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振军 今年以来,甘肃省定西市把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提标政策落实作为检验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成效、助力全市“追赶发展”目标任务、保障服务招商引资、推动“三抓三促”行动提质增效的硬核指标,严格落实“月报告、季考核、定期调度”机制,确保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 夯实“三个基础”,提升兜底保障能力 一是学习培训。定西市把各级社会救助经办人员的政策学习培训作为重要任务,采取自学、交流学、集中培训、以会代训、以考促学等手段,在“三抓三促”行动中兴起社会救助政策学习的热潮,使各级经办人员真正成为救助政策的宣传员、疑难问题的讲解员、具体落实的操作员。市民政局组织开展民政综合性业务培训班,覆盖到乡镇(街道),建立社会救助政策试题库,对各级经办人员组织考试,以考促学,以学促精准落实、精细管理。 二是政策宣传。定西市利用新媒体平台、庄间微信群、驻村干部群、政府政务服务群、抖音、美篇、电视滚动字幕、会议等强化宣传,确保社会救助政策进院落、进村社、进家庭,做到家喻户晓。各县区、乡镇(街道)印制《定西市2023年社会救助政策汇编》口袋书、宣传彩页,制作美篇,深入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持续提升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是摸清底数。今年1月起,定西市开始落实农村困难居民和城镇困难居民“两个全覆盖”调查摸底,计划6月底在农村建立学困户、病困户、特殊困难户台账,在城镇分类建立城镇户籍常住人口、非城镇户籍城镇常住人口、解困纾困对象台账。目前已落实低保789户2316人、特困供养对象117人,临时救助对象375户1571人。 完善“两个扣减”,有效破解瓶颈问题 目前,定西市困难最大的群体有两类:因学刚性支出较大家庭,主要包括多个大学生、既有大学生又有高中生、多子女就学“三类家庭”;因病刚性支出较大家庭,主要包括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需要住院治疗、患重大疾病术后需要继续巩固治疗、患慢性病需要常年检查治疗用药的“三类家庭”。 在因学扣减方面,定西市在2022年核算家庭收入对高校在读大学生按照年每人2万元、在读高中生按照年每人1万元扣减的基础上,今年对租房在读其他学生的费用按照年每人4000元的标准予以扣减。 在因病扣减方面,今年将患者扣减的标准由“合规自负费用”调整为“自负费用”。 “两个扣减”核算机制的持续完善,将有效解决“两类家庭”实际困难,特别是多子女家庭因学困难的问题,社会反响大、群众评价好。2022年落实“两个扣减”机制后,全市新增低保对象1.3万人,今年预计增加1.5万人。 严惩“六类行为”,深入整治作风顽疾 定西市“三抓三促”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加大民政救助对象摸底工作力度确保应助尽助”列为全市“三抓三促”为民办实事清单,市纪委监委定期巡查、同步跟进、督办落实。 针对当前全市社会救助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定西市纪委监委和市民政局在“三抓三促”行动、兜底保障政策落实中严惩“六类行为”:一是在三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中,调查摸底不深入、不细致、图形式、走过场,通过打电话“大概了解”或者叫当事人来村委会、居委会在办公室“调查摸底”的;二是在对监测预警反馈信息的入户复查中,通过打电话询问村居干部,未经入户复查就录入信息,甚至直接录入处理意见的;三是信访个案逐级下推、推诿扯皮,不入户调查,不接触当事人,村居干部怎么说就怎么答复上报的;四是在社会救助政策、解困纾困工程推进中,支差应付、敷衍了事、浮在上面、弄虚作假的;五是村居干部在救助政策落实中越俎代庖、吃拿卡要、职责越位、胡作为、乱作为的;六是因包村居干部、驻村居干部履职尽责不到位、不作为、懒作为、慢作为导致人为漏保漏救、保障救助不及时的。 强化“四项措施”,全面落实兜底政策 一是“单人户”施保政策。对“三类人”全面落实“单人户”施保政策: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依靠兄弟姐妹或者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供养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脱离家庭、在宗教场所居住三年以上(含三年)生活困难的宗教教职人员,有效保障特殊困难对象的基本生活。 二是低保“渐退期”政策。对就业后家庭人均收入虽然超过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由于因学因病因其他特殊原因刚性支出仍然较大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原则上给予不超过6个月、最长不超过1年的渐退期,确保过渡期内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三是创新救助政策。持续创新救助机制,深入破解受户籍限制、时间限制、居住地限制、身份限制造成“不能保、不能救”的问题,分情况、分类别解决城镇常住人口中农村户籍“三类户”的实际困难。 四是动态监管政策。持续完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保障对象有出有进,保障标准有升有降;持续完善主动发现机制,主动落实保障救助政策;持续完善监测预警机制,落实分层分类救助政策;持续完善信访查处机制,确保及时办结、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