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晓明 通讯员 朱 钊 秦岭脚下,初夏的清风拂动了渭河“百里画廊”的田田荷叶;30万亩猕猴桃果园中,果农们憧憬着累累硕果的丰收景象……宜居宜业和美家园里,文明乡风成为主旋律。 近年来,陕西省眉县把文明乡风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用活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建立长效机制成风化俗、开展文明实践涵养美德,走出了一条乡村善治的新路子。 红色文化铸魂育人 走进常兴镇郭何村,“扶眉战役始末”“红军长征中的著名战斗”等主题壁画呈现在街巷的墙面上,土黄、军绿、鲜红等色彩和村民的门楼、屋瓦相映成辉。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数万名游客慕名而来,欣赏村内的红色主题展览,重温红色故事,感悟红色精神。 “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场首场战役——扶眉战役的烈士陵园就坐落于我们郭何村。20世纪70年代,村里就办过党校,众多党员干部在烈士的长眠地接受党性教育、传承红色基因。”郭何村党支部书记赵恩强介绍说。 2022年年初,郭何村被中组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第三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眉县政府决定投入资金,重建村里的老党校,用现代化教学方式赓续红色血脉。经过紧张施工,一系列红色主题的美化亮化项目相继建成。 项目建成后,郭何村定期开展诵入党誓词、听红色党课、看红色电影、唱红色歌曲等活动,让身边的红色资源“活起来”。 既然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良好的红色传统,那么如何让这些资源发挥最大价值?眉县在横渠镇横渠村修缮李达将军故居,在金渠镇范家寨村、宁渠村和横渠镇豆家堡村、槐芽镇西街村4个村开辟红色文化展示场所。此外,在26个村的村史馆设置党性教育板块。同时,开发《扶眉战役革命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从扶眉战役看大局意识》《缅怀扶眉革命先烈 滋养淬炼初心灵魂》等课程,录制《革命之家——英雄儿子栗政通》《革命胜利已到 英雄归来无期——刘永成》等5个视频,用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教育人、引导人。 长效机制成风化俗 “今年以来,我们采取月评分、月兑换的方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村里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改善。”近日,在全县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上,营头镇黄家村党支部书记贾斌强介绍工作经验时如是说。 为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黄家村制定了“村对组、组对户”考核机制。每月组织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对村民户内户外环境卫生评分,并当天上传“治村宝”APP。村民可以随时查阅积分,并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此举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目前,全村评选出示范组3个、示范户6家,积分达到2000分以上的村民36户。 金渠镇范家寨村对全村10个村民小组的人居环境实行网格化管理,采取“季观摩评比、年终落实奖惩”的方式,每季度末组织村组干部召开流动现场会,对人居环境集体打分,并给予相应的“星级”。到年底根据“星级”高低奖优罚劣。2022年年底,奖励2名先进网格员、调整3名工作不力的网格员。 目前,全县86个村净化先行、美化跟进、优化提升,建立起“制度规范+机制运转+积分奖惩”的长效运转体系,人居环境干净整洁。伴随着长效机制的运行,群众维护优美环境的习惯逐渐养成。 文明实践涵养美德 “感谢你们上门服务!这下用电方便安全了!”近日,汤峪镇上王村村民李大爷紧紧握着眉县张思德(点亮郿坞)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的手,激动不已。 张思德(点亮郿坞)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成员利用自身贴近基层、扎根一线的优势,尽心解决群众用电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义务为“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上门服务。 今年以来,眉县已组建类似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174支,基层党员、“五老”人员、文艺志愿者、返乡创业人员等广泛参与其中,用文艺演出、政策宣讲、义务劳动等方式,开展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万家”“党的惠民政策进基层”和“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渭水卫士”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820多场次,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