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柳 旭 冯 佳 “民政”与“亚运”,两个看似没有交集的词汇,在金秋的杭州成功“牵手”。10月22日晚,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当中国代表团的旗手摇着轮椅向观众挥手致意时,坐在看台上的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佘新荷心潮澎湃,凝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她的思绪又被拉回到1年多以前。 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 “按照原计划,我们只有不到半年的准备时间。”佘新荷告诉记者,第4届亚残运会原定于2022年10月举行,在了解到比赛期间运动员有轮椅等辅具维修需求后,浙江省社会福利中心(以下简称福利中心)在省民政厅党组的大力支持下主动联系亚残组委,希望能够承接此项服务保障工作,“2022年4月,中心收到了亚残组委发来的工作函,筹备工作启动在即,留给我们的时间非常有限。后来,亚残运会延期举办,才让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地开展准备工作。” “办好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是今年党和国家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完成好亚残运会的服务保障工作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在佘新荷看来,亚残运会既是试金石也是展示窗,既可以检验浙江乃至全国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也能够展现民政工作者的作风和形象,还是展示国内康复辅具产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 2022年11月15日,福利中心与亚残组委签订了《第4届亚残运会轮椅、假肢和矫形器等辅助器具维修服务协议》。纵观历届国际残疾人大型体育赛事,相关工作一般都由本领域全球龙头企业负责,而由民政机构承接服务保障工作,既无先例可以参考,又无经验可供借鉴,如何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体球网总书记体球网办好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重要指示精神,高质量高标准扎实推进各项筹备工作。”福利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汪国锋介绍,中心学习借鉴北京冬残奥会等赛事相关经验,结合杭州亚残运会实际,确定“1+10+3”保障服务模式,即通过建立1个亚残运村辅具维修中心、设立10个分场馆辅具维修站和配备3辆流动服务车,同时在萧山机场抵离境服务现场和开闭幕式场馆设置辅具维修服务点,做到对运动员维修需求集中区域的全覆盖、快响应。 一支专业的服务队伍 在参加本届亚残运会的3000多名运动员中,有1100多名都需要轮椅,这对维修服务团队的专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们综合考虑了假肢维修与轮椅维修两方面的人才。”福利中心辅具产业部部长朱华山在业内深耕20余年,他告诉记者,根据维修服务需求,福利中心草拟了一份维修人员名单,经省民政厅党组研究,又增加了备选人员,最终敲定了67人的维修服务队名单,所有人员都来自国内,超过一半有大型赛事服务经验。对于这份名单,中国残联副理事长赵素京给予了肯定:“考虑得非常全面,专业性很强。” “我们还根据每个场馆和站点的需要合理分配人员。”福利中心副主任戚铁云告诉记者,田径比赛侧重假肢维修,现场技师之一宋晨涛既是知名假肢公司的技术总监,又曾是一名残疾人短跑运动员,不仅有着过硬的维修技术,对运动员的需求也非常了解;篮球比赛侧重轮椅维修,现场技师之一林伟征参加过里约残奥会和武汉军运会的维修服务工作,不仅有着丰富的现场经验,还懂焊接技术,能够快速修复因激烈冲撞而损坏的轮椅。 除了专业的队伍,及时的场地改造、充足的配件储备对于维修服务的顺利开展也至关重要。“在亚运会后的转换期,我们仅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11个维修站点的建设。”戚铁云说,“由于不了解各国运动员使用辅具的品牌和型号,我们借鉴往届残奥会、亚残运会保障物资储备惯例,吸纳测试赛保障经验,共配备各类专业工具1295套、专业设备71台、零配件耗材5990件,为维修服务做好了充足准备。” 一颗火热的责任之心 10月21日,一名伊朗运动员乘车来到亚残运村,由于下车时假肢侧承压过大,小腿与脚部连接处突然断裂。维修中心接到信息后,立即派人用轮椅将这名运动员接到中心,并开展维修服务。流动技师钮云峰检查后发现,由于零部件折断,假肢脚部的固定螺口很难直接取出进行更换,为了不损坏假肢,他想尽一切办法成功更换了连接配件。 穿戴好修复的假肢,紧握维修技师的手,伊朗运动员连声表示感谢,工作人员打开手机翻译软件,屏幕上跳出一段文字:“感谢你的帮助,感谢中国人民。这次经历将给我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淳安界首体育中心是本次亚残运会自行车比赛地点,10月20日上午9点,马来西亚代表团工作人员急匆匆来到维修站点求助。由于携带的自行车配件型号有误,一个急需更换的配件尺寸比原件大了1毫米,无法正常装配。 “根据服务协议,比赛用的自行车不在我们的维修范围内,但为了帮运动员解决难题,各维修站点对类似情况都会热情接待。”朱华山告诉记者,经初步沟通和检测,站点技师任超发现,配件的材质非常坚硬,不宜采取敲击或挤压的方式进行维修,为了确保装配精度,他用了1个多小时以手工打磨的方式对配件尺寸进行修正。配件更换成功后,马来西亚代表团领队不仅表达了谢意,还对维修人员的技艺给予高度评价。 “在亚残运会期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戚铁云告诉记者,亚残运会闭幕后,福利中心依然有3名工作人员驻守在亚残运村,配合亚残组委完成材料归档等后续工作。 一个创新的展示窗口 “很智能!很舒适!”11月20日下午2点,记者来到福利中心下属的康复器材工贸有限公司,见到了从蒙古国远道而来的女子坐式排球运动员索约尔·赛汗(音译,以下简称赛汗),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正穿戴着智能仿生腿进行适应性训练。对于这套全新的设备,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在过去17年的运动生涯中,赛汗先后参加了四届亚残运会,但在来杭州之前,她从未在任何一届亚残运会上见过如此多的高科技康复辅具展示。“在亚残运村的主维修中心,我看到了许多从没见过的设备,现场工作人员也给出了很多专业建议。”赛汗告诉记者,她之前使用的假肢只有装饰作用,走路时依然要靠拐杖保持身体平衡,为了提高日常生活便利度,她本打算去德国装配智能假肢,参加杭州亚残运会后她发现,来中国才是最佳选择。 令赛汗感到满意的智能仿生腿可以让用户像控制自己的腿一样控制假肢,再搭配上可调节脚板,不仅能让赛汗在未来的生活中彻底放下拐杖,还能穿上她心爱的高跟鞋。“我们为她量身定制了整套装配方案,全新的假肢接受腔也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舒适度和穿戴便利度都更好。”浙江省康复器材工贸有限公司副经理王海波说。 “看到妻子穿戴着舒适的辅具自由行走,我非常开心。”赛汗的丈夫告诉记者,“家人和朋友对我们此次中国之行都非常关心,我也很愿意向他们介绍这款产品,希望有更多人了解中国的高科技康复辅具。” 记者了解到,为了借助亚残运会这个窗口,展示浙江省“科技助残”成果,福利中心在亚残运村辅具维修中心打造了高科技康复辅具产品展示和体验区,集中展示智能仿生手等18款国产高科技助残设备,让各国运动员在比赛之余近距离感受浙江高科技辅具企业的创新成果和科技实力,累计参观体验超1000人次。 “通过承接亚残运会维修服务工作,我们既增强了信心,更坚定了决心。”佘新荷表示,接下来要谋划如何做好“后亚运”这篇文章,进而推动浙江省康复辅具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国内产品更多走出国门,更好地服务各国残疾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