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救助站 “民政+公安”协同联动 为救助管理赋能加码

时间: 2023-11-01 08:47   来源:中国社会报

本报记者  翟   倩   通讯员  郭   颖

近年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救助站立足职能,积极作为,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协调机制作用,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作配合,在救助寻亲、街面巡查、落户安置等方面不断发力,推动哈尔滨市救助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  精准寻亲

“家里找了你一整天,你跑哪里去了?可把我们急坏了!”日前,侯大爷见到被哈尔滨市救助站送回来的妻子冯阿姨时,言语中充满了焦急和担心。

今年7月的一天,冯阿姨不慎走失,被派出所民警送到哈尔滨市救助站。入站前,派出所为冯阿姨采集了掌纹和DNA信息,但均未查到有效线索。入站后,面对救助站工作人员的询问,冯阿姨默不作声。于是,救助站拍摄了冯阿姨的正面面部照片,并协调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运用人脸比对和专业技术进行甄别。当天,公安部门就反馈了冯阿姨户籍信息。经与家属取得联系后,救助站把冯阿姨送回了家。

据了解,面对像冯阿姨这样无法提供身份信息的流浪乞讨或临时遇困人员,哈尔滨市救助站主动联合公安部门,综合运用DNA比对、人脸识别、大数据筛查等方法,共同为他们搭建回家的“桥梁”。

2022年8月,哈尔滨市公安局出台《落实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核查及信息采集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了身份不明受助人员的DNA、指(掌)纹、人像等信息数据的采集、送检、比对和结果反馈等工作流程及要求,有效提升了寻亲工作效率和精准度。

今年9月,哈尔滨市救助站又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深化合作,建立了“大爱寻亲”工作机制,组建专业寻亲队伍,以人脸识别和图像研判为主要手段,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和专业化甄别技术,开展受助人员身份查询工作,让数据多跑腿。

2022年至今,哈尔滨市救助站已成功查询到42名受助人员的身份信息,圆了他们回家的梦。

重拳出击  维护秩序

职业乞讨、拦车讨要、酗酒倒卧的劝导救助,一直是街面救助管理的重点难点工作。今年5月,哈尔滨市救助站与市公安局治安支队行政执法大队组成联合救助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项行动,力求实现反复纠缠、强行讨要或者以其他方式滋扰乞讨案件零发生,任何涉流浪乞讨人员有影响的案(事)件零发生等目标,为维护和谐稳定的冰城秩序保驾护航。据统计,专项行动期间,联合救助组共救助街面流浪乞讨、醉酒倒卧人员33人。

“我们这里的居民老魏一直在外流浪,工作人员常劝他找一份工作,踏实过日子,但他不听。你们能不能帮着劝劝,让他安定下来好好生活。”今年7月,联合救助组巡查至中央大街时,辖区街道工作人员发出求助。了解原委后,联合救助组来到老魏露宿地,你一言、我一语地劝说。

“老魏,流浪和拾荒不是长久之计,你年纪也不小了,不如回家安稳过日子。”

“救助站和公安的同志一起送你回家,跟街道办事处的同志说说,看看能不能为你争取到政策帮扶。”

…………

最终,老魏同意接受救助,并表示不会再外出流浪。之后,联合救助组将老魏护送回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表示,会根据老魏的实际情况,帮他申请帮扶政策;如果有合适的就业岗位,也会为他争取。

“最近,我们巡查时再没看到老魏的身影,希望他已经开启新生活。”哈尔滨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说。

妥善安置  乔迁新“居”

“我很喜欢这个新‘家’,平时有人照顾生活起居,还有很多同龄人可以聊天、打牌,感谢党和政府的贴心安排。”这是受助人员张大爷乔迁新“居”后的切身感受。

今年8月,张大爷被公安机关护送入站。考虑到张大爷患有脑梗,身体状况不好,哈尔滨市救助站便将他送往定点医院救治。经过两周的专业治疗和精心照料,张大爷的病情逐渐平稳,转为站内照料。其间,哈尔滨市救助站通过多种方式查找张大爷的身份信息和亲属,但均没有结果。根据文件规定,哈尔滨市救助站于9月将张大爷安置到市第三社会福利院临时托养照料。3个月后,如仍然查不到张大爷的身份信息,救助站将按规定为其办理落户安置手续。

为维护查无身份的长期滞留受助人员的合法权益,哈尔滨市民政局积极协调公安部门,出台了《哈尔滨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托养和落户安置工作实施细则》,为3个月以上、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长期滞留受助人员办理落户手续,并将其妥善安置到社会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及时纳入特困供养范围,让他们居有定所、老有所养、病有所医。2022年至今,哈尔滨市救助站共为5名受助人员办理了落户安置手续。

“无论是街面巡查、甄别寻亲,还是安置落户,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离不开公安部门的支持。因此,我们深化站警合作,推动形成了‘民政+公安’的强大救助合力,有力保障了受助人员的合法权益。2022年至今,民政和公安共联合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988人次。”哈尔滨市救助站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