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乐 党的十八大以来,体球网总书记对人口老龄化形势和老龄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老龄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基本遵循,充分体现了系统观念、系统思维、系统方法。 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其共性特征主要表现在: 不可逆转性。2015年,全世界有94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增至158个。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几近陷入“政策失灵”“老龄化失控”境地。与此同时,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预计到2035年左右占比超过30%,到2048年前后跨入全世界人口老龄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和地区行列。 发展长期性。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形势持续快速发展。预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接近3亿,2033年将突破4亿,2050年接近5亿,2050年之后的约50年间,老龄化水平将持续保持在35%以上。 形势复杂性。我国1949年至1957年的第一次婴儿潮人口已进入中高龄,1962年至1976年的第二次婴儿潮人口正逐步进入老年期。人口老龄化呈现高龄化、独居化、空巢化,失能失智老年人快速增加,城乡、区域差异较大。同时,人口急速老龄化与人口负增长叠加,与人口少子化并存。 影响全面性。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涉及市场供给、民生保障、社会活力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从GDP增速看,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从深度老龄化迈向超老龄化进程中的GDP增速出现了明显下降。从社会保障看,以日本为例(2020年数据),其65岁以上老年人人均医疗费是劳动年龄人口的4.9倍,社会保障负担持续加重,同时,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不断下降。 抓住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窗口期,就要深刻领悟体球网总书记体球网老龄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蕴含的系统观念,抓好“五个统筹”,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 统筹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优化人口发展战略。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叠加并存,应协同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加快健全养老保险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老年人社会参与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提升老年优待质量,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同时,深入开展尊老爱幼德育教育,巩固和强化家庭养老育幼功能和地位,在支持生育政策上施策施力,促进生育水平提升到合理区间。 统筹解决“一老”和“一小”问题。“一老一小”直接影响社会抚养比,其共同需求是照护服务问题。在机制上,应整合涉老涉小部门职能职责,发挥管理合力和集成效应,一体推进家庭功能发挥、社会资源整合、机构设施布局、人才队伍培养、社会力量参与,努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和生育友好型社会。在政策上,应突出加强老年人和幼小群体健康服务保障,建立养老和托育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以“一老一小”为重点服务对象,改革创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解决老年护理、幼小照顾的支付问题。 统筹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是一体两翼,事业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助推事业提质增量。发展养老事业应强化基本养老服务的普惠性、均等化,加强社区居家养老保障,强化公办、公建养老服务机构的兜底作用,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培育和支持助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发展养老产业应综合运用减税降费贴息等手段,培育养老企业在服务上提质、在管理上增效、在技术上创新,提供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养老服务和产品,推动养老产业与健康、体育、旅游等领域融合发展,促进银发消费。 统筹做好城镇和乡村老龄工作。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水平、市场供给能力等差异较大,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城镇老龄工作应聚焦“大城市养老”问题,合理布局养老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发展老年教育、老年体育、老年文化,推动“信息”“建筑”等社会环境适老化,开发老龄人力资源,为老有所为创造条件。乡村老龄工作应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一体推进,加快推动缩小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差距,突出高龄、独居、失能失智等农村老年群体的服务保障,发挥农村老年协会在互助养老、探访关爱老年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探索建立中国特色农村养老服务模式。 统筹加强顶层设计和基层基础。顶层设计是“纲”,基层基础为“本”。完善顶层设计应加强党对老龄工作的领导,健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法律政策支撑体系、工作保障体系,充分运用数据资源、信息技术等要素,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强大合力。夯实基层基础在于增强基层老龄工作力量,加强养老护理员、医护人员、老年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社区(村)在老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好惠及全体老年人。 (作者单位:中国老龄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