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晓明 高天厚土,行程千里;枝叶关情,扎实调研。 10月9日至13日,民政部青年干部“根在基层”调研团踏上大美青海这片沃土,在西宁市、海北藏族自治州、海东市等地,围绕养老服务、社区治理、儿童福利等领域开展深度调研,感受为民爱民的民政情怀,感悟高质量发展中的民政作为。 “多年来,民政部持续组织‘根在基层’调研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党性修养、把握国情民情、增进群众感情、增强工作本领,为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各项民政工作职责贡献智慧力量。”调研团青年导师、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主任杨文涛说。 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感悟信仰的力量 刚到西宁,民政部在青海省民政厅挂职任副厅长的韩涛便向调研团深情讲述了“两弹一星”伟业带给他的触动,引发青年干部的强烈向往。 在乘车前往海晏县西海镇的路上,中国原子城的标识引人注目,“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地方”一行大字如利剑般参天耸立。 半个多世纪以前,就在这里,无数矢志报国的中华优秀儿女用青春和智慧乃至生命铸就“两弹一星”伟业,树起了一座不朽丰碑。 在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一张蘑菇云照片最为引人注目。1964年10月16日,这朵硕大的蘑菇云直冲云霄。从此,我们的脊梁挺得更直了。 纪念馆中,青年干部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仔细观看一件件展品、一幅幅照片。展厅内,一顶帐篷中亮着昏黄的油灯,周边的草地上遍布积雪,这就是当时大家居住的地方。顶风冒雪,却吹不熄、浇不灭为国“铸剑”的拳拳之心。纪念馆外,大家用手轻轻触摸展板上的一个个名字,感悟一个时代的精神与荣光。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入口处,“信仰的力量”五个大字熠熠生辉。西路军忠于理想、顽强拼搏,把革命的火种洒在了辽阔的青海大地上。 在这里,青年干部感悟信仰的力量。红五军卫生部妇女排战士马秀英被俘后遭多次毒打,却绝不屈服,想尽办法逃脱魔掌,发出了“找党去”的呐喊;妇女抗日先锋团政治部主任华全双被俘后大力宣传党的政策,逃出后多方寻找革命队伍。在党的领导下,谢觉哉、伍修权等人积极营救西路军被俘人员…… 行走在纪念馆中,青年干部与革命先辈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这盛世,如您所愿。 青年干部纷纷表示,革命先辈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大家将接过革命先辈的精神火炬,担负强国使命,续写奋斗华章。 一次深入学习,感受专业服务的力量 在西宁调研时,淅淅沥沥的小雨转为中雨,青年干部虽身穿羽绒服,却仍被冻得发抖。可当大家进入西宁市儿童福利院后,一股暖意扑面而来。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里的孩子身体弱,为了照顾他们,每年都提前供暖。 西宁市儿童福利院业务副院长焦玉芳对院里的各项工作如数家珍。据她介绍,为了保护孩子们,工作人员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换上消毒好的工作服。细节之中显专业。 通过水疗设备,孩子们能够有效锻炼肢体动作;通过模拟超市,孩子们学会融入社会的技能……对孩子们的成长,焦玉芳很是自豪:一个行动困难的偏瘫孩子学会用小脚丫控制电动轮椅后四处串门,一个恢复健康的孩子即将被领养……专业照护给了福利院的孩子们更多可能。 在西宁市城北区和睦康养园,护士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引导老人运动康复;在西宁市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大屏幕上实时展现着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内的场景,可随时指导、沟通……“专业”二字融入一线民政工作的各个环节和细微之处。 青年干部在调研后表示,要立足岗位,将自己的个人成长和民政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联系在一起,锻炼自身能力,提高专业水平,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一番深入探访,汲取温暖人心的力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把党和政府的温暖洒向千家万户。 青年干部走进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调研,这里家家户户的院子都覆盖上了钢构顶棚,靠近屋子的一侧还安装了透明玻璃,挡风保暖。 走进藏族村民公海的家,青海省民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阿更登和他聊起了天,还给调研团的青年当起了翻译。据公海介绍,他家有400亩草地,都租了出去。他还拿出低保证和医疗报销单据,介绍了收入和医疗报销情况。 屋子里,炉火烧得正旺,水壶咕嘟嘟冒着热气。公海说,日子正一天天变好。 温暖,总是在不经意间浸润心田。在青海省社会福利院,曾流浪漂泊、现落户安置的受助人员在社工的引导下,认真学习绘画;在西宁市殡仪馆,新建的公益性公墓和殡葬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了多样便利的服务;在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康乐路社区,“五社联动”聚合力,倾听居民呼声、响应群众诉求……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调查研究是青年干部的基本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青海调研之行虽告一段落,但青年干部一致表示,将坚定理想信念,大兴务实之风,深入基层总结经验,向民政一线、向人民群众学习掌握破解矛盾难题的方法,鼓足干事创业精气神,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