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雨点 “我女儿一家住在临平城里,原先他们白天上班总担心我吃饭的问题,现在我到附近的邻里中心一刷老年人社保卡就能吃上一荤两素的饭菜。”这些日子,生活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的张阿姨爱住女儿家了,缘由是在女儿家也能去老年食堂吃饭了。 近年来,杭州市结合工作实际,推出了“全城通”智慧助餐模式,推动全市老年助餐“全城通吃、优惠通享、卡码脸通用”,让老年人吃出“幸福味道”。 全城通吃 优惠一盘棋 “老年食堂遍地开花,这回是真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喽!”说起“全城通”智慧助餐,上城区的江阿姨竖起了大拇指。 江阿姨曾是滨江区浦沿街道杨家墩社区的居民,后来随子女搬去了上城区。根据杭州过去的政策规定,老年人只能在户籍地享受就餐优惠,且只有杭州户籍才能享受优惠。江阿姨时常回杨家墩社区看望自己相识多年的姐妹,吃饭时却无法使用老年人优惠。 随着城镇化推进,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离开户籍地随孩子生活,如何保障他们享受用餐优惠?去年9月,杭州市出台《体球网提升全市老年人智慧助餐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打破户籍限制,从市级层面统一设计,只要年满60周岁便可在任意“全城通”助餐机构享受优惠,非杭州户籍老人也可享受“通吃、通享、通付、通达”。并根据年龄段为老年人划分优惠折扣,即60—79周岁老年人每餐享受8折优惠,80—89周岁老年人每餐享受7折优惠,9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每餐享受5折优惠。同时,可兼容地方个性化政策,村社区可在市级优惠上叠加使用优惠券,形成“普惠+特惠”的特色模式。 如今,江阿姨去杨家墩社区的频次多了,她还经常拉着姐妹们一起到附近的老年食堂享受可口又实惠的饭菜。她说:“杨家墩社区在原有的统一优惠基础上,还经常给80周岁以上老人每年赠送500元用餐费,重阳节当天,还给到餐厅吃饭的老人每人赠送了20元的消费券。” 智慧通付 支付一卡通 打开“浙里办”APP,搜索“杭向颐养”,点击“去用餐”,手机界面会弹出附近的老年助餐点,其中部分助餐点的右上方标记着一个汤勺的图案,点击进入后能看到当天的菜品和价格。钱塘新区的王大爷熟练地操作着手机。跟着导航,王大爷走进离他最近的“分外鲜”幸福食堂。食堂面积约200平方米,里面坐满了前来用餐的老人,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十分热闹。据食堂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日均就餐人数达百人次以上。食堂里配备智慧餐台,机器可自动识别人脸进行支付,方便快捷。 据了解,这个冒着热气的汤勺图案正是杭州市“全城通”智慧助餐的统一标识。它通过“线上+线下”立体服务重塑服务场景,线上在“杭向颐养”发布“全城通”食堂地图,线下推出“全城通·百膳惠老”统一标识,便于老年人识别。在“全城通”的老年食堂,老年人可以用自己的社保卡(市民卡)为实体介质,通过“人脸”验证,以“长者码”为数字码,实现全市助餐“卡、码、脸”通用。 “这样不仅降低了各地重复制卡、批量发卡、日常维护等运营成本,更有效规避了老年食堂预充值资金风险,实现从传统模式到智慧通付的转变。”杭州市民政局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城通”跨区域订单已超过12万单,跨户籍订单超过16万单,老年人的“暖心饭”吃得更实惠、更满意、更智慧。 科技助餐 数据一体化 每天不到11点,翠苑一区社区老年食堂门前已有不少老人排队等候。食堂进门处有一台智慧用餐机器,居民刘阿姨刷脸认证后,屏幕上弹出了一条用餐建议:今天不宜吃海产品。进入点餐区,每份菜品都有营养标签,刘阿姨根据用餐建议点餐,再由收银台自动识别出菜价并结算,最后经刘阿姨刷脸完成支付。 记者了解到,该老年食堂还提供智能点餐、取餐、配送服务,即老人可以通过手机选择“点餐—取餐”,提前选好菜品,食堂工作人员将菜品放进食堂门口的保温柜里,老人到达后通过取件码自行取餐;高龄、行动不便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则可以选择“点餐—送餐”服务,由食堂工作人员、助老员或志愿者将餐食直接送到老人家中,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解决吃饭难题。 杭州市打通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老年人生成健康画像,智能推荐菜品、提示禁忌饮食。成立“全城通·百膳联盟”,促进城乡老年食堂结对共建,市域一体发展。 不仅如此,杭州市民政局还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构建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模型,数据库与公安系统人口信息、民政系统长者码、市场监管系统证照码等多跨协同。联动支付宝、市民卡和养老服务提供商、平台运营商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智慧助餐场景建设和推广,越来越多餐饮企业加入“全城通”智慧助餐,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良性运营机制。 “‘全城通’智慧助餐模式推出一年来,已接入老年食堂881家,累计服务460万人次,助餐优惠总额超过160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以‘全城通’智慧助餐为抓手,进一步推动‘老有康养’体系建设,打造更多‘家门口’的幸福养老场景。”市民政局相关业务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