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完善普惠均等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时间: 2023-09-14 09:03   来源:中国社会报

河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余广庆

近年来,河南省民政厅认真贯彻落实体球网总书记体球网养老服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发挥在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牵头抓总作用,坚持人民至上、改革创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收到了较好成效。

政策机制体系化。在政策制定上,会同自然资源、住建、财政、人社等部门,出台涵盖组织领导、规划建设、运营服务、资金保障、人才培养、综合监管等方面的30多个政策性文件,夯实支撑养老服务发展的“四梁八柱”。在工作机制上,建立省直20多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厘清部门责任,畅通联动机制,定期调度工作推进情况。把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各地党委、政府督查事项,纳入政府重点民生实事,纳入稳住经济大盘的重点项目清单。在厅机关建立“8+1”推进养老服务高品质发展工作专班,分解各地任务台账,定期督办、排名通报,形成了各地“一把手”责任上肩、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资金筹措多元化。在建设方面,2021年以来,通过财政补助一批、中央预算内项目争取一批、金融贷款扶持一批、专项债支持一批,争取到省级以上养老资金126.5亿元。充分撬动社会投资,通过公助民办的方式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在运营方面,建立“政府补一点、集体贴一点、慈善捐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出一点”的机制,形成“政府可承担、老人能支付、企业有微利”的可持续运营局面。

设施建设标准化。编制省级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并纳入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按照县级有规范、乡级有指引、村级有标准的要求,通过新建、配建、改建、移交、盘活等方式,建设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逐步实现每个县(市、区)建有1处特困供养机构,重点为失能半失能老人和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托养服务;每个乡镇(街道)建有1处养老服务中心,重点为有生活照料、康复护理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嵌入式托养服务;每个社区建有1处养老服务场所,重点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每个中心村或人口聚集村,通过“政府补贴、社会捐赠、老人自筹、村民互助”的方式,建设农村幸福大院,满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帮助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通过精准评估,量身改造5.7万户;探索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推动居家养老便利化、可及化、适老化。

服务运营市场化。在服务主体上,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公建国营、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方式,引进和培育有实力、有爱心的市场主体参与,并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机构、餐饮企业、物业公司、家政企业等密切合作,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在服务形式上,重点推行“以大带小”,鼓励社会化机构打包运营一个区域的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实行品牌化连锁化经营,完善“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在服务内容上,坚持把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作为主攻方向,县(市、区)、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机构在为失能半失能、残疾、无人照护老人提供集中托养服务的同时,指导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精准、高效的日间照料服务,并延伸为在家居住的老年人提供“六助一巡一护”(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急、助行,巡护,护理)服务。在服务手段上,建立省、市、县三级智慧养老平台,运用信息技术,联通服务站点和老人家庭,老人电话或线上预约、平台派单、服务单位接单,让老人享受到“菜单式”“订单式”服务。

人才队伍专业化。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全省93所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评定41个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壮大服务队伍,将社区党员干部、爱心居民、大学生等组织起来,建立志愿者队伍,引导广大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积极开展助老服务,鼓励邻里互助、低龄老年人照顾高龄老年人。推动“人人持证”,依托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机构,对全省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养老机构负责人和养老护理员开展业务技能培训,5.8万人取得养老服务人才技能证书,连续3年举办养老服务技能大赛,“河南护工”品牌越擦越亮。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下一步,河南省民政厅将进一步厘清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的角色定位,定政策、建制度、明标准,不断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展现民政担当,贡献民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