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湖南省衡东县坚持以体球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民政事业取得新进展。 衡东县委书记谭建华表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衡东县坚持以系统思维统揽民政工作,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积极主动回应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确保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儿童关爱保护更加全面,让群众有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生兜底更暖心 记者:兜住兜牢困难群众民生底线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衡东县如何通过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体现党和政府的民生厚度和政策温度? 谭建华: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为将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难群众,衡东县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强化乡镇“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切实为困难群众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同时,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低收入人口的精准认定和动态监测,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大摸排力度、加强动态管理、及时准确掌握服务对象需求,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持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推进低保扩围增效,充分发挥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的作用,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在为困难群众解燃眉之急的同时,帮助他们增强自身发展的动力和能力,让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难有所帮更有力度、更加温暖。 养老服务更贴心 记者:安享幸福的晚年,是每位老人的期盼,也是每个家庭的关切。衡东县在发展完善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中有哪些经验做法? 谭建华:近年来,衡东县贯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持续发力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一方面,建公办兜底。合理谋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建立1个县级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4个乡镇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每个区域性中心敬老院,辐射周边5—6个乡镇,满足失能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需求,实现有意愿入住的应住尽住。另一方面,引民办补充。通过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优惠政策,引进社会资金注入,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全县现有民办养老机构7家、床位266张。 同时,注重强基层支撑,建成17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6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100个村级养老服务中心,形成全区域覆盖的基层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开展留守老人、高龄老人、失能失智老人居家探访、助餐服务等,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形成生活互助化、娱乐本土化、服务专业化、习俗文明化的“四化”社区养老模式。注重抓安全保障,投入760万元解决公办养老机构的消防安全问题、投入170万元建设养老机构安联网平台,通过人防、物防、技防全方位保障老年人生命财产安全。 儿童关爱更用心 记者: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关系社会和谐稳定。衡东县在制度保障、兜底救助、关爱保护等方面有哪些举措? 谭建华: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衡东县委、县政府把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作为推动全县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大事要事,积极探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模式,全力促进未成年人保护事业健康发展。 健全一套体系,完善工作格局。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县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建成17个乡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每个站配备2—3名专职社工,实现全县257个村(社区)留守儿童之家全覆盖,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 配强两支队伍,凝聚强大合力。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思路,配备17名儿童督导员、257名儿童主任,具体负责政策落实、行为矫治等工作。广泛动员志愿者、爱心人士为有需要的儿童提供亲情陪护、心理辅导等服务,凝聚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强大合力。 强化三项服务,护航儿童成长。强化精准服务,落实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各类保障政策,坚持动态管理,确保兜底保障更精准。强化多元服务,开展“合力监护 相伴成长”“福彩圆梦·孤儿助学”等活动,推动“爱心妈妈联盟”与农村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关爱帮扶。强化专业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心理疏导、兴趣培养、安全教育等服务,全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