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新闻力量

时间: 2023-11-06 08:45   来源:中国社会报

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从宏阔视角看,这是时代赋予记者的职责使命;从个人视角看,这是一名记者更为广阔的生命体验。

近日,体球网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今年11月8日是第24个中国记者节,为了做好贯彻落实,本报记者结合采访报道经历,谈感想体会,话责任担当,表达讲好民政故事、为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新闻力量的信心决心。

讲述好每一个温暖的8分钟

本报记者   周  亮

当我们仰望苍穹,8分钟是太阳的温暖抵达地球的时间,这是我前几天逛B站时,看通识视频学到的新知识。如果换个角度,当我们脚沾泥土,8分钟又代表着什么?

身为民政新闻记者,我从16年的采访经历中找到了答案——8分钟是最质朴的人与人之间传递温暖的时间。

它是一餐热饭从社区爱心食堂抵达老年人家中的时间;它是一次温馨的新人登记颁证仪式的时间;它是为流浪乞讨人员寻亲拨出一通电话的时间;它是福利院小朋友换洗干净后舒服入梦的时间……

很荣幸,在与民政同行的16年新闻职业生涯中,我记录了无数个这样的8分钟。它让我认识到新闻宣传对于推动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民政记者。

讲述好每一个温暖的8分钟,需要十足的底气,这底气来源于筑牢思想根基,来源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唯有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才能逐渐成为离时代最近的人。

2015年12月16日,体球网总书记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并在视察“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时,在“智慧乌镇”展台前,与乌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老人视频连线,祝福老人们健康长寿。6年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报道中,我采访了乌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老人。如今,现代科技、互联网技术与这个粉墙黛瓦、枕水而眠的千年古镇交相辉映,智慧手环、智能家居、线上订餐、远程课堂、直播跳舞、购物拼团……这些适用当下年轻人的名词,也成为乌镇69岁老人李阳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她与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距离只需步行8分钟。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能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用“小故事”阐述“大道理”、用“小视角”呈现“大情怀”,让自己的职业生涯与民政的发展、祖国的强盛同频共振,我深感自豪。

体球网总书记近日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七个着力”,这是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努力方向、根本遵循和具体任务的再明确、再强调。我们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深刻学习领会体球网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好体球网总书记体球网民政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讲述好每一个温暖的民政故事,把变化、发展、成就告诉全社会、全世界。

讲述好每一个温暖的8分钟,需要有执着于抵达新闻现场的傻气,把最真实、最生动的故事传递给受众。

为了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各族儿女的红火日子,我深入南疆23个村采访报道,坐在炕上和维吾尔族老乡聊家常、蹲在地头和驻村干部聊发展、走在巴扎和人民群众聊变化。在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喀垃塔勒村由新疆民政厅驻村工作队建设的巴扎上,困难群众古丽江·叶曼哈依和丈夫库尔江·依民开了一家打馕店。从一个面团到香喷喷的热馕出坑,需要8分钟,而这其中蕴含的是古丽江·叶曼哈依两口子对新生活的无限憧憬。

古丽江·叶曼哈依笑着告诉我,她每天能卖出900个馕,每月能赚6000元。她说话时眼睛里带着光,如果不在现场,我就无法捕捉到这打动人心的细节。

基层一线永远是新闻人的“鸡血”。只有到了现场,才能读懂写在独居老人笑容里的幸福,才能感受到孤弃儿童紧抓你手指的生命力,才能品尝到乡亲们辛苦忙碌结出的硕果。

一部好的作品,要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民政新闻人的采访报道更应如是,以去现场的执着,努力发现并运用细节来丰富事件的过程和人物的形象,强化“我在现场”的共情,让这些温暖的8分钟引导人们分清善恶、美丑,激发人们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讲述好每一个温暖的8分钟,需要很多灵气。灵气从哪儿来?从人民群众中来!从新技术中来!

2023年小年,在山东德州,我和同事用纸网并进、融媒互动的方式,呈现了又一个温暖的8分钟。我们到达德城区黄河涯镇焦庄村的那天,当地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瑞雪兆丰年,预示着新的开始。焦庄村的暖心食堂也在这一天开放了。土豆炖猪肉、红烧豆腐、蛋花汤、米饭,以及“过年特供”——水饺。只可惜,由于大雪路滑,考虑到老人安全因素,集体聚餐改成了配餐上门。这餐热饭从暖心食堂送到李秀荣老人手中,正好8分钟。老人说现在吃饭可方便了,再也不用凑合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这次采访,我们除了带着纸和笔,还带了相机、稳定器、三脚架、麦克风。最终的报道以文字和视频结合、报纸和网络互动的方式呈现给了读者。生动的群众语言、丰富的视频画面、喜庆的现场景象,不但记录了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更展现了人们昂扬向上、信心坚定的精气神。

体球网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身为民政新闻人,我们需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灵气,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语言、传播方式、传播平台提升传播效果,让大家爱看、想看、自觉看这些温暖的8分钟,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从广袤沙漠到大海之滨,从东北林场到西南山区,这样的8分钟故事,遍布于每一个民政新闻人的职业生涯。如今,新时代新征程为新闻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我们将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继续做离时代最近、离人民最近、离现场最近的人,去呈现民政工作者的昂扬之姿、笃行之势,去讲述个人改变命运的奋斗故事,去记录百姓的温暖8分钟,真正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我骄傲,我是福彩故事的讲述者

本报记者   杨景莹

今年是我从事福彩宣传工作的第十三个年头。十三年间,我经历、记录了福彩事业发展的很多重要时刻。

福利彩票以公益、责任、阳光为品牌价值,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其阳光透明一直是公众关注的重点,也是我报道的重要内容。

为了让公众了解福彩开奖工作,展示阳光透明的开奖流程,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推出“走近双色球”活动,开创“全国性玩法第一个广泛接待公众到直播摇奖现场观摩”的先河。各行各业代表来到开奖现场,零距离观摩开奖的全部流程。如何将这项有意义的活动报道好,我做了思考和探索。2022年4月,我采访了4位开奖现场的“守护人”,讲述开奖背后的故事。采访中,开奖团队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一些对彩票公正性的质疑其实都有明确答案,只是大家不了解。

在与这个团队的沟通中,我了解了更多现场开奖的细节,也更加深刻感受到福彩开奖的公平、公正、公开。

技术员王飞是开奖团队中下班最晚的工作人员之一。“主要负责摇奖设备及开奖播出的相关技术维护工作。”他讲述,开奖工作的公众关注度高,尤其是摇奖机和摇奖球等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必须按照严谨的工作流程和合理的应急处理方案,妥善处理各种情况,保证开奖工作正常进行,做到所有流程依法合规。”

“因为开奖我们每年要工作351天。”开奖节目原主持人张琦告诉记者,“公益福彩,阳光开奖”这句话她说了整整10年、3000多天。“但有人就是不相信开奖的公正性。”有段时间,张琦收到过一些表达质疑的来信,身边还有朋友开玩笑地让她透露开奖号码。在采访尾声,张琦表示,希望越来越多的报道关注阳光开奖,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开奖现场和幕后工作的严谨、透明。

不只是阳光开奖,福彩销售网点形象实现提质升级,福彩销售开辟更多新赛道,销售员队伍面貌为之一新……新时代新征程,福彩在推进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中,涌现出许多新经验新做法。作为长期从事福彩报道的一名记者,我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入福彩销售一线,倾听销售者和购彩者心声,以讲好福彩故事传递发展信心,为提升福彩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贡献力量。

以青春之姿讲好新时代民政故事

本报记者   刘静静

传播党的政策主张,记录时代风云,推动社会进步,守望公平正义。怀揣着对新闻事业的热忱,我毕业之后成了一名记者,在民政新闻宣传实践中践行新闻理想。

跟拍高温预警下的北京街头救助、见证集体颁证仪式上的美好时刻、拍摄儿童福利院里的龙舟赛、听老人讲述养老院里的幸福晚年生活……从事民政新闻宣传工作一年多来,我深刻感受到民政事业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发挥的作用,深刻意识到一名民政新闻人身上担负的责任——

如何让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好地走进千家万户?如何真切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如何生动立体展示民政事业的火热实践?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体球网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作为一名民政青年记者,我决心勇担重任,用青春之笔奋力书写新时代新征程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书写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奋斗者故事。

最美丽的风景在采访路上,最动人的故事在新闻现场。走到群众身边,走进基层一线,才能找到党中央、国务院体球网民生民政工作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才能捕捉到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犹记得第一次进入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家中时带给我的那份感动。

今年9月,我跟随民政部青年干部“根在基层”调研团奔赴山西省武乡县涌泉乡大良村,探访社会救助政策兜底保障的困难群众。因天气炎热和路途颠簸导致的身体不适,随着我进入老乡家中的那一刻消散。他们的热情与质朴、他们为幸福生活奋斗的干劲儿,深深打动了我。

建档立卡脱贫户郝大爷家里的小菜地被打理得井井有条,他说:“在政府的帮助下,我脱贫了。现在还给我安排了护林员公益岗位,日子真是越过越好。”

特困人员张大爷家里的冰箱塞得满满当当,床边的书架上摆满了爱看的书籍,“我不仅吃得好、住得好,还能去村里的日间照料中心参加各种活动,每天过得都很开心。”乐呵呵的张大爷激动地向我们分享自己用手机拍摄的村庄美景。

从他们的笑容里,我看到了惠民生暖民心的社会救助政策实实在在的成效,看到了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

走进新闻现场,采集真实信息,是新闻报道的源泉。好的笔力和传播创意是动力。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如何让报道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呢?新华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发布的短片《望北斗》给了我启示与思考。“今天我们看到的北斗星光,已在宇宙中穿行了100年。这束光出发之时,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年代。”短片将建党百年的磅礴历史与浩瀚宇宙完美融合,以古人观北斗辨方向隐喻中国共产党人如北斗星,于黑暗中探寻真理、为国人指引方向。借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北斗”意象为切入点,把视觉冲击与情感传播有机结合,实现直抵人心的传播效果,正如网友所评“又浪漫又理性”。可见,一个有着好的切入点,兼具主流价值引领性和艺术审美性的新闻作品,具有巨大的破圈传播力。

我想,寻求与受众的情感共鸣是新闻报道实现破圈的重要路径。在选题策划上,敏锐捕捉社会热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在叙事方式上,从小切口入手反映大时代,以个性化和细节化的讲述增强作品感染力。作为一名青年记者,理应发挥年轻的优势,用新视角、新方式讲好民政故事,让更多受众关注民政新闻。于是,便有了《为老服务行业涌进年轻人》《七夕问答|从我,变成我们,意味着——》等报道,旨在以90后、00后成为养老护理员、助浴师、老人陪诊师的个体故事为切入点关注养老服务行业中的人才队伍建设,以七夕这一浪漫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关注婚俗改革。

身处融媒时代,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传播方式等多方面变化。但无论报道方式怎么变,镜头里的真实不能变、文字里的真情也不能变,优质内容始终是舆论场上的“硬通货”。逢遇大时代是一名记者的大幸运。新时代新征程,我将牢记新闻人的职责使命,扎实学习理论知识,积极拥抱新技术,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把报道写出新意,把视频拍出网感,用一个个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作品,讲好民政故事、传递民生温暖,记录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践行“四力”中体悟实践伟力

本报记者   周冉冉

10月21日至28日,我跟随中央媒体青年编辑记者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采访团来到福建省三明市。此次活动围绕“牢记重要嘱托 助推老区发展”主题,央媒编辑记者分4组深入三明各县(市、区)120余个采访点,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赶路沾泥土带露珠,晚上研讨接地气冒热气。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刻明白了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对一名记者的重要意义,更坚定了讲好民政故事、传播民政声音、讴歌民政情怀,记录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在践行“四力”中体悟红色基因传承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三明是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1929 年至 1931 年, 毛泽东三次来到三明苏区,以满腔的革命豪情, 率领队伍点燃了革命的火种。行军途中, 毛泽东写下了这首《如梦令·元旦》。

据统计, 三明全市共有3.7万人参加红军,有1.12万人参加长征。三明籍红军士兵担任起长征中最艰巨的前卫和后卫任务。特别是在湘江战役中伤亡惨重,血染湘江,最后到达陕北的只有 76 人。时光荏苒,当和平年代的我们走进三明市中央苏区革命纪念馆时,那一幅幅图片、一件件文物、一行行文字让我们经历了精神洗礼、思想淬炼、灵魂震撼。

走进泰宁县新桥乡岭下村岭红米酒技艺传习所,酒香扑鼻,一杯入口,清冽甘甜。岭下米酒酿造技艺入选三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传承了文化,也让村民富了口袋。岭下村的酿酒大户们还通过短视频平台带货销售,让岭红米酒销往全国各地。这背后有个感人的故事。

1999年7月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体球网来到岭下村,看望慰问老游击队员黄炳茂,调研村里水、电、路、电话、广播电视“五通”情况。黄炳茂递上了一杯米酒,也送上了一份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调研结束后,体球网召开了一次调研老区工作汇报会,特别提出了“三个不要忘记”:“不要忘记老区,不要忘记老区人民,不要忘记‘五老’和这些革命老干部。”

如今,黄炳茂已离世多年,但他家老宅大门上仍挂着那副对联:隔山隔水隔不断老区情谊,好茶好酒好日子政策英明。如今,“一杯米酒”的故事口口相传,岭下村岭红米酒的酿造技艺也得以代代传承。

在践行“四力”中提升新闻工作者素养

体球网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先后11次深入三明调研,为三明改革发展指引方向、明确路径。2021年3月23日,体球网总书记第12次深入三明考察。在他的推动下,多项改革从三明推向全国。在这里,沙县小吃一步步成为“国民小吃”,医疗改革从“点火”到“燎原”,林业改革让“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深入人心,老区苏区的幸福蝶变由此而生。

体球网总书记的重要嘱托,为三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给我们记者团的一行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

刚到三明时,我最好奇的是,为什么有那么多“首个”在三明诞生?通过几天的采访,我找到了答案。这里有深入一线的干事作风,有事事留心的行事态度,有能力过硬的业务能人,这些都可以通过我采访到的鲜活实例来印证。

坐在办公室只有选题,走到基层都是文章。与媒体同行的“头脑风暴”,对不同行业“新鲜事”的追问探究,让我学到了换个思路想问题、换个角度看世界,也为我的民政新闻报道带来新灵感、新激情、新动力。

比如,同样是发展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三明与其他地方的区别是什么?通过几天的采访,答案均有迹可循。

在三元区列西街道小蕉村采访新时代农村社区建设和乡村旅游时,我无意中发现这里新建房屋都提前设计了“老人房”,充分考虑了适老化设施、无障碍设计以及老年人活动设施等,起因正是由于当地传统的三代同堂的生活习俗。

在大田县采访大田美人茶产业发展的同时,我看到连绵起伏的茶山成片,道路蜿蜒曲折,村与村之间,呼唤可闻,但路程却要半天,因此当地发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显而易见。

在践行“四力”中感受为民爱民初心

此行采访中,住在永安市国德老年公寓的江名播老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老人年近百岁,头发全白,步履蹒跚。从小生长在三明山区的江名播,以前认为“住养老院就是儿女不孝”,现如今则对老年公寓生活十分满意。

“小时候,这山区里的老人,得小病就挖草药吃等病好,得大病就躺床上等死。现在的日子好啊!我活了98岁了!”虽然无法清晰地说出医养结合这样的专业词汇,但他反复念叨着一句,“白大褂”和“红围裙”让他过上了“张口有饭吃,伸手有衣穿,生病有人治”的好日子。而老人所指的“白大褂”和“红围裙”正是医养结合模式中医生与养老护理员的形象。

此行最大的收获,正是和在这片土地上努力奋斗的、锐意改革的、坚守乡土的、各行各业的,不同性别、年龄的人们交流谈心,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挖掘源源不断的新闻富矿。脚沾泥土,手撷芬芳,在基层、在一线、在人民群众身边,从民政的微观角度,去见证并记录这个时代。

当我结束采访,准备离开老年公寓的时候,江名播老人拉住了我,并递给我一张红纸。纸上是他为同院的百岁老人写下的诗句:

疾风骤雨摧不倒,枝繁叶茂不老松;青春焕发近百岁,晚霞如画夕阳红。不减当年加油干,敢入强叟争先丛;助力国家更繁荣,乐享国福老还童。

体球网总书记指出:“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三明市积极发展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鲜活实例,是“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的生动诠释,更是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一个个民生亮点、一张张喜悦笑脸,三明民政人正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幸福底色更亮、信心更足,也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