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雨点 通讯员 佟春艳 覆盖11个区镇(街道),4期5批次124个项目,超20万人次受益……自被列为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以来,江苏省张家港市着力构建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港好助你”社会救助关爱项目,让困难群众走出困境,奔向幸福美好生活。 专业服务助破茧 今年55岁的李阿姨,喜欢跳广场舞。看到她曼妙的舞姿,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没人能想到她是乳腺癌患者、一度心情低落。她的改变得益于“芬芳同行——重疾女性关爱互助服务项目”。针对李阿姨术后的情绪低落问题,项目社工从情绪疏导、社会支持网络建立和自我价值实现三个角度出发,运用遗忘调节法、注意转移法、合理宣泄法、换位思考法等调节情绪的方法,对李阿姨开展精神关爱。 经过项目帮扶,李阿姨不仅建立了自己的社交圈,还注册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帮助他人。 困难群众因家庭结构、健康状况、外界支持等情况不同,对救助服务的需求也会存在差异。“港好助你”社会救助关爱项目依托专业社工力量,锚定服务对象需求,制订个性化服务方案,精准提供个案服务261例。 张家港市民政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马筱宇介绍,自2017年起,张家港市聚焦特殊群体,精准把脉群众关切,提升救助效能,共投入资金1066.05万元购买专业社会服务满足困难群众“精神关爱、环境改善、能力提升、健康促进”等多维需求,让救助有温度。 一人有困众人帮 孙爷爷是“以爱为邻——独居困难长者社会关爱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志愿者与社工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其因腿脚不便无法出门的情况后,为他链接到一辆全新手动轮椅。志愿服务团队定期上门探访,用轮椅推孙爷爷出门转转,晒晒太阳、看看风景。 针对部分困境家庭内部支持资源有限的问题,“港好助你”社会救助关爱项目组建志愿服务团队,搭建社区邻里互动桥梁,帮助困难群众减轻生活照顾压力。截至目前,已建立志愿者团队32个,1120名志愿者参与,累计服务时长3368小时。 真情的传递催生了爱的循环。德积街道元丰社区居民张阿姨是位残疾人。她在“七彩羽翼——残障人群精神文化建设服务项目”的帮助下克服了自卑心理,学会了打非洲鼓。她还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被评为“2022年度元丰社区优秀志愿者”。 除了建立困难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团队外,社会救助关爱项目还架起了困难群众与社会爱心人士的桥梁。 “你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关爱我们。”这是秦大爷看到社工常说的一句话。“健康有约——重疾患者家庭身心健康促进项目”的服务对象秦大爷罹患尿毒症,老伴患有严重的风湿类疾病。2022年年初,得知秦大爷每天用的腹透液无法保障,项目社工链接医院、药店等医疗资源,及时为他送去了所需药品,还为他提供了安全便利的就医通道。 不止于救助更助力发展 “港好助你”社会救助关爱项目通过专业服务的加持,立足个人及家庭可持续发展,帮助困难群众掌握自我发展能力。“扬帆计划”正是一个为低收入家庭的青年系统进行生涯拓展和就业增能的服务项目。 服务对象小鱼是2022年应届毕业生,因家庭陷于困境而对未来感到焦虑、迷茫。“扬帆计划”项目社工为小鱼提供职业规划、求职辅导、心理疏导等一系列就业增能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小鱼切身感受到社工以“助人”为核心的价值理念,萌生了成为一名社工的想法。毕业后,小鱼成功入职一家社工服务机构,有了稳定的收入。她的家庭也在当年退出了低保边缘家庭,实现了“自我造血”。 “扬帆计划”项目在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的同时,还帮助服务对象进行职业规划。2022年,高三学生小洁就在社工的指导下,如愿被卫生学院的预防医学定向委培班录取,并与市相关单位签订了定向培养的合同。毕业后小洁将参加统一就业考试,确定岗位、稳定就业。此外,“扬帆计划”项目还为在校服务对象提供跟踪关爱服务。截至目前,“扬帆计划”2022年在册的83名低收入家庭应届毕业生已经实现100%就业,65名应届毕业低收入家庭的青年走出困境。2023年新一期“扬帆计划”正在进行中。 为提升项目帮扶成效,张家港市借助社工机构的专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精准对接特殊困难群众需求信息库,建立社会救助关爱项目服务清单,涵盖精神关爱、环境改善、能力支持和健康促进等多元服务内容,搭建综合服务、志愿服务、个案服务三大类关爱项目库,累计开发关爱项目30余种。 马筱宇表示,为提升救助服务精准度和温度,2023年,张家港市对“港好助你”社会救助关爱项目进行全面升级,建立以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教授领衔的社会救助专家智库,制定社会救助关爱项目实施规范,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优化项目设计、细化服务递送,不断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