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铭 湖南永州,古城零陵,民政改革创新活力迸发——从深入实施“五民”行动,到探索社会救助“党建+”模式;从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到全方位提升养老服务质效;从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到发挥“慈善+社工+志愿者”作用,在践行为民爱民理念中,让这座城市更富生机、更具魅力。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永州市零陵区委书记赵立平说,零陵区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 实施“五民”行动 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记者:党的二十大作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大决策部署。零陵区如何做实新时代民政工作,更好发挥民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基础性、兜底性作用? 赵立平: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零陵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体球网总书记体球网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实施“五民”行动,倾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一是初心为民。结合大兴调查研究“走找想促”活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摸清困难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忧。二是兜底暖民。聚焦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创新“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做到精准发现、精准保障、精准供给、精准帮扶。三是政策惠民。出台惠民政策文件10余项,解决民生领域重点难点问题60多个,让群众享受更多改革发展成果。四是服务便民。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大民政工作格局,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五是行动爱民。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大力实施暖民心工程,用真心实意的付出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探索“党建+”模式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记者: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零陵区在精准救助、高效救助、主动救助等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赵立平:零陵区持续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探索推行“党建+”模式,促进基层党建和社会救助深度融合,进一步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一是“党建+”高位推动保精准。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相关区直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构建区、乡、村三级社会救助工作网络,实施兜底工程、暖阳工程、安居工程,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二是“党建+”优化审批提质效。将全区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确认权限和1000元以下的小额临时救助权限下放到乡镇(街道),全面落实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三是“党建+”服务群众暖民心。完善主动发现机制,确保1.8万余名困难群众均实现党员“一对一”联户结对帮扶。同时,积极推行村(居)民代表常态化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变被动求助为主动救助,变“群众跑腿”为“帮办代办”,提高救助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四是“党建+”强化监管保安全。强化资金监管、过程监管、群众监管、公示公开,让“阳光救助”更温暖更高效。 积极应对老龄化 推动养老服务从有到优 记者:零陵区在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赵立平:零陵区坚持以医养康养为抓手,通过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共享区域养老资源、整合碎片化服务,全方位提升养老服务质效。一是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健全以区社会福利中心为引领,中心敬老院为支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基层医疗机构、文体活动中心为基础的“养老医疗服务联合体”。二是促进养老产业融合,实现老有所依。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及设施208个,构建“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三是推进医养结合,实现老有所康。强化“养老院里办医院、医院里办养老院”理念,成立零陵区老龄颐养中心,打造区域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四是实施智慧养老,实现老有所安。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设备为养老服务添砖加瓦,建成并运营零陵区养老服务指挥中心,搭建平台与各养老机构之间在智慧消防管理、智能照护服务、远程视频监控、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的服务网络,全面提升养老服务的智慧化水平。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记者:面对基层治理工作的千头万绪,零陵区如何通过创新治理方式寻求破题之法,让基层治理更有效、人民群众更幸福、社会发展更和谐? 赵立平:零陵区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网格、党小组设在楼栋,采取分类组建、头雁领建、共治共建、资源整建、多方联建、示范创建、机制促建、考核督建等措施,推动资源力量下沉。全力推进“多网融合、一网通办”,推动问题解决在一线、服务跟进到群众身边。通过加强对“一约四会”工作的指导规范,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审核、备案公布和督促落实机制,常态化开展“好乡风,大家议”“你的事,我来评”等活动和“五星级文明村”“五星级文明户”“零陵好人”等评选,推进乡风文明。同时,健全“慈善+社工+志愿者”运行机制,集中力量打造老年人“爱心午餐”项目、农村学校“免费午餐”计划、“村村通慈善公益出行”项目、“爱心助学”公益项目等慈善品牌。完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聚焦社会救助、“一老一小”、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服务高效匹配;建立556支志愿服务队,打造一批规范化、精准化、特色化的志愿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