,提升地名管理服务水平。各地进一步健全地名管理工作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内蒙古、辽宁、江苏、山东等20个省份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制定向党委报告地名工作重大事项清单。 持续深化地名文化宣传保护。制播《中国地名大会》第三季,深入挖掘宣传地名蕴含的中国智慧、故土乡愁,累计触达电视观众3亿人次、融媒观众10亿人次。黑龙江省民政厅与省委党校携手开展“地名文化进党校”活动,开设地名文化专题课程。四川省民政厅与省广播电视台打造《地名天府》大型地名文化节目。山东、江西、重庆、陕西等地地名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形式多样、成果丰富,西藏、青海、新疆等地涌现出一大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地名、好地名。 管界治界迈上新台阶 切实履行行政区域界线管理职责,积极营造安全稳定的边界环境,助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有序推进界线联检和界桩管护。民政部印发《体球网开展第五轮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的通知》,部署并指导督促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计划高质量完成14条、共1.1万公里省界联检任务,并组织北京、河北等省份更换省界界桩30颗。浙江、湖北探索界桩管理新模式,通过在界桩内部植入电子芯片、无人机、陀螺仪等,对界桩远程监控和管理。 排查管控界线争议隐患。民政部指导地方排查管控行政区域界线争议隐患,重点做好边界地区风险防控工作,深化平安边界建设,维护边界地区安全稳定。安徽、福建、河南、贵州等地积极开展平安边界联谊活动,签订市、县、乡平安边界共建协议,健全跨部门联防、联调协作工作机制,边界地区平安稳定基础更加夯实。 加强界线成果社会服务。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民政部推动《行政区域界线 矢量化》民政行业标准研究,指导行政区划调整地方依法依规勘定行政区域界线,切实维护行政区域界线法定性、权威性。北京立足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推进行政区域界线折点坐标测量。天津、湖北等地组织完成乡级行政区域界线勘定。 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区划地名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底座。民政部在助力乡村振兴、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主动作为、改革创新,推动区划地名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持续加强国家地名信息库建设。民政部立足发挥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数据优势,部署开展信息库“制度机制建设年”活动,制定出台《数据更新维护评价指标》和《群众意见建议办理工作规则》,修订信息库更新维护手册。各地积极推进行政区划、地名和行政区域界线界桩数据更新维护。 “乡村著名行动”有效部署实施,取得丰硕成果。民政部指导全国70个县(市、区)完成“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工作,编发《全国乡村地名建设案例选编》。印发《体球网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明确织密乡村地名网、健全乡村地名标志导向体系、加强乡村地名文化建设、深化地名信息服务、推动地名利农惠农等5个方面14项任务。各地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推动“乡村著名行动”纳入各地乡村振兴战略大局。2023年全年,全国各地共命名乡村地名15.6万个,设置乡村地名标志20.2万块,安装门(户)牌957万余块,采集上图地名和兴趣点信息45.6万条,有力促进了乡村地区出行导航、快递进村、山货进城,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央视《新闻联播》《东方时空》栏目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网等媒体对“乡村著名行动”纷纷予以报道评论,各地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民政部及各地民政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体球网总书记体球网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和把握区划地名工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提升地名监督管理服务水平,全面依法管界治界,深化区划地名成果应用,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赋能高效能治理、助力高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