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基层工作力量 健全关爱服务体系——吉林省各地深入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

时间: 2023-09-22 08:51   来源:中国社会报

本报记者   安   娜

为进一步推进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吉林省民政厅从今年开始利用福彩公益金和社会慈善资金在16个县(市)实施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省级示范性培训和督导评估项目。图为吉林省吉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大安市为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开展集中培训。

辉南县辉发城镇腰屯村儿童主任上门探访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

长春市南关区开展“展望未来”主题活动,组织儿童与监护人共同制作彩泥全家福。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兴街道自兴社区举办“传承红色基因”手工制作活动,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017年以来,吉林省民政厅确立“理念引领、体系赋能、精准关爱”总体思路,建立“专业社工+儿童主任”精准关爱工作模式。全省各地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突破口,以引入社工机构为工作支点,以儿童主任为基本力量,建体系、强机制、夯基础、提质效,打通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桦甸市   规范化开展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社会工程。为把这件事关社会安定的大事做实、做细、做好,桦甸市近年来积极探索开展“专业社工+儿童主任”精准关爱试点工作,建立“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调—社工介入—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

基于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存在问题的多样化,桦甸市在对全域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分类归档的前提下,牢牢把握“选准需求、精准关爱”的原则,以发现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满足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实际生活需求为核心,规范化开展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全市42个部门和单位,协同参与解决个案问题7个,会商解决民生难题3个,为11名特殊儿童解决了户籍问题,近百名困难家庭儿童得到了社会力量的救助。

在困境儿童中,“监护人缺失”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2021年,桦甸市民政局委托金诚社会工作者服务中心面向社会爱心人士发出招募,专门成立了“爱心妈妈(爸爸)”队伍,根据儿童的生活实际,送去妈妈爸爸般的关怀。前不久,桦甸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如何更好地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解决实际困难,倡导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能参与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争做“爱心妈妈(爸爸)”,桦甸市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市长与市民政局局长带头加入了“爱心妈妈(爸爸)”队伍。通过这次会议动员,桦甸市430名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有了自己的“爱心妈妈(爸爸)”,得到了一对一的爱心帮扶,弥补了成长监护的缺失。

辉南县    编密织牢儿童关爱保护网

今年15岁的琳琳(化名),有一个并不快乐的童年。父母离异后,她与父亲生活在一起,曾多次遭受家庭暴力。儿童主任和社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将她送到辉南县未保中心。在司法部门的协调配合下,琳琳的父母被撤销了监护权,民政部门成为了她的监护人。而后,民政部门又与人社部门对接,为琳琳申请到免费就读职业院校的机会。

近年来,辉南县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积极整合社会慈善资源,县未保工作委员会32个成员单位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形成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合力。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起,辉南县民政局累计投入220余万元购买社工机构服务,进一步提升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专业性。社工机构积极发挥链接资源的作用,先后开展了困境儿童增能项目、儿童生活改善项目、困境儿童精准助学项目等,引导爱心人士和社会组织参与关爱帮扶。辉南县物业管理行业协会、辉南县民族医院等累计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捐款捐物20余万元。残联、教育、医保等部门也积极发挥作用,针对不同儿童,提供个性化康复训练及政策帮扶,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良好局面。

长春市南关区   为儿童主任配“助理”

今年45岁的郭丽是长春市南关区南岭街道百屹社区的网格长。在开展走访时,郭丽从居民口中得知,一户居民家中总是传出孩子的哭声。当天,孩子又哭了。凭借高度的职业敏感性,郭丽敲开了这户居民家的门。经询问得知,户主和家中两个16岁的孩子并无血缘关系。郭丽及时将线索报告给社区,社区又逐级上报。当晚,民政、公安、司法等部门和街道、社区相关人员就进行会商,最终将孩子送往省孤儿学校妥善安置。

在对这两个孩子的救助过程中,郭丽主动发现、及时上报,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实,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百屹社区儿童主任助理。为深入做好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南关区将吉林省“专业社工+儿童主任”精准关爱工作模式延伸为“专业社工+儿童主任+儿童主任助理”模式,在原有13名儿童督导员、66名儿童主任的基础上,引导665名社区网格长担任儿童主任助理,并积极调动单元长、楼栋长及居民志愿者参与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在扩充工作队伍的同时,南关区还委托长春市卓越仝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进行督导培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儿童关爱保护模式。

辽源市   “五色分类法” 精细化管理儿童档案

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中,如何为孩子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如何做好每个孩子的档案管理?辽源市民政局对此作出了有益探索。近年来,该市积极开展“专业社工+儿童主任”精准关爱试点工作,通过建立档案管理“五色分类法”等,不断健全儿童关爱保护体系。

根据“五色分类法”,儿童档案被分为红、橙、粉、黄、绿五种颜色,实现了儿童信息的准确分类评估,为精准开展关爱服务打下基础。红色为个案服务类,由专业社工介入,制订个案服务方案和帮扶方法;橙色为心理介入类,启动“社工+心理老师”服务模式,关注儿童需求,倾听儿童感受,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服务;粉色为监护干预类,由专业社工和志愿者定期入户进行监护干预,通过工作坊、小组等形式提高监护人监护能力;黄色为重点关注类,儿童主任每月入户探访一次,每半个月电话随访一次;绿色为普通关注类,儿童主任每季度入户探访一次,每月电话随访一次。同时,按照保障生活、保障就学、保障健康、保障安全和维护儿童基本权益的“四保一维护”原则,分门别类地对儿童开展精准关爱服务。

长春市双阳区    “3个3”工作机制让服务更精准

今年7岁的梦梦(化名),家住长春市双阳区奢岭街道前城村。前不久,她的父亲因意外离世,她与患有精神障碍的母亲相依为命,日常生活无人照料。村党支部书记和儿童主任在摸排时发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上报给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很快,街道便按程序帮助梦梦申请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待遇,并为她的母亲办理了残疾人证。

对梦梦一家的及时救助,得益于双阳区建立的“专业社工+儿童主任”精准关爱工作模式。近年来,该区不断延伸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触角,在增强组织保障的同时,精准开展儿童关爱服务,探索建立了“3个3”工作机制。一是深入摸排,基础信息实现“三清”。全面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数量规模、分布区域、心理需求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清、档案清。二是多元联动,服务机制实现“三提”。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局领导亲自抓、负责科室全面抓和第三方机构具体抓的工作机制;提高服务热情,制定《儿童主任激励实施细则》,健全长效机制;提高基础能力,组织开展“合力关爱护航未来”赋能培训。三是科学定位,个案服务实现“三精”。确保个案筛查准确性,做到精准筛查;通过岗前培训、技巧辅导、服务导引等环节,做到精准对接;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做到精准服务。

梅河口市   完善人才队伍建设  让儿童关爱保护阔步前行

梅河口市,是吉林省最早开展“专业社工+儿童主任”精准关爱试点工作的城市。该市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健全服务机制,5年来累计投入336万元购买社工机构服务,借助社工的专业力量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水平。尤其在儿童主任队伍建设方面,梅河口市通过制订专业培训计划、为儿童主任发放津贴、评选“优秀儿童主任”等方式,培养了一批责任心强、专业素养高的儿童主任。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儿童主任精准掌握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梅河口市制订了“分层级、多样化、可操作、全覆盖”的培训计划,由梅河口市悦达公益服务中心采取集中、分区域、线上跟进、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开展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社工与儿童主任一起入户走访和开展儿童之家活动,为儿童主任提供了专业示范。同时,梅河口市每年开展“优秀儿童主任”评选,激发儿童主任的身份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提升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湾龙镇小榆树村,是梅河口市东北侧的一个小村庄。村口的一座不起眼的灰色小楼,是小榆树村儿童之家所在地。别看外观普通,儿童之家内部却配套齐全,彩色桌椅、电脑、文娱用品、儿童书籍等应有尽有。村儿童主任吴桂荣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最近几年在民政部门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下逐步配置的。现在,这里已然成了村里孩子们学习、娱乐的“基地”。在图书室的一角,记者看到几本红彤彤的获奖证书。2019年梅河口市开展儿童主任表彰工作以来,吴桂荣每年都能获得“优秀儿童主任”称号。“上台领取证书时,我特别自豪,因为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吴桂荣说,思考了许久,她决定把证书放在儿童之家。“每当看到这些证书,我的工作干劲儿就更足了。不能辜负政府对我的肯定,更不能亏了孩子们。国家政策这么好,得让孩子们得到充分的关心和爱护。”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基层儿童工作队伍赋能增效

儿童主任,是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主力军。2022年以来,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汽开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社工机构长春市恒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参与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全面实施儿童主任“赋能增效”行动,力争在离孩子们最近的地方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的工作队伍。

儿童主任的职责是什么?日常摸底排查和入户探访时有哪些工作方法?为了提升儿童主任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汽开区民政局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印发《儿童福利工作指南》。聘请儿童领域专家,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对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进行专业培训。同时,由专业社工带领儿童主任通过实地走访核查,对儿童信息分类、政策资源链接、个案救助帮扶等实操业务进行实时指导;组织社工机构、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定期分享在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共同探讨如何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实际需求。通过实施陪伴式督导、定期座谈交流等方式,推动儿童主任在实践中锤炼能力。

助力赋能基层  精准关爱帮扶

安  娜

体球网总书记指出,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作为儿童中的特殊困难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更需要全社会给予特别的关心和关注,提供更加精准有效、贴心暖心的关爱保护。吉林省民政厅建立“专业社工+儿童主任”精准关爱工作模式,通过培训、评估、督导和个案帮扶等社会工作方法,健全完善基层关爱服务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将社会工作服务融入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新路。

政府搭台,推动落实。政府部门发挥政策支持和业务引导作用,面对面深入基层发动,手把手讲政策教方法,以点带面推而广之。各级民政部门转变观念,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工作,通过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等措施,为社工机构快速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社工承接,发挥特长。专业社工突出的是一个“专”字。他们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为儿童主任赋能,推动儿童关爱保护队伍专业化建设,为困境儿童提供更精准更标准的服务支持;他们协助完成儿童主任培训督导等工作,成为了行政工作的好帮手;他们运用专业知识,将好政策转化为好办法,将工作任务分解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同时积极链接慈善资源,成为了关爱保护工作的探索者和慈善资源的创联者。

赋能增效,加持力量。儿童主任是离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最近的人,是爱心的直接递送者,他们的态度、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受助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专业社工的“加持”下,儿童主任掌握了更为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有效管用的工作技巧,进一步提升了关爱服务的可及性、时效性,真正跑好关爱保护工作的“最后一棒”。

核心是服务,关键在落实。吉林省民政厅引领基层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方式,政府、专业社工、儿童主任找准各自定位、落实具体责任、整合发挥力量,共同形成快速推进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良好局面,为我们提供了可学、可鉴、可推的生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