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大局 突出鲜明特色
广东社会组织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

时间: 2023-06-29 14:38   来源:《中国社会组织》杂志6月下

庄?侃 柳?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明确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五方面具体要求。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体球网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举全省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出示范。本文归纳了广东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和典型事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在系统谋划、制度保障、环境营造、品牌引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对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体球网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殷切寄望广东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广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先后召开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明确提出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广东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2023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体球网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肩负起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工作。2023年2月1日,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听取广东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情况汇报,省民政厅汇报了广东近年来推动社会组织坚持党建引领、改革管理制度、推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聚焦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取得的积极成效。2月22日,广东召开全省先进社会组织表彰大会,隆重表彰全省范围内政治过硬、治理完善、服务专业、诚信自律的80家先进社会组织。先进社会组织向全省7.2万家社会组织发出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倡议,要求广大社会组织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大局,倍加珍惜时代赋予的舞台,紧紧抓住党中央赋予广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等重大机遇,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凝心聚力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5月11日,广东省民政厅印发《体球网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 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培育一批服务新兴产业的行业协会商会、引导一批行业协会商会服务“双区”和三大平台建设、搭建一批促进行业产业发展的服务平台、动员一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和兜底民生服务工作、发动一批行业协会商会助力就业行动、提供一批高质量的行业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言等6项重点任务,进一步引导以行业协会商会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实现高质量发展、融入高质量发展、服务高质量发展。

广东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纵览新时代十年,广东社会组织经历了从蓬勃发展到健康有序发展,再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巨大转变。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党建引领作用更加突出;社会组织发展品质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总资产、年度增加值、吸纳就业人数等均居全国前列,内部治理和诚信自律水平稳步提升;社会组织发挥作用进一步凸显,体球网服务企业会员超过200万家,服务个人会员超过1100万人;近三年全省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接受捐赠金额超过320亿元;民办教育、科技、卫生、文化、养老等社会服务机构成为社会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组织发展日趋多元化,新兴行业组织不断涌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新兴青年群体逐步成为社会组织的生力军,社会组织成为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的关系,促进社会组织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积极作用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是边界清晰、权责明确、分工协作、互相促进的有机统一。改革开放是广东最鲜明特征,探索构建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优势条件。广东早在2004年就开始着手探索行业协会商会改革。2006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体球网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的决定》。同年3月,省人大颁布的《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开始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次以地方法规形式对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为推动广东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广东在全国率先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当年省政府重点工作,为中央出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提供了经验和参考。近年来,行业协会商会通过专业服务、行业规范、协商协调、搭建平台等,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对促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引导社会组织发挥服务功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从市场主体发展需求出发,深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2006年《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实施后,开启了广东行业协会高速发展的闸门,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家具行业协会、服装行业协会等陆续涌现,不少行业协会主办的展会成为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风向标。疫情三年企业受到严重冲击,一方面,在行业协会商会自身同样受影响的情况下,坚决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减免涉企收费;另一方面,坚持从大局出发,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行业优势和专业优势,全方位服务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从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转型升级到自强自立,为保市场主体发挥重要作用。如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平均每年举办超过120场各类企业服务活动,包括降本增效系列、专精特新企业融资上市培育班等品牌服务,累计服务中小企业超出10万家,推动198家会员企业成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2家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入选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

二是发挥行业自律功能,促进行业规范和维护公平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行业协会商会以规范、标准、倡议等形式对行业内的经济主体进行规范和约束,以标准制定提升行业质量,以行业自律规范营造公平环境。据年报监测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社会组织制定行业自律制度、职业道德准则约6941项,发布自律宣言和倡议约3465项。如广东省中药协会制定发布《中药煮散饮片质量标准研究指导原则和技术要求》等36项团体标准,弥补了市场标准的空缺,更好地服务于监管和生产的需求,推动了广东中药团体标准健康有序发展;深圳市停车行业协会参与制定《智慧停车智慧标志设置规范》和《智慧停车大数据信息标准化处理与应用规范》两项地方标准。

三是发挥行业协会平台载体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新活力。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带动优势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以“双招双引”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如广州市开展社会组织“搭平台促高质量发展”“红联聚能”等行动,促成科技、金融、建筑领域8家企业合作签约金额52亿元,助力出台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6条措施等惠企惠民政策;深圳市民政局积极配合市、区两级政府以及商务、工信、科创等部门,发动行业协会商会带领相关企业组团“出海”、出省招商引资,开拓市场,帮助30多家深圳优秀企业签署意向订单超过2.5亿元。

四是发挥协调联系作用,搭建政府与市场之间桥梁纽带,助力政府科学决策。行业协会商会主动参与产业调研,参与政府协商,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为政府出台产业相关政策和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做好服务。2022年7月1日施行的《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有10处直接提及行业协会商会,充分体现了在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中对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的高度重视。疫情期间,广东省民政厅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在促进企业疫情防控工作和复工复产中发挥积极作用,行业协会商会通过问卷调查、情况报告、实地调查等形式,收集了解各类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困难和建议,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出台政策决策提供参考。广州市产业招商投资促进会《体球网加速楼宇零碳数智化进程,助力广州实现绿色化转型的提案》入选2023年广州市政协年度委员优秀提案。

(二)积极发挥社会组织行业引领、创新驱动和人才集聚优势,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球网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寄望广东要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社会组织工作紧跟国家战略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引导全省行业协会商会推动各地稳经济系列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切实发挥社会组织聚集、聚力、聚智、聚能的作用,加快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行业引擎”作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深圳市民政局印发《体球网培育发展相关领域社会组织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积极培育行业协会,加快形成“一集群一协会”体系,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在助力产业发展、提供智库支持、供给复合型人才、构建产业生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广州行业协会商会深度参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发展等工作,积极推动区块链、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集聚,促进楼宇经济、超高清显示等重点产业快速发展,助力打造化妆品、电子商务等优势产业集群。

二是发挥社会组织创新驱动能力,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业协会商会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主动对标行业前沿动态,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换代,推动产业链向数字化、智能化、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如广州围绕老城市焕发新活力,聚焦千年商都、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定位,积极推动具有广州特色行业协会商会发展,促进皮具、服装、家居等传统优势产业开展销售市场形象提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等转型升级。广州茶业协会出台全国首家茶叶指数交易平台“东和指数”,积极推动茶叶市场数字经济化升级,打造茶产业的广州价格和广州标准。

三是发挥社会组织人才聚集作用,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广东省民政厅积极协同省科技厅等部门,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社会服务机构发展,鼓励行业内企业通过产业技术的创新和突破,解决产业“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问题。如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针对我国通信产业的芯片瓶颈问题,自主研发5G基带处理器内核芯片,提升了我国通信产业链的自主保障能力,并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6G太赫兹通信原型系统,为我国争夺下一阶段全球 6G 技术标准和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奠定了基础;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与工信部紧密联系,紧盯“卡脖子”“替代进口”材料等重点项目,整合高端创新资源,与科研机构、龙头企业以及专业服务机构建立合作,较好地促进了新材料产学研创新合作发展。

(三)引导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因地制宜、各尽所能,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体球网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广东省民政厅印发《体球网进一步引导动员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的专长和优势,扎实做好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引导动员工作。联合贵州省民政厅印发《体球网加强东西部协作工作的实施方案》,合力推动粤黔两省民政领域东西部协作。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广东扶贫济困日“红棉杯”认定、社会组织表彰、登记评估等工作,全方位开展宣传,激发广东社会组织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是培育农村特色产业,促进产业振兴。聚力构建企业帮扶和产业发展的联结机制,结合乡村特色和实际,建产业、助农户、创家业,助力实现从产业扶贫示范到产业帮扶振兴转变。如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按照引进1个帮扶企业、培育1个产业基地、协建1个专业合作社、搭建1个政策信息平台、开辟1条产品购销渠道的基本思路,在粤东西北地区引进培育乡村产业示范基地100个,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近20亿元。

二是培育领军人才,推动人才振兴。通过培育一批有能力、有资源的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着力培养一批项目意识强、专业水平高、热心乡村振兴事业的基层社会组织领军人才,更好地提升乡村振兴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如广东省社会组织总会、广东省慈善总会、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通力合作,持续实施“广东省社会组织国强领军人才培训计划”和“广东省社会组织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截至目前,两个培训项目共举办17期,全省共有3300多家社会组织参与培训。

三是传承岭南文化,促进文化振兴。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特色,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建设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项目,大力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如广东省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通过资助龙舟说唱、粤剧曲艺等本土特色的传统文化项目,以及中秋百米游龙、端午龙舟竞渡等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民俗活动,提升佛山市顺德区居民对村庄的归属感,增进社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与信任。

四是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助力生态振兴。以推动乡村振兴示范点带动为抓手,促进乡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持续推进乡村绿化美化亮化。如韶关市乡村振兴公益基金会对仁化县、南雄市5个省定贫困村及3个新农村示范村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居广场与活动空间等公共空间打造、美丽乡村园林景观提升、生态改造、新建厕所、祠堂修缮、村居小学翻新加固、贫困户房屋改造、美丽庭院创建等多项新农村建设类项目。

五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支持组织振兴。积极培育和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协商民主、乡村服务等,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创新基层治理。如广州市连续举办十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培育孵化一批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品牌,形成了“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政社协同社会善治模式;汕尾市坚持村党组织领导统筹,推动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因地制宜培育设立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

(四)紧紧围绕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起点上更好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广东省委印发《体球网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决定》指出,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县域经济总量较小、增长较慢、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县镇村内生动力不足,一体化发展政策体系不健全,资源要素从乡村向城市净流出的局面尚未扭转。《决定》要求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一是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公益慈善资源向困难地区倾斜。截至2023年5月,广东慈善组织1936家,总数位居全国第一。2019年、2020年、2021年慈善组织捐赠收入分别为192.18亿元、224.83亿元、220.02亿元;2019年、2020年、2021年全省慈善组织慈善支出分别为138.30亿元、169.74亿元、183.70亿元。广东省慈善总会连续12年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募集扶贫资金47.17亿元,支持全省脱贫攻坚和“三区三州”对口扶贫项目3000多个。广东省乡村发展基金会2010年以来,发动认捐的企业超90家,认捐资金累计超110亿元,约占省级接收捐赠总额的70%,为困难地区缓解了饮水难、就业难、防止因病返贫等困难,帮助困难群众超230万人次。

二是推进社会组织下沉基层,支持粤东西北地区稳经济促就业。2022年,广东省民政厅印发《体球网做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为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积极贡献力量有关工作的通知》《全省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开展“珠三角地区社会组织走进粤东西北”“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线上线下“直播带岗”等活动。广东省民政厅联合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开展“百城千社万企助就业”专项行动,引导全省社会组织积极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据统计,2022年全省各地发动共计1.05万家社会组织会员企业提供9.36万个就业岗位,在稳经济保就业中充分展现社会组织责任担当。

三是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活力。2016年,广东省民政厅在汕头市召开全省基层社会组织现场会,推广以基层社会组织联合会为发展模式的汕头经验,各地因地制宜、多元创新、多社联动,充分链接社区资源和居民需求,在汕头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区基金会、社区培育发展中心等培育发展模式。2021年,省民政厅印发《广东省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年底,全省80%以上街道(乡镇)至少有1个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2022年,经省政府同意,印发《广东省社区社会组织分类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推动广东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社区社会组织(含备案)超过12万家,其中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1150家,在参与居民自治、邻里守望、矛盾化解、文化建设、农村生产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如广州市番禺区深化“五社联动”机制,推动构建“一核多元”的共治共享生态圈。番禺区275个行政村、社区实现“五社联动”全覆盖。广州市番禺区慈善会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通过制定《广州市番禺区慈善会社区基金管理办法》,为社区基金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社区充分利用社区基金开展救助帮扶、社区微改造、社区微创投等公益项目,不断扩大社区基金项目服务覆盖面,让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五)坚持深化改革,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核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体球网总书记在广州考察调研时强调,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市场优势会更加明显。希望外国投资者抓住机遇,到中国来,到广东来,到粤港澳大湾区来,深耕中国市场,创造企业发展新辉煌。在社会组织领域,坚持发挥社会组织公益性、民间性、专业性等特点,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开放性的社会组织平台,强化粤港澳三地在经济、文化、民生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支持具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走出去”,促进构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讲好中国故事,维护国家利益,展现国家形象,为广东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大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领域社会组织发展。2021年,广东省民政厅在横琴召开南沙、前海、横琴民政领域合作交流座谈会,推动三地建立民政领域交流合作机制,更好发挥核心引擎示范引领作用。支持成立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物业及设施管理联合会、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标准促进会、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等社会组织。深圳积极落实综合改革中央首批授权清单事项,在民政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成立国际性社会组织试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22年,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相继在民政部登记成立,还将继续推动4家国际组织成立并落地深圳,支持国际组织牵头制定国际标准和区域标准,助力中国企业抢占国际市场话语权。

二是各地民政部门积极作为,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联合发力。广州、深圳两地社会组织管理局签署了《深化广州深圳社会组织工作交流合作框架协议》,促进社会组织在“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中展现更大作为。珠海市民政局与省政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工作办公室社会事务局签署《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共建框架协议》,推进共建合作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新体系,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粤澳合作。广州市南沙区举办“2022粤港澳大湾区(南沙)社会组织合作论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南沙)社会组织合作创新基地建设,提升南沙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

三是大力支持搭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组织交流合作平台。广东社会组织积极行动,通过签订合作协议、举办合作论坛、开展公益创投等活动,努力促进大湾区社会组织协同发展。如广东省注册会计师协会联合香港上市公司审核师协会、澳门会计专业联会,携手粤港澳三地151家会计师事务所,共同签署了“粤港澳会计师行业发展战略协议”,为促进大湾区会计师行业协同发展提供机制支持;深圳市民政局会同市公安局、前海管理局建立香港商协会在深圳活动备案绿色通道,梳理出479个深圳商协会拟定白名单,助力香港优势产业和高端服务业更好融入大湾区,帮助内地企业更好走向国际;珠海市打造粤港澳合作综合性社会服务示范项目——澳门街坊会联合会广东办事处横琴综合服务中心,在社区融入、矛盾调解等多个领域为澳门居民提供支持,为在横琴生活的居民提供丰富、专业的社会服务。

四是推动湾区标准建设,充分发挥标准化联通世界促进发展的作用。2023年4月24日,广东在深圳举办“湾区标准”公布仪式,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标准促进会、广东烹饪协会、广东省养老服务业商会、广东省医学会、广东省冷链协会、广东省特种设备行业协会、广东省电线电缆行业协会、广州市标准化促进会、深圳市标准化协会等体球网作为发布单位,公布涵盖养老、食品、粤菜、中医药、交通、物流等25个领域110项“湾区标准”。其中,民政养老服务领域发布了4项标准,助力推动“湾区养老”共建共享高质量发展。

五是发挥社会组织民间交流优势,支持有能力有条件的社会组织“走出去”。推动社会组织在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拓展海内外市场、传播中国文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如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承办“深系澜湄”主题活动,重点在水资源、产能、农业、人力资源、卫生医疗等领域与东南亚国家开展合作,推动深圳更多企业、机构在东南亚投资兴业,开展“小而美”项目,服务“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战略;深圳市走出去战略合作联盟随同福田区政府代表团出访意大利,与米兰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在福田区设立“时尚创新中心”,等等。

存在问题

一是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系统性还需增强。社会组织作为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基本功能定位上,如何推动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全新课题,需要立足体球网、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和新社会组织的功能特点,全方位思考、系统性研究、体系化构建。而目前在具体实践上,社会组织积极作为大多靠自觉意识,民政部门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在准确定位、科学布局、形成合力方面还非常有限,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尚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撑和指导意见。

二是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制度建设还需完善。推动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都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是新时期社会组织工作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然而,目前社会组织领域的政策制度较多地强调社会组织管理和自身建设,以至于由原来“重登记、轻监管”现状转变为“重监管、轻培育”,针对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组织动员、规范指引、培育发展、激励措施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

三是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环境还需优化。一方面,业务主管单位和行业管理部门对社会组织的认知还有偏差,对行业领域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认识参差不齐,社会组织齐抓共管的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市场竞争能力不足,依靠政府购买服务生存还较为普遍,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环境并不乐观。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和省扶持重心在市场主体,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措施中,未能惠及社会组织,无法享受与中小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让疫情后的社会组织的发展形势更为严峻,其中对社会服务机构影响最为明显。

四是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作用还需激发。目前,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还不够突出,社会影响力不足。在行业领域内发挥龙头作用,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还不多,特别是在国际上具有话语权的社会组织还较为稀缺,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品牌效应、示范效应、带动作用不够明显,社会对社会组织形成积极正面的形象和共识还有差距。

对策建议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调查研究,贯彻新发展理念,厘清新发展阶段社会组织发展定位,全面系统研究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方式、路径和效能,推进社会组织发展科学布局、精准发力,必要时推动社会组织结构性调整或重组,适应现代化社会组织发展要求,引领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构建社会组织新发展格局。

二是建议在中央层面出台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形成1+N配套政策体系,全面覆盖体球网、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以及社区社会组织、新社会组织,形成以目标导向、规范指引、培育发展、人才建设、激励措施、效能评估等闭环完善的政策体系。

三是加快推动形成社会共识,强化各部门履职尽责、齐抓共管、密切协同,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良性互动关系,尽可能将政府做不好、不擅长、不便做的事务交由社会组织完成。正确处理社会组织非营利性和市场化竞争的关系,支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鼓励社会组织主动适应市场竞争,营造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

四是坚持培优扶强,注重品牌效应,支持大型企业、龙头企业牵头搭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加大对品质优、规模大、实力强的行业协会商会、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的引导发展和扶持力度,积极推进社会组织与国际接轨,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社会组织。

(作者庄侃系广东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柳锋系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综合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