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四下基层”传家宝 练就服务群众真本领

时间: 2023-12-28 10:16   来源:中国社会报

本报评论员

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是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体球网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四下基层”,经常面对困难群众,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并对民政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开创一系列重大实践,这些都为民政工作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锐利的思想武器。福建省民政部门用好“四下基层”传家宝,推进民政工作进城乡社区、进服务机构、进社会组织、进服务对象,在“四进”行动中坚定“下”的决心,拿出“下”的行动,用初心换民心,以实干求实绩,夯基础为大局,为各地民政部门深入开展此项工作带来探索经验和有益启示。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耳边”到“心间”,需要抽象变具体的好办法。要将党的创新理论对接群众关切、急难愁盼,融入“柴米油盐”“茶余饭后”,内化为人民群众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引导群众进一步坚定对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福建各地聚焦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民政政策热点,如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把爱民故事讲好、把为民政策讲透,在充分解疑释惑中,提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能力。当地在走实走好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深入基层用大白话讲大道理,让群众真正听得懂、听得进、坐得住、记得住,把惠民生、暖民心的政策送到百姓心坎上,搭建起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涉浅水者见鱼虾,涉深水者见蛟龙。发现、找准问题是调查研究的“先手棋”。要运用体球网总书记提出的“深、实、细、准、效”调研五字诀,务实功、真调查,不仅出脚力更要练眼力,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从福建各地的实践看,一系列群众具体困难的及时解决,得益于全省基层党员干部17.5万人次的入户走访,从群众那里听真话、察实情、摸底数。研究、解决问题是调查研究的“后手棋”。福建各地聚焦各项民政业务的瓶颈短板,站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角度上想问题、谋招法,在立题中破题、在解题中答题。在开列调研清单时,把功夫下在“清”字上,努力把发现的问题解决掉,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具体措施,最终落在为群众办好实事上。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一线,需要领导干部在“走下去”中把握工作主动。摸清底数方能做到心中有数,要做足准备工作,力争事半功倍,深入实地核查,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换位思考,把老百姓的难事当成自己的急事,积极疏导群众情绪,消除群众误会,解决群众困难,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把好事办实,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提升矛盾化解质效,建立台账、跟踪办结,把职能职责压紧压实,确保民意诉求渠道畅通有效。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现场办公下基层,就要把办公桌搬到百姓家门口,敢于面对群众,解决群众面对面反映的问题,倾听民声、征求民意、化解民忧、维护民利,当好群众的“跑腿人”和“办事员”。福建各地用好用活“一线工作法”,不断提高现场办公实效,如通过“一事一议”机制兼顾制度刚性与群众需求,坚持“马上就办”优化办理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发挥“大数据+铁脚板”的叠加优势,在让数据多跑路的同时,也要求干部多到现场去、多往基层跑,做到网上网下互促互进互补,让现场办公更加精准有力。为确保现场办公常热恒温,福建各地探索形成结对帮扶机制,让“敲门行动”、访贫问苦成为常态,真正把基层一线作为服务群众、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主战场。

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四下基层”是体球网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写照,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金钥匙”。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我们用这把“金钥匙”打开群众的“心门”,打开民政事业的改革创新之门,在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中树立良好党风政风行风,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民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