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国庆 今年以来,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紧贴新时代社会救助工作发展需求,坚持党建引领,集多方之力,努力建设以基本生活保障为基础,精准需求为导向,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层次、项目化、综合性的“莱善助”社会救助体系,在服务困难群众需求、提供温暖与帮助的同时,推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更有活力、更有实效、更有温度。 党建领航,增强社会救助模式精准化 莱山区民政局通过局党组推动,组织党员干部下基层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化解、大提升”主题实践活动,做到“四个不放过”,即走访见不到本人不放过、困难情况搞不清楚不放过、发现问题就地不解决不放过、解决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精准开展为民帮困解难活动。 同时,该区充分发挥一线村(居)“两委”成员、党员、村(居)民小组长、网格员等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前哨作用,不定期开展入户走访,主动为救助对象提供代办、帮办服务。 为了进一步细化帮扶措施,莱山区民政局联合医保、残联等部门组建全区社会救助党建服务联盟,通过沟通协调、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打通救助管理工作中的各个关键环节,分析研判潜在的困难群众信息,将“政策找人”主动发现机制真正落到实处。 政策导航,促进社会救助服务高效化 莱山区实行“7324”工作法,即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7项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到街道办事处;在街道预留3万元的临时救助备用金;对因灾因祸因病因残等意外事件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实行24小时先行救助,充分发挥临时救助金“及时雨”“雪中炭”的救急难作用,确保凡困必救、有难必助。 同时,该区梳理编制《社会救助政策文件汇编》并在全区范围广泛推出社会救助服务指南、政策小视频和社会救助通办“二维码”,让社会救助政策人人皆知、家喻户晓;根据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分布零散及性格等特点,通过区政府公开招标方式,引入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为其提供不同类别、不同时长的照护服务。 部门驶航,推动社会救助机制协同化 为了优化部门协同,莱山区明确社会救助各部门具体职责,将最低生活保障与医疗、教育、住房等社会救助政策及其他部门救助资源有机结合,加强社会救助各项政策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 同时,该区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救助领域的推广运用,扩大部门间信息共享与数据比对,实现对低收入人口的常态监测、快速预警、及时帮扶,提高救助效率和精准度;探索建立全链条、无死角的信息共享核查长效模式,特别是针对救助对象就业状况变动、残疾等级变更、收入资产变化等情况,第一时间作出调整,实现从单一的发放救助金向经济救助与教育帮扶、就业指导、精神关怀等多维度的新模式转变。 慈善助航,发展社会救助资源多元化 莱山区还充分发挥慈善大病救助政策功能,对支出型救助家庭和有大额医疗费用支出的家庭,凡符合慈善大病救助条件的均可及时申请慈善救助,将人文关怀、精神慰藉、专业服务送进困难群众的家门、床前。每年,莱山指导各街道对家中有在全日制学校就读的学生给予教育救助,切实解决城乡困难家庭学生上学难问题,并通过成立莱山区“手牵手”志愿者服务团队,定期对全区孤困儿童进行道德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文化辅导。 大爱之心需要各方聚力。莱山区聚焦9大类困难群体,量身定做 “关爱‘行’动·重塑‘膝’望”“莱‘善’助·‘粽’是情”“民政善行·安居家园”等慈善项目,积极对接社会爱心力量提供更加精准的关爱服务。 监督护航,保障社会救助透明常态化 为了加大社会救助信息公开力度,莱山区严格落实低保对象长期公示制度,通过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投诉举报核查制度,畅通群众来电、来信、来访渠道,对群众发现的问题线索快查快办,及时反馈处置结果。 在保留公开栏、明白纸等传统公开形式的基础上,该区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定期对各街道的救助工作进行动态评估,并建立日常监管长效机制,加强社会救助工作事前告知、事中指导、事后监督,推进社会救助监督管理常态化,提高了全区社会救助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作者系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