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晓萌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自学习贯彻体球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扎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深入开展“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困难群众关爱帮扶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把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聚焦基本民生保障为民托底 近日,新巴尔虎左旗民政局在开展入户走访时,发现65岁的独居老人苏乙拉图因患病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立即启动急难救助程序,协助老人办理了低保。次月,低保金就打到了老人的银行卡上。“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了低保金,感谢民政部门的帮助。”老人感动地说。 苏乙拉图是内蒙古自治区民政系统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及时开展常态化救助帮扶的受益者之一。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指导各地民政部门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健全低收入人口主动发现、联动风险预警、研判处置等机制,在社会救助领域组织开展了“提能争优、实干惠民”行动,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及时足额精准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聚焦破解困境儿童救助难题,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精准开展困境儿童关爱保护行动,建立“精准排查、精准认定、精准保障、精准关爱”核查排查机制、农村牧区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组织实施“娜荷芽”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示范项目、困境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手术“添翼计划”项目等,打造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品牌。今年以来,全区已累计比对相关数据2万余条,将643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强化落实了8846名农村牧区留守儿童监护责任。 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为民增福 为做好村务公开工作,针对牧区地广人稀的特点,巴彦淖尔市探索推进“智慧村务”基层治理实践,在全市652个嘎查村全面推广与巴彦淖尔市村务公开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的“一村一码”平台,实现村务公开从“线下”到“线上”再到“指尖”。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一村一码”平台累计推送村务公开信息近2.1万条,有效解决了村务公开程度不高、便捷性不够、覆盖面不足等问题。 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注重统筹区域差异化,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优势,推进实施城乡社区治理“2121”工程,完善“五社联动”机制,鼓励引导各盟市在增强城乡社区服务能力、激活自治活力、创新治理模式等方面积极破题。指导各地重点围绕“老小困残”、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整合社会资源,为特殊困难群体和有需求的群众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和志愿服务,打造鄂尔多斯市“一核四化”、呼伦贝尔市“一站一品”、锡林郭勒盟“社工包裹”、阿拉善盟“空巢不空”等典型经验和优秀品牌项目。 同时,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依托自身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发挥好作用、多作贡献。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平台登记乡村振兴帮扶需求项目220个,社会组织认领帮扶项目108个,提供帮扶资金1542万元。 聚焦基本社会服务为民解困 家住霍林郭勒市珠斯花街道新六十栋社区的马云芳老人,每天都会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老伙伴们打打牌、聊聊天。“中心离家近,活动项目多,大家凑在一起,生活更有意思了,孩子们也没了后顾之忧。”马云芳笑着说。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深入推进主题教育,聚焦为民办实事,持续巩固拓展城市“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功能,加快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社区老年餐厅。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补齐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短板。组织召开农村牧区养老服务推进会,推广农村养老服务转型发展试点经验。完善“1+3+1”农村养老服务政策框架,引导各盟市因地制宜推出农村养老服务“政策包”,创新发展、管理和运营模式,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有效满足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以实干书写“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