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 守护成长
——广西壮族自治区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儿童福利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时间: 2023-05-30 08:58   来源:中国社会报

本报记者 张伟涛 通讯员 韦 征

这是一种爱的责任:广西从自治区层面先后出台儿童发展规划、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一批专项规划和方案,在市、县设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以完善的政策机制为“儿童优先发展”保驾护航。

这是一种爱的担当:连续提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列入一类医疗救助对象,在市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以实际行动守护儿童健康成长。

这是一种爱的力量:万名“爱心家长”结对帮扶,1.78万名儿童主任贴身守护,汇集各级党委政府、爱心人士、志愿者和社会各界力量,为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关爱帮扶,让他们在困境中感受到爱的温暖和力量。

这是一种爱的希望:“护童成长”专项计划、“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等常态化保障机制,让困境儿童徜徉在知识的海洋,迸发出成长的希望。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体球网总书记对儿童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在广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努力守护每名儿童向阳而生,茁壮成长。

健全制度

为儿童成长保驾护航

优先保障,制度先行。2020年以来,广西从自治区层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儿童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把“依法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列入全区“十四五”经济发展规划并设立专章,《广西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广西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广西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一批专项规划、方案颁布实施,强化了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顶层设计。

——2021年,自治区民政厅、自治区公安厅、自治区财政厅联合印发《体球网进一步做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从扩大走访排查范围、精准认定失联情形、加强服务保障、加强工作协同等方面,对做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予以明确,进一步推动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的落实。

——2021年,自治区民政厅等 15个部门印发《体球网进一步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坚持儿童利益优先和最大化,坚持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并重,着力在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构建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权责关系更加明晰、保障服务更加高效的儿童福利服务体系,满足孤残儿童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022年,自治区民政厅、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等12部门联合印发《体球网建立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工作机制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各部门儿童数据信息共享、核查比对、协同办理机制,有效推动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精细排查、精确认定、精准保障,切实保障儿童合法权益。

——2022年,自治区民政厅、自治区财政厅印发《体球网进一步规范未成年人保护相关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切实加强未成年人保护资金的规范管理和高效使用。

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颁布实施,为广西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扎实保障,有力维护了儿童和未成年人的权益。

兜底保障

让每名儿童生活无忧

家住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的小路(化名)父亲去世后,母亲离家出走,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年迈的爷爷奶奶无法务工,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照顾小路也有些力不从心。了解情况后,当地帮小路申请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帮其爷爷奶奶申请了低保,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目前,广西共有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1388万人,占总人口的27.7%。其中,孤儿0.9万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4万人、农村留守儿童约20万人。为切实保障他们的生活,2021年和2022年,自治区政府连续两年提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并建立起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将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价格临时补贴保障范围,并将年满18周岁仍在义务教育阶段或高中阶段就读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2022年,全区机构集中养育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达每人每月1422元,社会散居孤儿、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达每人每月1022元,分别比2021年增加72元。从2023年起,广西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全区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在基本生活得到充分保障的同时,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医疗保障和教育保障也得到同步落实。2022年1月,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体球网健全广西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通知》,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列入一类医疗救助对象,对其医疗保险个人应缴部分给予全额资助,住院医疗救助不设起付线,按应计入的住院医疗救助费用的100%给予救助,在市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实行“先诊疗后付费”。

一系列兜底政策的实施,有效保障了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医疗、教育等权益,促进困境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搭建平台

让儿童得到及时帮助

记者拨通合浦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主任蔡娟的电话时,她正在乡镇准备开展一场儿童普法教育活动。“我们未保中心是由县儿童福利院转型设立的,目前的主要任务是为监护缺失的儿童提供临时监护,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日常服务和关爱。”蔡娟告诉记者,2022年3月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成立后,15个乡镇也陆续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各个村(居)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县、镇、村三级未保机构和平台的设立,让全县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关爱工作更规范,发现儿童的问题更及时、帮扶更精准。

近年来,广西在搭建儿童保护平台和机制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切实让儿童的事有人管、有人办。

在自治区层面,自治区民政厅在全国率先开通12345转“6”未成年人保护专线,实行每周7天工作制,提供24小时人工服务 ,创新建立标准化的业务闭环流程、紧急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和热线专家队伍,实现未成年人保护诉求“接听统一、数据统一”。

在县级层面,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建设,承担民政部门临时兜底监护、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工作。目前,全区设立相对独立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20个,依托救助管理站设立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有38个。

在乡镇(街道)层面,自治区民政厅积极指导各地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将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其中,隆安县和灵山县依托乡镇(街道)社工站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并实现全覆盖;北流市以“半小时服务圈”为依据,在全市范围内分片设立了6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派出6名专职未保社工负责未保站日常工作。

在村(社区),广西着力提高“儿童之家”运营使用效率。隆安县制定《隆安县推动“儿童之家”常态化运营实施方案(试行)》,指导各村(社区)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支持未保工作,有条件的村(社区)每年安排5000元以上的资金支持“儿童之家”运营。北流市开发完成儿保中心管理信息系统(儿童关爱保护个案服务信息平台),涵盖儿童信息管理、走访管理、个案管理、资源链接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自动对高风险儿童进行服务干预提醒,并开通微信公众号健全强制报告机制。

隆安县还建立儿童保护部门联席会议轮值机制,聚焦典型个案解决,促进个案会商制度实践,同时推动成立了隆安县未成年人“一站式”取证保护中心成立。

为及时有效解决儿童监护缺失的问题,河池市民政局主动联动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建立监护缺失困境儿童监护确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困境儿童监护缺失问题。在联席会议制度的协调下,全市通过司法程序有效解决困境儿童的监护问题,切实维护儿童合法权益。

汇聚爱心

为儿童提供“贴身”守护

庞敏是灵山县丰塘镇党委书记,也是一名“爱心家长”。“从2019年起,我就结对帮扶两名孤儿。如今,两个孩子分别在初中和小学读书,成绩都很优秀。”庞敏告诉记者,结对帮扶后,她每月至少要入户一次,给两个孩子送些生活用品,陪她们聊天,问问她们的生活情况,用鼓励和关爱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让庞敏欣慰的是,在自己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持续关爱下,两个孩子性格都很开朗,各方面表现也很好。

像庞敏这样的“爱心家长”在广西已有1万多名。为给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帮助,2022年以来,自治区民政厅联合自治区文明办等单位持续推进“牵手‘童’行——万名‘爱心家长’关爱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公益行动,全区共组织发动了1万多名“爱心家长”与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结对,为其提供关爱帮扶服务。

分布在各个村(居)的儿童主任是广西关爱儿童的另一支重要力量。

陈娟英是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的儿童主任。2019年,担任这一职务后,她和村委会成员经过入户调查、走访,给村里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都建立了档案。陈娟英觉得,儿童主任最大的优势就是和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距离近,对其家庭情况也熟悉,工作起来很方便。这种距离上的优势,使得陈娟英能随时发现儿童及其家庭发生的变化,并及时提供相应的帮助。

据自治区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在全区配备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1369人,村(居)儿童主任1.78万人。“儿童主任是服务儿童的‘最后一公里’,他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对关爱保护工作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我们每年都要对全区儿童主任和儿童督导员进行线上线下培训。”该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儿童工作队伍的精准管理,2022年自治区民政厅还开发了广西未成年人保护综合服务云平台,并开发了针对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的功能模块,实现实名制管理,对其业务学习进度进行实时跟踪。

“爱心家长”、儿童主任、志愿者等各种爱心力量的汇聚,让广西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关爱更及时、更贴心。

试点创新

推进儿童福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8岁的小俊(化名)是灵山县陆屋镇人,在父母因各种原因离家后,一直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家庭生活比较困难。陆屋镇社会工作服务站成立后,社工到其家中走访时了解到,因小俊一直没办理户口,无法上学,也无法享受国家相应的政策。情况上报后,各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帮小俊办理了户口,并为他申请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助。社工、学校等还向小俊提供心理疏导,促进他身心健康成长。

多方参与帮助困境儿童健康成长,是广西开展“护童成长”项目带来的变化。

2020年起,广西在北流市、隆安县和灵山县启动“护童成长”项目试点,秉持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聚焦机制建设、平台建设、能力提升、服务递送、政策研究等,积极探索基层儿童保护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灵山县民政局局长农朝东介绍,在作为“护童成长”项目试点后,灵山县搭建了“县级高平台,健全保护机制;镇级大平台,提升关爱水平;村级暖平台,打通关爱服务‘最后一米’;部门联动平台,发挥合力作用”的四大平台,推进“定期督查,强化组织建设;分级分类,强化制度建设;精准赋能,加强人才建设”三大建设,在全县形成上下衔接贯通、部门协调联动、内外联合互动的基层儿童关爱保护服务机制。目前,该县已在19个镇(街道)挂牌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站,在411个村(社区)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室,并探索建立“5个1”服务模式,即由1名片区督导、1名儿童督导员、1名未保社工、1名儿童主任、1支志愿服务队为各村困境儿童提供分级分类精准服务。

北流市以“护童成长”项目试点为契机,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基层服务队伍能力水平为目标,以完善提升从发现到处置儿童个案的专业能力及部门协调为着力点,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机制。

隆安县制定出台《隆安县未成年人保护个案会商制度的通知》等16项制度文件,北流市出台《北流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强制报告实施细则(试行)》等10项配套制度、9项岗位职责及流程图,拓宽发现报告渠道,明确报告主体和流程。灵山县制定《灵山县优秀儿童工作者奖励机制》《灵山县未成年人危机评估与干预服务指引》等制度方案。各试点地区以一系列制度文件,保障着“护童成长”项目规范运行、创新发展。

2022年以来,广西还积极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规范化管理,完成全区16个县级儿童福利机构360名孤弃儿童的移交安置,8个县(市)儿童福利机构转型设立独立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履行困境儿童临时监护职责。同时,不断提升儿童福利机构康复服务能力,自治区民政厅近3年来连续每年投入200万元开展全区儿童福利机构康复辅具配置项目,对全区儿童福利机构康复设备配备和儿童运动功能情况开展全面筛查、评估,共为全区儿童福利机构配置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类、引导式教育类等公共康复辅具4600余件,为儿童福利机构498名残疾孤弃儿童配置个人矫形器。儿童福利领域安全管理体现新担当。从2021年开始,广西建立起儿童福利机构常态化安全督导工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整合消防、食品、卫健等领域的专业力量组建多支专业队伍,对儿童福利机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常态化、全年不间断督导,实现安全培训、应急演练、隐患排查全覆盖。为进一步推进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2023年5月,广西制定出台全区儿童福利机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等11个工作指引,进一步规范全区儿童福利机构内部管理。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让每一名少年儿童都能茁壮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广西将认真落实中央体球网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兜住兜牢困境儿童保障民生底线,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